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 HPLC-DPPH 在线筛选法筛选中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对黄芩根、茎、叶提取物进行在线抗氧化活性筛选,比较10个不同产地黄芩根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方法 HPLC-DPPH 在线筛选系统中 HPLC 流动相为乙腈-甲酸水 (pH=3),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 1 mL/min,色谱柱为 Spherigel C18 柱,柱温 25 ℃,检测波长为 276 nm;DPPH 反应体系中 NaHCO3 体积流量为 0.1 mL/min,NaHCO3 质量浓度为 0.1 μg/mL;DPPH 体积流量为 0.5 mL/min,DPPH 质量浓度为 10 μg/mL,检测波长 517 nm。结果 黄芩根、茎、叶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有较大差异。黄芩根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因产地不同而不同,道地药材河北承德黄芩提取物中含有7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其中有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是其他产地黄芩所不具有的,但10种产地黄芩提取物中都含黄芩素、黄芩苷、二氢黄芩苷、去甲基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这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 该法适用于中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快速、准确、直接、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用非生物诱导子(Ca2+、Mg2+和Co2+)和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 oryzae、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中提取的真菌诱导子,与黄芩毛状根共培养;HPLC法测黄芩苷的量。结果 各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合成有不同影响:黑曲霉诱导子和米曲霉诱导子质量浓度为40和20 mg/L时,Co2+浓度为1.53×10-4 mmol/L时,黄芩苷的量从7.64%分别增至9.18%、8.81%和8.62%。结论 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异性,可选择性地促进某一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试验证实黑曲霉诱导子、米曲霉诱导子和Co2+是适合黄芩毛状根代谢黄芩苷调控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双黄连中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咖啡酸和绿原酸5种有效成分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40 ℃,灵敏度为0.100 0 AUFS。结果 在筛选色谱条件下,测定了注射用双黄连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黄芩素、咖啡酸和绿原酸5种有效成分。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双黄连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黄芩为大宗常用中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良好开发前景。通过对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进行生药学比较,对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旨在对黄芩的质量评价及GAP标准化种植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黄芩药材做性状比较、组织比较、粉末比较、理化鉴别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黄芩苷含量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了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在性状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异;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栽培黄芩大于野生黄芩;无机元素Mn、Zn、K的含量,野生黄芩大于栽培黄芩。[结论]栽培黄芩可作为黄芩商品的来源代替野生黄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灌胃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后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分别对大鼠灌胃给予等量黄芩素和黄芩苷,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比较其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 大鼠灌胃黄芩苷后体内的黄芩苷血浓经时曲线具有典型的双峰现象,灌胃黄芩素后体内的黄芩苷血浓经时曲线无双峰现象,黄芩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黄芩苷的200.9%。结论 黄芩苷制备成黄芩素后可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中药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黄芩苷得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两次、提取时间为(60±30)min、碱性条件等条件下先粗提后用无水乙醇精制等为黄芩苷的最佳提取条件。结论 该研究可为黄芩苷的工业提取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黄芩苷为主药,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甲基纤维素为黏度调节剂,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考察黄芩苷用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UV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所制黄芩苷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5.3 ℃。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黄芩苷温敏凝胶在120 min累积释放率为78.06%。结论 将黄芩苷制成温敏凝胶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通过调整黄芩苷用量、温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可制得性状优良的温敏凝胶剂。  相似文献   

8.
宋珏  路通  谢林  刘晓东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0):2042-2046
目的 研究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后,血清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经时变化及抗氧化作用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方法 以HPLC法同步监测血清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水平,求算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并将含药血清抗氧化作用的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AUE)与对应的AU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的lgAUC-AUE均呈近似“S”形曲线。结论 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的抗氧化作用与血清黄芩苷、汉黄芩苷水平呈正相关,黄芩苷可能是HJD及黄芩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汉黄芩苷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HPLC-MS/MS检测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提取和Agilent G6410B Triple Quad LC/MS检测。Agilent Eclipse Plus C18(100 mm×2.1 mm,3.5 μ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水溶液(60∶40),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25 ℃,进样量为20 μL;以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 绿原酸和黄芩苷分别在50~800 ng/mL、125~2 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6%、100.6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风痛炎颗粒中黄芩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量;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10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40 ℃。结果 黄芩苷在100.60~2 012.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为0.360%。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风痛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芎菊上清丸中黄芩苷的测定方法, 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芎菊上清丸中黄芩苷的量。SHIM-PACK VP-ODS色谱柱(150 mm ×4.6 mm, 5 μm);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40∶60∶1);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黄芩苷在3.04~30.4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86%。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芎菊上清丸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察黄芩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基本性质。方法 对制备的黄芩苷磷脂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量子化学及其溶解性、透膜性能等方面研究。结果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图谱具有黄芩苷、大豆卵磷脂红外光谱的特征,与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走势大体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但图谱中-C=O、-N-H的峰形与波数均出现了变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并未在分子间产生新的化学键,但NMR谱中黄芩苷中羟基的峰形与化学位移同样发生了变异;量子化学研究表明两个分子之间虽未形成新的化合物,而是在空间匹配的前提下,以一种较弱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靠近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一种空间构象。形成复合物后对黄芩苷的溶解性改善显著,透膜累积渗透量大大提高。结论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并未在分子间产生新的化学键,它们之间是以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复合体,形成复合物后黄芩苷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清化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d 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0 ℃。结果 绿原酸在32.96~494.40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黄芩苷在48.27~724.05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同时定量测定两种成分,更全面地控制清化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黄芩苷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芩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本试验设计3因素中浸泡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黄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2次,加水量第1次为12倍,第2次为9倍,不浸泡,提取时间为第1次90min,第2次60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关键影响因素Poloxamer407(P407)、Poloxamer188(P188)、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进行研究,利用多元数学统计矩模型,对制备工艺参数和胶凝温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工艺参数与胶凝温度的相关方程,确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先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1.0 g溶于0.1%三乙醇胺溶液中,再加入18 g P407、6 g P188、1 g PEG 6000、葡萄糖5 g、苯扎氯胺0.02 g,加去离子水至100 g,于冰浴(4 ℃)磁力搅拌下使其分散均匀,置4 ℃冰箱中保存24 h以上,直至聚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澄明溶液。结论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芍药苷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测定芍药苷在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结果]芍药苷在pH=9.0条件下,高于60℃在3h完全降解,在酸性条件下不降解。[结论]芍药苷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降解加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黄芩苷的非酸碱提取纯化工艺. 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黄芩苷,以HP 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以黄芩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和5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逐步考察黄芩苷在提取、吸附、洗脱时的转移率. 结果: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为50%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经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以70%乙醇洗脱. 结论:本实验优选非酸碱方法提取纯化黄芩药材中的黄芩苷,减少黄芩苷的破坏,减少酸碱对环境的污染,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胞培养基中人参皂苷Rg1和黄芩苷稳定性问题。[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人参皂苷Rg1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g1和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均为20~400ng,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8%和97.7%。[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细胞培养基中人参皂苷Rg1和黄芩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优化黄芩素微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黄芩素微粒,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黄芩素微粒的制备工艺,并对优选的工艺组合进行了粒度分布、扫描电镜(SEM)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表征。结果 正交试验得到的优选工艺条件:溶液体积流量0.75 mL/min,结晶压力8 MPa,结晶温度48 ℃,黄芩素质量浓度4 m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黄芩素微粒的大小明显小于黄芩素原料,扫描电镜显示制备出的黄芩素微粒为不规则形状;IR和DSC显示黄芩素微粒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热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并且经处理过的黄芩素的纯度变高。结论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黄芩素微粒可行,为制备超细微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