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心胃同治胸痹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总结张仲景有关心胃同治胸痹的理法方药,从而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思路。结果:虽然胸痹病位在心,然仲景对胸痹的论治不独着眼于心之本脏,因心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仲景对胸痹之病常从脾胃进行论治,心胃同治是其治疗胸痹的有效方法之一。结论:仲景心胃同治法为临床治疗胸痹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与经络的关系(经络阻滞不通是胸痹形成的首要因素、经络不通使胸痹的病情加重)论述从经络调养平衡论治胸痹。指出:应用经络的调养法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调畅气机,消散瘀痹,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的理念治疗胸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胸痹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理论在胸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中医情志护理中养性调神、心清形静等护理理念运用于胸痹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在胸痹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针对胸痹患者七情失节的心理状态,分析七情之间的相胜关系,采取情志相胜的护理措施,促进胸痹患者病情的康复。结论:应用情志护理,在促进胸痹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上可以达到药物难以发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架构,从中医古籍文本中提取胸痹证治知识元、语义、关系等,构建本体化的胸痹证治知识库,分析胸痹的证治规律,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胸痹辨证论治知识图谱,为直观理解胸痹心痛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胸痹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胸痹研究中引用较多的20部中医古籍为研究对象,对文献进行知识元标记、入库以及语义提取和关联分析,构建胸痹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图谱。结果:从古籍中摘录胸痹相关文本364条,其中有关胸痹的证治知识内容186条,方剂知识内容164条,其他14条;病因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胸痹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当、寒邪、风邪、劳倦体虚、热邪、气滞痰凝、情志失调、瘀血内阻、气虚以及虫毒感染;病机关联分析显示寒气乘心、肾阳虚、水饮停心、瘀血痹阻心胸等联系密切。结论:研究构建的胸痹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图谱直观反映了胸痹的辨证与治疗的各种关系,有利于理解中医古籍对胸痹的证治知识。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直观、多维的知识展示方式,适用于中医古籍知识的整理,该研究方法对中医古籍的整理具有方法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胸痹临床辨证分型种类复杂,拟以有无胸痛作为胸痹临床分型的依据,对其临床的脉象客观化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从其脉象指标的差异性为切入点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并试讨论胸痹以有无胸痛分型的可能性,为临床胸痹辨证分型诊断提供新思路,为胸痹舌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临床采集胸痹患者脉象客观化指标,分有痛胸痹组及无痛胸痹组并进行T检验。结果:胸痛组与无痛组右手脉象指标的检验结果显示,在rate、t1、h1、h3、h4、u、p七项指标中具有显著差异;胸痛组与无痛组左手脉象指标的检验结果显示,在rate、t4、t5、h1、h3、h4、p七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胸痹以有无胸痛为诊断指标的分型方法能够有效体现胸痹疾病过程中的气血阴阳虚实的变化,在脉象客观化指标上有着显著差异,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胸痹心痛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胸痹的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讨《金匮要略》中胸痹的病因病机及具体治法。方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参考现代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探析。结果:胸痹的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属本虚标实之证。仲景对胸痹的治疗共有六法,即化痰祛浊法、散寒除湿法、温化水饮法、峻逐阴邪法、温补中阳法、理气解郁法。结论:《金匮要略》对胸痹的辨证分类详尽,理法清晰,用药得当,对后世医家论治胸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心络胶囊一般用于对心血瘀阻型胸痹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其对痰浊壅塞型胸痹也有一定疗效。故对两证型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30例为一组,痰浊壅塞型胸痹患者30例为一组,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一个月。结果:通心络胶囊对心血瘀阻、痰浊壅塞两证胸痹均有明显疗效,经统计学分析,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9.
刘丽 《陕西中医》2012,33(2):133-133
目的:观察冠通汤治疗老年人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冠通汤(党参、麦冬、五味子、丹参、桃仁、红花等)治疗老年人胸痹45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55%。结论:冠通汤能明显改善老年人胸痹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具有活血益气养阴,通痹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胸痹病名,出自《灵枢》。《本藏》篇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金匮要略》承《灵枢》之说,而又有所发展。《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第三条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第四条云:“胸痹不得卧,心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给予胸痹汤口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75%。结论:胸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把“胸痹”病归属于心系证病章节。但是,胸痹是以胸部憋闷,甚则作痛,喘息咳唾,呼吸不利等症状为主,病位在上焦,与心肺关系非常密切,且与肝脾相关,并不单纯属于心系疾病。故不宜在教材中将胸痹单纯归于心系证病。本文就胸痹的理论学术渊源、临床实际意义、现代对胸痹主方的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学者共同探讨。1理论学术渊源、病机及主方胸痹病的提出始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关胸痹的原文有:“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  相似文献   

13.
梁泰红  张金兰 《陕西中医》2010,31(10):1286-1287
目的:观察胸痹Ⅱ号方治疗胸痹属气血亏虚证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常规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痹Ⅱ号方(红参、炙甘草、麦冬、桂枝、川芎、炙黄芪等)水煎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93.75%优于对照组82.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85.5%优于对照组72.5%。结论:胸痹Ⅱ号方对胸痹属气血亏虚证的冠心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胸痹临床辨证分型种类复杂,今拟以有无胸痛作为胸痹分型的依据,对其临床的舌象客观化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从其舌象指标的差异性为切入点进行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并试讨论以有无胸痛为基准对胸痹进行分型的可能性,为临床胸痹辨证分型诊断提供新思路,为胸痹舌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临床采集胸痹患者舌象客观化指标,分有痛胸痹组及无痛胸痹组二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痛组与无胸痛组的舌象指标相比较检验,除舌象裂纹数量和裂纹长度外,其他舌象指标舌苔面积、齿痕数量、齿痕面积、、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舌质R、舌质G、舌质B、舌苔R、舌苔G、舌苔B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胸痹以有无胸痛为诊断指标的分型方法能够有效体现胸痹疾病过程中的气血阴阳虚实的变化,在舌象客观化指标上有着显著差异,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谭让科 《陕西中医》2006,27(7):787-788
目的:观察通阳、祛痰、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胸痹的疗效。方法:以益气通阳化痰活血立法,自拟方药(瓜蒌、薤白、菖蒲、半夏、郁金、乳香等)辨证加减治疗胸痹46例。结果:总有效率95.5%。提示:治疗胸痹应以益气通阳,豁痰祛瘀为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6.
<正>心室室壁瘤患者大多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史,临床症状多以胸闷、憋气、后背沉重、心前区刺痛感、下肢水肿等为主,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又载:"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  相似文献   

17.
胸痹从肝论治心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志付 《中医杂志》1995,36(1):18-20
笔者学习历代中医治疗胸痹的文献资料,继承业师欧阳錡教授和董建华教授的学术经验,结合临床治疗实际,试从肝心的生理联系、胸痹的病因病理等方面探讨胸痹治疗的疏肝和柔肝问题。1 胸痹病因与发病1.1 胸痹患者的形神(心身)特点: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胸痹病人体质多形体肥胖,外在表现强壮有力,以中医体质分型则多为痰湿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究刘玉洁教授治疗消渴胸痹的病机规律。方法:收集163例门诊消渴胸痹患者的中西医相关临床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取提取数据源、症状排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观察消渴胸痹的症状排序、症状关联规则,归纳消渴胸痹的病机规律及证治特点。结果:163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老年高发,发病趋向于年轻化;气阴两虚及瘀血相关症状出现率高且高度相关;情志失调症状与消渴胸痹症状高度相关;气阴两虚兼瘀血、气阴两虚兼气滞证型所占比例大,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是治疗消渴胸痹的常用治法。结论:结合消渴胸痹发病特点对于女性患者的诊治应更为积极;加强对中青年民众及患者的健康宣教及规律诊治是极其重要的;气阴两虚是消渴胸痹的病机关键,因虚致瘀贯穿消渴胸痹病程始终;情志失调是消渴胸痹发病及加重转归的重要因素;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是治疗消渴胸痹最常用的治法。  相似文献   

19.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具体详细阐述胸痹病及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则治法和方药。并命名为胸痹心痛,而痰浊、瘀血、  相似文献   

20.
从中风病的病机特点、胸痹的病机特点,中风与胸痹共同的病机特点等对中风与胸痹病机加以诠释。指出:中风与胸痹共同的病机特点是"心脑同病"学说的基础和依据,采用"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方法将有效的阻滞、延缓中风和胸痹合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