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多发于老年人群;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45.7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占17.95%,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 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有利于掌握更多的药品信息,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耿亚  陈保红  穆晓燕 《中国药房》2010,(20):1881-188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7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例ADR中,抗感染药占35.6%,中药制剂占9.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使用规范,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4.
沈发英  尹寿祥 《安徽医药》2008,12(2):178-18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呈报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类别、累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ADR的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2年度发生的38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385例报告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87.5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26.3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2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溴己新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8年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接收的盐酸溴己新注射剂ADR报告,从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盐酸溴己新注射液ADR报告208例,其中新的ADR 40例,严重的ADR(含新的严重的)23例。208例ADR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婴幼儿、老年人发生ADR居多;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消化系统损害次之;严重ADR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此外,存在临床溶媒使用不当现象。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合理选用盐酸溴己新注射剂,加强特殊人群用药监护,重点监测用药30 min内的严重ADR。生产企业要按照国家要求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提示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院243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收集到的24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累及器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3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中药注射剂居首,以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62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62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药的ADR不容忽视,应合理使用注射剂,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格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上报的134例ADR报告申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ADR严重程度、给药途径以及引起ADR药物的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男性71例(52.99%),女性63例(47.01%);年龄最小16 d,最大96岁,年龄分布无差异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例次较高(119例);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茼药物引起ADR例次较高(35例),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3例);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为主(38.0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1.27%);严重的ADR共5例(3.73%).结论:应重视抗茼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规范用药,尽量避免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10.
赵群  司继刚 《齐鲁药事》2011,30(1):57-59,61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的1 8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79例ADR中,抗微生物类药物报告最多,占42.42%(797例),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特别是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液的监测,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