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肠内营养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卒中病人体液免疫(IgA、IgG、IgM)和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黄芪水煎液(相当于生药60 g)加改良匀浆膳;对照组给予能全力,共30 d.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前后均测定IgA、IgG、IgM和T细胞亚群,同时监测空腹血糖、血浆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①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后,IgG、IgM、CD4和CD4/CD8比值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②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后空腹血糖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两组病人经营养支持后,转铁蛋白升高(P<0.05).结论:黄芪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卒中病人免疫功能及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2.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肠内营养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卒中病人营养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为黄芪水煎液(相当于生药60 g)加改良匀浆膳,对照组为改良匀浆膳,两组给予105 kJ/(kg·d)的营养支持,等氮、等热量供给,共30 d.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等营养代谢指标. 结果: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后胰岛素抵抗改善,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经营养支持后,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血清清蛋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黄芪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卒中病人胰岛素抵抗、血糖及蛋白质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4.
肠内免疫营养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是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术中空肠造口,术后按125.52 kJ/(kg·d)给予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连续应用10天以上.标准肠内营养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组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剂(Supportan).分别于手术前2天,术后第4和第14天检测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6水平.结果:①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②术后第14天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术后第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1).与术前2天相比,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在标准肠内营养组则无显著性差异.④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调理急性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Hb、ALB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 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4、8 d时,两组的Fn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且术后第8d时EN组的上升比PN组更明显(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78例,在征求患者意见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肠造口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每组39例,分别予经空肠造口和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2周,对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空肠造口组肠内营养成功率100.0%( 39/39),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4±8.3)h,并发症发生率7.7%(3/39),鼻空肠营养管组分别为92.3%(36/39)、(45.3±10.7)h、30.6%( 11/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造口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肠内营养后14d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较肠内营养前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空肠造口组:(47.3 ±8.7) kg比(58.5±9.8) kg、(58.6±4.9)g/L比(67.5±12.8)g/L、(33.6±4.4) g/L比(41.5±6.3) g/L;鼻空肠营养管组:(48.1±9.2) kg比(57.6±10.7) kg、(57.8±5.3)g/L 比(68.3±11.9) g/L、(32.8±4.9) g/L比(40.4±7.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后14d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空肠造口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在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的同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和PN-EN组(P<0.05).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病人机体营养状况,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84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和综合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综合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机体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前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综合组患者机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综合组和常规组患者前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相近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综合组前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其中综合组患者水平更高。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以及促进其早日康复,但积极有效的护理是确保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麻痹性肠梗阻营养支持和综合治疗改善营养状况的方法。方法对5例临床确诊SLE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经过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后,肠梗阻的症状改善,血清白蛋白由治疗前(25.3±6.9)g/L增至(32.2±8.5)g/L(P=0.09),总蛋白由(53.2±8.7)g/L增至(63.8±10.3)g/L(P=0.11),血红蛋白由(90.6±22.8)g/L增至(109.8±15.3)g/L(P=0.15),体重增长(1.3±2.4)kg,营养状况有改善的趋势并最终出院。结论SLE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合理的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可能逐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昌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3-6335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某院ICU收治并进行肠内营养的16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比其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另选取10例在该院体检中心查体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1)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31.2±8.6)以及CD4+/CD8+比值(1.4±0.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IL 2浓度(8.6±2.4) mg/L低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76.5±13.7、49.2±12.4)以及CD4+/CD8+比值(2.9±0.9)高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虽高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 2浓度(12.2±3.9) mg/L高于支持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IgG、IgM、IgA浓度[(10.3±1.2) g/L、(1.2±0.6) g/L、(2.2±0.2) 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IgG、IgM、IgA浓度[(13.8±2.3) g/L、(2.1±0.4) g/L、(3.1±0.6) g/L)均高于支持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ICU危重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肠内与肠外两种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ICU危重症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57例)和肠外营养组(57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各营养指标均有所升高,且肠内营养组比肠外营养组升高更明显[血红蛋白:(120.47±22.46) g/L比(114.83±23.86) g/L,总蛋白:(78.21±8.42) g/L比(70.48±8.21) g/L,白蛋白:(38.21±5.03) g/L比(33.87±5.62) g/L,前清蛋白:(245.57±44.61) mg/L比(182.24±42.7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呕吐恶心、感染、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14.04%(8/57)比26.32% (15/57),12.28%(7/57)比17.54%(10/57),3.51%(2/57)比8.77%(5/57),1.75%(1/57)比5.26% (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力都有提升作用,且肠内营养效果更加明显,可更好地提高预后,可能成为危重症患者更佳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2.
肠内与肠外营养对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并比较北京和上海6所综合性医院的胃肠外科、心胸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接受EN或PN的1142例住院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BW)、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sALB)的变化。结果:两组BW、Hb及sALB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降低,EN组BW和sALB的下降差值显著低于PN组(BW:-1.58±2.36kgvs-2.09±2.66kg,P<0.002;sALB:-2.10±4.13g/Lvs-3.03±4.04g/L,P<0.001),而Hb的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EN组低体重指数(BMI)和低白蛋白血症的患病率在支持后较PN组显著地降低(低体重指数:11.63%vs17.90%,P<0.01;低白蛋白血症:20.51%vs26.24%,P<0.01)。贫血的患病率在EN或PN后均增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PN比较,EN在减少体重丢失和减少血清白蛋白降低方面,以及在改善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方面疗效基本一致或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纽纯素 (Nutren)作为肠内营养制剂 ,对结肠癌病人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方法 :6 0例结肠癌病人 ,平均年龄 (5 2 .5 3± 13 .0 4)岁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纽纯素组 (EN)和静脉营养对照组 (PN) ,每组 30人。按体重每天供给热能 12 5kJ(30kcal) /kg和蛋白质 1.2 5 g/kg(0 .2 g氮 /kg) ,热氮比值为非蛋白热能 6 2 7.6kJ(15 0kcal)∶1g氮。  结果 :EN组未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反应。全部病人的切口均Ⅰ期愈合。体重、握力、上臂围(MAC)、上臂肌围 (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红蛋白 (Hb)、总蛋白 (TP)、白蛋白(A)、尿素氮 (BUN)、肌酐 (Cr)、钠 (Na)、钾 (K)、氯 (Cl)、血糖、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 (TG)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EN组血清谷氨酰胺和谷氨酸水平高于PN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余氨基酸无差异。PN组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率 (L/M)升高 ,与EN组相比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纽纯素对术后结肠癌病人有明显的营养治疗效果和维护肠粘膜通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Early use of enteral nutrition (EN) is indicated following surg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However, early EN support does not always meet the optimal calorie or protein requirements, and the benefits of supplementary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remain unclear.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arly supplementary PN following esophagectomy.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enrolled 8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ophagectomy.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EN was administered after surgery, followed by randomization to either EN+PN or EN alone. The amount of PN administered was calculated to meet the full calorie requirement, as measured by indirect calorimetry, and 1.5 g protein/kg fat‐free mass (FFM) per day was added as determined by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EN+PN group but not in the EN group preserved body weight (0.18 ± 3.38 kg vs ?2.15 ± 3.19 kg, P < .05) and FFM (1.46 ± 2.97 kg vs ?2.08 ± 4.16 kg) relative to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rates, and standard blood biochemistry profiles were similar. However, scores for physical functioning (71.5 ± 24.3 vs 60.4 ± 27.4, P < .05) and energy/fatigue (62.9 ± 19.5 vs 54.2 ± 23.5, P < .05) were higher in the EN+PN group 90 days following surgery. Conclusion: Early use of supplemental PN to meet full calorie requirement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ophagectomy led to better quality of life 3 months after surgery. Moreover, increased calorie and protein suppl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reservation of body weight and FFM.  相似文献   

15.
16.
胃肠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病理证实为胃肠肿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组。PN组术后行PN支持,能量力105KJ·kg-1·d-1,氮入量0.2g·kg-1·d-1。EN组术后第一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量由500ml/d递增至1500ml/d,速度由20ml/h递增至60ml/h。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8天抽取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血清IL-2浓度。结果术后经一段时期的EN和PN支持后T细胞亚群恢复到术前水平,NK细胞明显增高(P<0.05)。EN组IL-2明显增高(P<0.05),与PN组术后IL-2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胃肠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以2008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和住院2周或出院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营养不足判定标准为体重指数〈18.5kg/m2、血清白蛋白〈35g/或前白蛋白〈20g/L。结果住院2周或出院时NRS2002筛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59%及54%;卧床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87.8%和82.9%,明显高于非卧床患者的32.2%和30.5%(P〈0.001);住院时间大于2周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75.0%和66.2%,明显高于小于2周患者的9.4%和21.9%(P〈0.001)。所有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22%,其中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为1.2:1。结论NRS2002适用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卧床和住院时间大于2周可能增加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营养支持的应用在呼吸内科患者中仍不够充分和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9.
20.
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EN支持的效果. 方法:58例肠瘘病人在病情平稳,恢复TEN后分为家庭EN支持组(家庭组,n=31)和住院EN支持组(住院组,n=27),由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对两组病人进行指导、监测和随访.前瞻性观察记录两组病人EN支持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营养支持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浆ALB、Hb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比较EN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营养支持前后,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营养支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组家庭EN支持时间为(61.11±27.71)d.家庭组和住院组住院天数为[(60.79±17.11)d vs(119.38±46.70)d]、总治疗费用为(14.21±6.12)万元/vs(18.92±7.22)万元,P<0.01. 结论:在严格的指导和监测下,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EN安全可行,可达到住院营养同样的营养效果,同时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