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线叶蓟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线叶蓟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七醇(Ⅰ)、豆甾醇葡萄糖(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苷(Ⅳ)、乙基-β-D-吡喃果糖苷(Ⅴ)、胡萝卜苷(Ⅵ)、槲皮素(Ⅶ)、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Ⅷ)、KCl(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骨藤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基-乌苏-12-烯-11-酮(Ⅰ)、3β-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羧酸(Ⅱ)、齐墩果酸(Ⅲ)、滇杠柳苷元A(Ⅳ)、正十六烷酸(Ⅴ)、正十七烷(Ⅵ)、东莨菪素(Ⅶ)、山柰酚(Ⅷ)、槲皮素(Ⅸ)。结论 除化合物Ⅳ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Ⅶ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傣药芽鲁哈咪卖Rhinacanthus nasu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方法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和2个混合物,鉴定为C26~C32烷混合物(Ⅰ)、α-软脂酸单甘油酯(Ⅱ)、软脂酸(Ⅲ)、硬脂酸(Ⅳ)、木焦油酸(Ⅴ)、β-谷甾醇(Ⅵ)、羽扇豆醇(Ⅶ)、对羟基苯甲酸(Ⅷ)、胡萝卜苷(Ⅸ)、α-乙基-D-吡喃艾杜糖苷(Ⅹ)、硝酸钾与硝酸钠混合物(Ⅺ)。结论 化合物Ⅹ是分离过程产生的人工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Ⅴ、Ⅷ~Ⅺ是首次从傣药芽鲁哈咪卖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瓦松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瓦松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木栓酮(Ⅱ)、2,2-二甲基-色满环-6-羧酸(Ⅲ)、对羟基苯甲酸(Ⅳ)、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Ⅴ)、没食子酸(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Ⅶ)、山柰酚(Ⅷ)、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Ⅸ)、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Ⅹ)、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Ⅺ)、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ⅩⅡ)、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苷(ⅩⅢ)、槲皮素(Ⅹ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Ⅹ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ⅩⅥ)、2,7-脱水-β-D-阿卓庚酮吡喃糖(ⅩⅦ)。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Ⅺ,ⅩⅡ,Ⅹ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巴西人参Pfaffia paniculata根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蜕皮甾酮(Ⅰ)、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Ⅱ)、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Ⅲ)、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Ⅳ)、齐墩果酸(Ⅴ)、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Ⅵ)、豆甾醇(Ⅶ)、胡萝卜苷(Ⅷ)、β-谷甾醇(Ⅸ)、20,22-异丙亚二氧基-β-蜕皮激素(Ⅹ)、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S,4R)-2-[2′R-羟基-十六碳酰胺]-十八碳-4-烯-1,3-二醇(Ⅺ)、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ⅩⅡ)。结论 化合物Ⅱ、Ⅲ、Ⅸ、Ⅹ、ⅩⅡ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糙龙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β-amyrin,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Ⅲ)、乌苏醇(uvaol,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Ⅴ)、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7-methylcapillarisin,Ⅵ)、芒果苷(mangiferin,Ⅶ)、异牡荆素(isovitexin,Ⅷ)和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isovitexin-7-O-glucoside,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糙龙胆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Ⅵ属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闹羊花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Ⅰ)、槲皮苷(quercitrin,Ⅱ)、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side,Ⅲ)、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Ⅳ)、quercetin 3-rhamnoside 2″-gallate (Ⅴ)、山柰酚(kaempferol,Ⅵ)、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side,Ⅶ)、山核桃素(caryatin,Ⅷ)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Ⅸ)。结论 此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Ⅴ、Ⅶ和Ⅸ为首次从闹羊花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九子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九子参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菜甾醇(Ⅰ)、谷甾-4-烯-3-酮(Ⅱ)、β-谷甾醇(Ⅲ)、β-胡萝卜苷(Ⅳ)、2-甲基-3-羟基吡啶(Ⅴ)、5-羟基-2-羟甲基吡啶(Ⅵ)、香草醛(Ⅶ)、香草乙酮(Ⅷ)、对乙氧基苯甲醇(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阔苞菊Pluchea in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醛基吲哚(Ⅰ)、槲皮素(Ⅱ)、valene-1(10)-ene-8,11-diol(Ⅲ)、豆甾醇(Ⅳ)、豆甾醇葡萄糖苷(Ⅴ)、豆甾醇-6′-十六酸葡萄糖酯苷(Ⅵ)、4-allyl-2,6-dimethoxyphenyl glucoside(Ⅶ)、3,5-二咖啡奎尼酸(Ⅷ)、3,4-二咖啡奎尼酸(Ⅸ)、3,4,5-三咖啡奎尼酸(Ⅹ)、胆甾醇(Ⅺ)。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正相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鹅不食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ymoquinol 2-O-β-glucopyranoside (Ⅰ)、thymoquinol 5-O-β-glucopyranoside (Ⅱ)、thymol 3-O-β-glucoside (Ⅲ)、3-甲氧基槲皮素(Ⅳ)、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Ⅴ)、槲皮素(Ⅵ)、dihydrohelenalin (Ⅶ)、咖啡酸乙酯(Ⅷ)、β-谷甾醇(Ⅸ)、豆甾醇(Ⅹ)。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益智复方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柱色谱和中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益智复方汤的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g3(Ⅰ)、20(R)-人参皂苷Rg3(Ⅱ)、20(S)人参皂苷Rh1(Ⅲ)、20(S)人参皂苷Rh2(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Ⅴ)、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Ⅵ)、淫羊藿苷(Ⅶ)、淫羊藿次苷Ⅰ(Ⅷ)和对甲氧基肉桂醛(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Ⅳ来源于红参;化合物Ⅴ、Ⅵ来源于何首乌;Ⅶ、Ⅷ来源于淫羊藿。  相似文献   

12.
黄连木食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黄连木食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以及RP-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连木食用部位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Ⅰ)、对羟基苯乙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赤杨二醇(Ⅳ)、穗花杉双黄酮(Ⅴ)、对羟基苯甲酸(Ⅵ)、原儿茶素(Ⅶ)、没食子酸(Ⅷ)、槲皮素-3-O-β-D-木糖苷(Ⅸ)、芦丁(Ⅹ)、胡萝卜苷(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ⅩⅡ)、槲皮素(ⅩⅢ)、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ⅩⅣ)、柚皮素(ⅩⅤ)和4-羟基肉桂酸(ⅩⅥ)。结论 除化合物Ⅰ、Ⅲ、Ⅷ、ⅩⅡ和ⅩⅢ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苎麻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反复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苎麻根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0,13-二十碳二烯酸酯(Ⅰ)、胡萝卜苷(Ⅱ)、β-谷甾醇(Ⅲ)、三油酸甘油酯(Ⅳ)、白桦酸(Ⅴ)、齐墩果酸(Ⅵ)、19α-羟基乌苏酸(Ⅶ)。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苎麻根甲素(niveain A),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的活性成分。方法 酸浆的宿萼经乙醇渗漉提取,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色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酸浆苦素A(Ⅱ)、酸浆苦素B(Ⅲ)、酸浆苦素O(Ⅳ)、酸浆苦素L(Ⅴ)、酸浆苦素M(Ⅵ)、胡萝卜苷(Ⅶ)、商陆素(Ⅷ)、5,4′,5′-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醇(Ⅸ)、木犀草素(Ⅹ)、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Ⅸ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浆黄酮醇(physaflavon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了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MS、IR、UV、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了其结构。结果 从通关藤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美国商陆脑苷(poke-weed cerebroside,Ⅰ)、β-D-黄夹吡喃糖苷-(1→4)-β-D-磁麻吡喃糖甲苷(Ⅱ)、11α、12β-丙酮缩二羟基-通关藤苷元B(Ⅲ)、牛奶菜醇A(Ⅳ)、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1,3-二醇(赤式)(Ⅴ)、半乳糖醇(Ⅵ)、东莨菪素(Ⅶ)、直立牛奶菜双糖(marsectobiose,Ⅷ)、胡萝卜苷(Ⅸ)、丁二酸(Ⅹ)。结论 化合物Ⅰ、Ⅴ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Ⅵ~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 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methyl-1-oxo-octahydro-cyclopenta [c] pyran-4-carboxylic acid (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Ⅱ)、5,7,4′-三羟基黄酮(芹菜素)(Ⅲ)、白桦酸(Ⅳ)、乌苏酸(Ⅴ)、19α-羟基乌苏酸(Ⅵ)、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环烯醚萜氧化产物,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麦麸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方法分离小麦麸皮的乙醇提取物。结果 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过鉴定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5-heptadecylresorcinol,Ⅲ)、5-十九烷基间苯二酚(5-nonadecylresorcinol,Ⅳ)、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5-heneicosylresorcinol,Ⅴ)、5-二十三烷基间苯二酚(5-tricosylresorcinol,Ⅵ)、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5-pentacosylresorcinol,Ⅶ)、伞花耳草苷(corymboside,Ⅷ)、异伞花耳草苷(isocorymboside,Ⅸ)、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酸(trans-3, 4-dimethoxycinnamic acid,Ⅹ)、阿魏酸(ferulic acid,Ⅺ)、芹菜素(apigenin,Ⅻ)。结论 化合物Ⅰ、Ⅱ、Ⅸ、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ⅩⅡ)、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乌药Lindera aggregata 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乌药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avicularin,Ⅲ)、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afzelin,Ⅳ)、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astragaline,Ⅵ)、山柰酚-3-O-β-D-木糖苷(kaempferol-3-O-β-D-xylopyranoside,Ⅶ)、山柰酚-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juglalin,Ⅷ)、kaempferol-3-O-(2″-O-β-D-glucopyranosyl)-α-L-rhamnopyranoside(Ⅸ)。结论 化合物Ⅲ~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Ⅴ~Ⅸ为首次从山胡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抗肿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利用NMR技术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白桦脂醇(betulin,Ⅰ)、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Ⅱ)、羽扇豆醇(lupeol,Ⅲ)、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oartanol,Ⅳ)、杨梅二醇(myricadiol,Ⅴ)、异杨梅二醇(isomyricadiol,Ⅵ)、异油桐醇酸(isoaleuritolic acid,Ⅶ)、isoaleuritolic acid 3-p-hydroxycinnamate(Ⅷ)、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Ⅸ)和植醇(phytol,Ⅹ)。结论 化合物Ⅱ、Ⅳ、Ⅶ和Ⅸ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50 μg/mL下,化合物Ⅰ~Ⅳ、Ⅷ和Ⅸ对人肺癌细胞A-549,化合物Ⅹ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显示有意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