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对云南产的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宽叶千斤拔Flemingia latifolia Benth进行系统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实验证实宽叶千斤拔的生药学特征明显;理化实验表明:根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与文献报道该属其它种源的大类成分基本一致;TLC显示:根和茎均含有与对照品金莲木儿茶素及染料木苷相同成分。结论:宽叶千斤拔与同属其他种植物组织结构不同,但成分类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蔓性千斤拔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 Li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蔓性千斤拔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根呈长圆柱形,上粗下细,极少分枝.蔓性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木栓层细胞6~8列,排列整齐,切向延长;皮层窄,细胞多破碎;韧皮部窄,有少数韧皮纤维聚集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十分发达,木射线由1~5列细胞构成.理化实验表明:蔓性千斤拔根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结论:蔓性千斤拔是一味具有开发前景的民间药材,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同时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中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期评价不同种药材的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测定.应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23:77,... 相似文献
7.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5)
目的研究千斤拔不同萃取部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小鼠连续灌胃10d,给予千斤拔水提物、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进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实验和小鼠碳廓清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千斤拔水提物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组小鼠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升高、NK细胞活性增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千斤拔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叶千斤拔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4个,双氢黄酮3个,黄烷醇1个,分别是染料木素(Ⅰ)、5,7,3′,4′-四羟基异黄酮(Ⅱ)、5,7,4′-三羟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双氢黄酮(Ⅳ)、5,7,4′-三羟基-6-异戊烯基异黄酮(Ⅴ)、云南千斤拔素(flemichin D,Ⅵ)、胡枝子黄烷酮A(lespedezaflavanone A,Ⅶ)、赛金莲木儿茶精(ouratea-catechin,Ⅷ)、3,4,5-三甲氧基苯-O-β-D-葡萄糖苷(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豆甾醇(Ⅺ)。结论 化合物Ⅲ~Ⅴ、Ⅶ~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得到,其中以生理活性成分染料木素为代表的异黄酮为该植物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墨江千斤拔Flemingia chappar Buch.-Ham.ex Benth.提供部分生药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墨江千斤拔进行生药学初研。结果:墨江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术栓层4~6列细胞组成;皮层窄,分泌细胞较多;形成层2~4列,成环;木质部导管多成单个或数个相聚;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有的含淀粉粒,棕色物及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方晶较多。结论:为墨江千斤拔与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锥序千斤拔Flemingia paniculata Wall. ex Benth.提供部分生药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锥序千斤拔进行生药学初研。结果:锥序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木栓层4~7列细胞组成;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多;木质部导管多呈单个或数个相聚;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有的含淀粉粒,棕色物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为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蔓性千斤拔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5, 7, 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2)、染料木苷(3)、芒柄花苷(4)、印度黄檀苷(5)和3′-O-甲基-香豌豆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醇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千斤拔苷A,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刺五加酮(1)、刺五加苷B1(2)、4-羟基-2-甲氧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3)、alimoxide(4)、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E)-3-羟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5)、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6)、tortoside A(7)、表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8)、(+)-lyoniresinol(9)、苯甲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0)、2,6-二甲氧基-4-(3-羟基丙烯基)苯基-1-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1)、β-氨甲酰基吡啶(12)。结论 化合物3~5、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大戟属植物阴山大戟Euphorbia yinshanica 根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PLC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阴山大戟根部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豆甾-4-烯-3-酮(2)、β-谷甾醇(3)、3β, 5α, 20-三羟基-15β-桂皮酰基-14-酮-6Z, 12E-续随子烷型二烯萜(4)、对映-3α, 19-二羟基-9, 15-海松烷型二烯萜(5)、对映-16α, 17-二羟基-3-酮-阿替斯烷型二萜(6)、戟叶金石斛素A(7)、松脂醇(8)、4, 6-二羟基-2-氧甲基-苯丙酮(9)、2, 4-二羟基-3-醛基-6-氧甲基-苯丙酮(10)、没食子酸(11)、没食子酸乙酯(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 (29)-烯-3β, 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 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了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提纯,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MS、IR、UV、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了其结构。结果 从通关藤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美国商陆脑苷(poke-weed cerebroside,Ⅰ)、β-D-黄夹吡喃糖苷-(1→4)-β-D-磁麻吡喃糖甲苷(Ⅱ)、11α、12β-丙酮缩二羟基-通关藤苷元B(Ⅲ)、牛奶菜醇A(Ⅳ)、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1,3-二醇(赤式)(Ⅴ)、半乳糖醇(Ⅵ)、东莨菪素(Ⅶ)、直立牛奶菜双糖(marsectobiose,Ⅷ)、胡萝卜苷(Ⅸ)、丁二酸(Ⅹ)。结论 化合物Ⅰ、Ⅴ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Ⅵ~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华山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漏斗泡囊草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根及根茎(华山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微孔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对华山参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华山参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碱(1)、东莨菪碱(2)、山莨菪碱(3)、东莨菪素(4)、东莨菪苷(5)、伞形花内酯(6)、6, 7-二甲氧基香豆素(7)、3-甲氧基槲皮素(8)、异槲皮苷(9)、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0)、丁香脂素(11)、原儿茶酸(1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3)、邻羟基苯甲酸(14)、托品酸(15)、对羟基苯甲酸(16)、棕榈酸(17)。结论 化合物7~17为首次从泡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葎草干燥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24R)-stigmast-7, 22(E)-dien-3β-ol(1)、胡萝卜苷(2)、豆甾烷-3, 6-二酮(3)、epidioxyergosta-6, 22-dine-3β-ol(4)、豆甾醇(5)、大豆脑苷II(6)、齐墩果酸(7)、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1-己酯(8)、东莨菪内酯(9)、白桦脂酸(10)、大豆脑苷I(11)。结论 化合物1、3、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刺五加药材用7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对醋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苷(2)、山柰酚(3)、金丝桃苷(4)、芦丁(5)、金合欢素(6)、大豆苷(7)、3′-甲氧基大豆苷(8)、葛根素(9)、3′-甲氧基葛根素(10)、4′-甲氧基葛根素(11)、丁香醛(12)、丁香酸(13)、紫丁香酸葡萄糖苷(14)、异嗪皮啶(15)、2, 3-二 (3′, 4′-二甲氧基苄基)-2-丁烯-4-内酯(16)、l-芝麻酯素(17)、methylpluviatolide(18)、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19)。结论 化合物6~11、14、16、18、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植物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景洪哥纳香根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哥纳香呋吡喃酮A(acetylgoniofupyrone A,1)、哥纳香二醇(goniodiol,5)、8-表哥纳香三醇(8-epi-goniotriol,6)、心瓣哥纳香丁内酯(cardiobutanolide,7),另外3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松属素(pinocembrin,3)、松脂素(pinoresinol,4)。结论 化合物1为呋喃并吡喃型苯乙烯内酯,且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哥纳香乙酰酯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