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骺纤维性缺损又称非骨化性纤维瘤,临床上比较少见,这种病变的实质是一种非真正的肿瘤。我院自1981年以来共收治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合文献,着重从病理形态诊断及其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9~21岁,平均14岁。3例病变位于股骨远端干骺端,1例病变位于胫骨远端干骺端。  相似文献   

2.
曹瑛  王忠  付兵  彭竹琴  黄凌波 《西部医学》2011,23(8):1572-1573,1575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经随访观察1~4年(26例)、临床病理证实(6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加以鉴别诊断。结果 32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远侧干骺端16例,股骨骨干下段3例,股骨近侧干骺端3例,胫骨近侧干骺端8例,胫骨骨干上段2例;右侧17例,左侧15例;且病灶大多位于病骨后侧份,内侧份皮质区;病灶大多呈类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病灶大小约0.5~2.6cm,多呈稍长T1稍长T2、稍短T2信号,并周围见低信号线样改变,11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多为轻~中度。14例经随访观察,其中7例病灶无改变,5例病灶稍有缩小,2例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纤维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并能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95%以上为腺癌,其余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肉瘤等.前列腺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癌,但绝大多数发生于外周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检查,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结果6例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包括胫骨3例,股骨2例,肱骨1例,其中5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及皮质下,x线、CT表现为偏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病灶累及骨皮质及骨髓腔,x线、CT表现为中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典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病灶内及周围骨质结构情况;MIKI在显示骨髓腔及软组织方面明显优于X线、CT。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具有明显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6周岁,因流感而来我院,体检时发现骨骼畸形.既往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1岁半时发现骨骼异常,当时以为钙缺乏而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表现,并探讨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鉴别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临床和X线资料,并与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下干骺端13例、胫骨上干骺端4例、腓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后缘;多呈圆形、椭圆形,大小约0.3~3.2cm,边缘硬化;切线位呈皮质"陷入"髓腔或缺损之表现.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中,位于胫骨上干骺端4例、胫骨下干骺端1例、股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前缘或前侧缘;呈多囊状或分叶状,大小约2.0~6.5cm,病灶向髓腔深入较著,皮质膨胀变薄但无缺损表现.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切线位摄片显示皮质凹陷缺损是其特点;非骨化性纤维瘤之病灶呈多囊状或分叶状,骨皮质膨胀变薄但无明显缺损是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正> 患儿9岁,女。1987年10月22日入院。2岁时不明原因诉右膝疼痛,时轻时重,未引起重视,至4岁时痛疼加重,发作次数增多,才就医诊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服止痛药疼痛缓解,停药疼痛又发。1985年拍片见右股骨下端有2cm×1cm溶骨性病灶,诊为“骨囊  相似文献   

9.
干骺续连症1例报告冯宝龄,李庆涛,王树相(淄博市中心医院外科)关键词干骺续连症患男,13岁,学生。因四肢骨性肿块9年,双腕关节畸形2年入院。追问病史病儿自4岁时被其母发现四肢远端有大小数目不等的骨性肿块,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性肿块逐渐增大,数目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共25个病灶,X线表现病灶内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内均未发现钙化影。CT表现骨皮质呈杯口状或碟状凹陷,缺损区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或骨化。MRI表现病灶在T1WI和T2WI与肌肉信号相等或略低,周围有更低信号线围绕。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 ,FCD )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1、2].最早于1941年由Sontag和Pyle发现,1955年由Caffey正式命名,采用至今.现认为本病可能是儿童发育期中的正常变异,大多能自行消失,男性消失时间约4.4a,女性约2a.如不消失并继续扩大,膨入髓腔,则可能成为非骨化性纤维瘤.本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有局部疼痛和轻微的肿胀及压痛.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诊断为骨结核或良性骨肿瘤等.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笔者搜集1999~2004年经临床追踪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X线和/或CT检查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8例,重点进行影像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FCD)系局部骨膜化骨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本病在10~30岁的健康人群中约有30%可发生,大多可不经治疗而自愈。但有时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采用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痛苦。然而综合应用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2015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及临床追踪确诊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21例,本组21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19例行CT检查,18例MRI检查;通过回顾性分析该病影像学征象,总结并探讨该病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2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23个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15例(16个病灶);胫骨6例(7个病灶);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18例,位于后缘3例。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测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有硬化边。CT可见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未深入髓腔、病灶周围没有硬化壳。MRI图像病灶不同的组织成分表现为不同的MRI信号,可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讨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片、CT、MRI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并与其它疾病鉴别,也是随访观察、判断愈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瘢痕疙瘩与肥厚性瘢痕(H S)的组织病理学鉴别有时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增厚的透明样胶原蛋白(瘢痕疙瘩胶原蛋白,是瘢痕疙瘩的典型标志)有时并不能被检测出,并且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一种H S的鉴别标志物)在这两种瘢痕中均可表达。本次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区别瘢痕疙瘩和H S的区别特征。瘢痕疙瘩的特征比较明显:①复层表皮未变平;②真皮乳头处无瘢痕形成;③瘢痕疙瘩胶原蛋白的存在;④垂直导向血管突的缺失;⑤纤维束/纤维性结节的明显排列紊乱;⑥正常外观表皮和真皮乳头下的舌样突出边缘的存在;⑧网状真皮上部的水平细胞纤维束及明显的筋…  相似文献   

16.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Fibrouscorticaldefectofbone简称FCD) ,临床上一般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或运动后局部轻微胀痛 ,多在外伤后偶尔发现。由于对本症认识不足 ,易被误为骨囊肿、骨结核、良性或恶性骨肿瘤 ,而致手术治疗。现将我们收集的 4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男 3例、女 1例 ,年龄 8~ 1 3岁 ,2例因外伤后拍片发现 ,2例因运动后局部轻微胀痛。拍片检查发现 :但 3例患儿所述外伤及胀痛部位与拍片后所见病灶不吻合 ,临近关节活动不受限 ,均无骨折X线表现。病程最短一天 ,最长一年 ,均摄有正侧位X线片 ,3例加拍切线位 ,1例作局部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评价X线平片及CT在诊断纤维皮质缺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均为男性)纤维皮质缺损患者均摄有双侧对比的X线平片,其中4例进行了CT检查。结果:股骨下段12例,胫骨上段4例。其中双侧3例。结论:部位、影像表现和年龄在纤维皮质缺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7例,17例全部摄平片,其中8例行CT检查,重点分析其X线、CT表现特征。结果17例共19个病灶,84.2%(16/19)位于股骨下于骺端。X线表现:长骨干骺端皮质内类圆形、椭圆形、泪滴状及不规则形皮质缺损区,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病灶长轴均与骨干平行,边界多清晰(17/19,89.5%),髓腔侧可见骨性硬化边,病灶内为均匀低密度,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表现:10个病灶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17个病灶邻近软组织无肿胀,2个有轻微肿胀。16个病灶经随访观察,8个病灶有缩小,5个病灶无改变,3个病灶完全消失。结论X线和CT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文献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5例进行X线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15岁,平均9.8岁。股骨近端1例,远端2例。股骨近远端各1例。5例均为外伤后7~10d行X线检查时发现。局部有不同程度压痛,软组织改变不明显,骨缺损长度1~2.scm,其中五例股骨内外侧近远端同时发病。ZX钱表现5例骨皮质缺损均为长圆形,边界清楚,正侧位显示缺损表浅,切线位示局部皮质缺损,无膨胀,无骨膜反应,缺损之用胶侧不规则硬化。缺损长径与骨干长径平行,位于干防端0.2~2.Zcm处。3讨论纤维性骨皮质跃顶为一杯发生在长首…  相似文献   

20.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ysplasia epiphysealis hemimelica,DEH)是一种少见的骺软骨生长发育紊乱,又称为Trevor病,特征为一个或多个骨骺不对称性过度生长(overgrowth)。表现为关节附近硬性肿物,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畸形、疼痛、肢体不等长等。常被误珍为骨肿瘤或其他疾患。现将该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