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开平  陈伟刚 《新中医》1995,27(3):56-57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新用李开平,陈伟刚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治伤寒厥阴病血虚寒厥证,《伤寒论》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笔者在临床上每遇化源不足,营血亏虚,阳气衰微,不能布达四肢而出...  相似文献   

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载《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该方主治血虚寒凝、兼有久寒所致诸症。所谓“久寒”,历来有两种看法:一曰“久寒”,是指平素胃肠虚寒,有腹痛、呕吐清涎等症状;一曰“久寒”,乃指沉寒痼疾,表现为下焦积冷,少腹冷痛等症状。从吴茱萸、生姜并用,有温胃降逆,暖肝散寒的功效来看,以上两种意见均有道理,可以相互并存。  相似文献   

3.
袁勇  戴永江 《中医药导报》2012,18(4):103-104
当归四逆汤源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厥阴病篇,相关原文见于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和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相似文献   

4.
<正>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源于《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吴茱萸、生姜九味药组成。原文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后世临证发挥,运用颇广。本方散寒寓通脉,祛邪兼和营,辛温而  相似文献   

5.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脉微为阳虚之候,脉细  相似文献   

6.
李刚 《国医论坛》2004,19(5):54-56
当归四逆汤为桂枝类方,该方原治厥阴伤寒。《伤寒论》第351条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云:“若其人久有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厥阴主肝,肝主藏血,肝血充盈,则可内灌脏腑,外注经络,四肢经脉皆得充盈温养,故四肢温和而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汤证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载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的第351条,原文虽只一条,但内涵丰富,蕴义较深,它既为外感病而设,又为内伤杂病而立,这两个方证在临床较为常见,故探究如下: 一、原文解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51条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本条的“手足厥寒”,即手足发凉,“脉细欲绝”,即脉纤细如丝,按之即无。这种症脉,多因素体营血不足,外受寒邪,气血被寒  相似文献   

8.
当归四逆汤见于《伤寒论》,原文谓:"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着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为: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此方养血通脉,温经散寒。笔者于临床上对具血虚寒凝证之精神疾病,施之收效颇佳。兹将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精神疾病之经验与体会,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9.
<正> 当归四逆汤在《伤寒论》中只有一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加减也只一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早年侍诊岳美中老师期间,介绍他用当归四逆汤治冻伤及1956年随  相似文献   

10.
<正> 先师蒲辅周认为:“当归四逆汤为桂枝汤的类方,有养血复阳之效,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而通阳气。”《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先师推崇《医宗金鉴》方解之论甚为精当,认为能从脏器的生理、病理剖析当归四逆汤组方之意,既解《伤寒论》上述条文,又易于临床掌握应用。《医宗金鉴·卷八》:“凡厥阴病,必脉细而厥也,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邪则阴阳  相似文献   

11.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曰:"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中医学认为,本方治疗病机属于血虚受寒,表现为:四肢末端发冷,脉细或沉细之冻疮、血栓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氏病、妇女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附件炎、小儿麻痹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股、腿、足疼痛,腰肌劳损等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白芍、细辛、通草、桂枝、甘草六味药组成。此方来源于“伤寒论”。原文为:“手足厥寒,脉微欲细者。宜当归四逆汤,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芋生姜汤。”本方主治厥阴伤寒,症见四肢厥冷,脉细欲绝,但是造成此种四肢厥寒的是因为阴血不足,  相似文献   

13.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出《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细辛、通草、炙甘草、吴茱萸、生姜所组成。原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者而设。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降逆化饮。笔者以此方治疗带下、阴缩阴吹、乳房窜痛等证,收到一定的效果,现略举数则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归四逆汤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辨:当归四逆汤,外感风寒,气血被阻,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内有久寒,非阳气虚弱,乃阴寒内盛。瓜蒂散与茯苓甘草汤辨:瓜蒂散,寒痰壅塞胸膈,胸阳被阻,不能外达于四肢之痰厥;茯苓甘草汤,寒改留胸,胸阳被阻,不能外达于四肢之水厥。结语厥阴是伤寒六经传变的最后一经,也是邪正交争、阴阳消长的最后阶段。它表现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其机转不外上热  相似文献   

15.
仲学龙  冯长江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40-1140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出《伤寒论》,药由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9味药组成,治疗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脉细等症。笔者研习《伤寒论》25年,临床辨证用治他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当归四逆汤在骨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四逆汤为桂枝类方,该方原治厥阴伤寒。《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若其人久有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厥阴主肝,肝主藏血,肝血充盈则可内灌脏腑,外注经络,四肢经脉皆得充盈温养,故四肢温和而不厥寒。若血虚受寒,寒伤厥阴肝经,阳虚血亏,则四肢失养而厥冷;营血不足,不能充盈于脉道,寒凝血滞,脉行不利,则脉细欲绝。  相似文献   

17.
冷症是患者的主诉症状,多表现为上热下寒,也有仅畏寒者,属于中医的厥阴病。治疗以温中去寒、回阳补阳为主,方剂一般选用附子人参汤、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及温经汤等,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兴奋副交感神经,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治疗血虚受寒、经脉凝滞的常用方,由于血虚受寒、经脉不通的部位不同,因此常有不同的临床症状,黄文政教授灵活地运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血虚寒凝诸病,取得显著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左右,将黄文政教授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志军  邓毅  王昕  高慧琴  王淳 《中医研究》2005,18(11):16-17
目的:研究北细辛及复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对肝脏的损害性.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NS对照组、北细辛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去木通组.以上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OD活性、OFR含量.结果:各药物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OFR含量均升高,SOD活性均降低,且与NS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组小鼠肝脏组织中OFR含量最高.结论:北细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去木通对小鼠肝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头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药,共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比较上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偏头痛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