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肇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保护儿童视力,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肇庆市城区13所幼儿园4249名3~6岁儿童,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主观视力检查;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9.51%,弱视患病率为2.49%,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视力正常及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均以远视为主,患病率分别为89.82%和83.83%,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20%和9.29%,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正视率和混合散光患病率较低,且没有年龄间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不断提高,应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根据学龄前儿童视力变化特征,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品散瞳后儿童弱视眼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方法:门诊随机选择3~12岁矫正视力低于0.8儿童146例,采用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查视力,1%阿托品眼膏散瞳5天后,先行电脑验光再行检影试片验光。结果:146例儿童中,远视发生率68.2%,近视发生率31.8%,远/近视合并散光的比例占85%,散光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弱视眼矫正视力与屈光度数和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57。结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是造成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弱视眼屈光不正度数和越大弱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对782例患儿(1408眼)进行散瞳验光,男420例,女362例,年龄3~14岁。结果:患儿远视、近视及混合性散光分别占46.80%、45.1%及8.10%;远视及混合性散光的弱视患病率高于近视性,差异显著(P<0.01);学龄前患儿以远视为主,学龄期患儿以近视为主;学龄前患儿弱视患病率高于学龄期,差异显著(P<0.01);弱视患病率随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显著(P<0.01)。提示:妨碍儿童视觉功能的屈光不正以远视、近视为主,混合性散光最少;弱视防治重在学龄前,近视防治重在学龄期。  相似文献   

4.
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0):30-31
目的 探讨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方法 对520例患儿(928眼)进行散瞳验光。其中男279例,女241例,年龄3~13岁,记录并统计弱视的发病情况。结果 患儿远视、近视及混合性散光分别占46.77%、45.15%及8.08%;远视及混合性散光的弱视患病率高于近视性,差别高度显著性(P〈0.01);学龄前患儿以远视为主,学龄期患儿以近视为主;学龄前患儿弱视患病率高于学龄期;弱视患病率随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妨碍儿童视觉功能的屈光不正以远视、近视为主,混合性散光最少;弱视防治重在学龄前,近视防治重在学龄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其发展分布规律 ,抓住儿童视觉发育敏感期的弱视治疗 ,我们对 10 6 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7年~ 1999年对省属单位幼儿园进行视力筛查 ,视力 <1.0的 4~ 6岁儿童 10 6 4例 2 12 8只眼 ,男 5 0 8例 ,女 5 5 6例。1.2 检查方法 :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 ,用 5 %托吡卡胺眼水点眼 5分钟 1次 ,共 5次 ,最后一次滴完 2 0分钟后检影验光 ,排除其它眼病 ,无外眼及内眼手术史。1.3 标准 :≥ +0 .5 0 D为远视 ,≥ - 0 .2 5 D为近视 ,同一眼两条子午线屈光度差≥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6岁儿童的屈光发育现状,为儿童屈光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儿保门诊和托幼机构采集的3~6岁儿童的眼保健资料4548例,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视力检查、使用视力筛查仪观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屈光变化,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6岁的儿童年龄越小,低常视力比率越高,但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低常视力人数逐渐减少;当远视性屈光不正程度愈高,中度弱视所占比例愈大。结论要重视儿童屈光筛查工作并要结合年龄发育因素,防止诊治扩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弱视的屈光状态。方法 检查34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将视力低常儿通知到门诊复查。用1%阿托品眼水点眼,每日3次,连滴3天后用日本佳能R-50a和带状光投影,测定其屈光度,3周后复查,矫正视力<0.9者列为弱视。本文采用汉化EPI-INFO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550例弱视患者中,男1298例,女1252例,年龄集中于4-6岁(占87%)。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为主,1770例,占总数69.41%;斜视性次之,452例,占总数17.73%;轻、中度弱视2420例,占总数94.90%。在5100只眼中,61只眼无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混合散光各为58.20%、30.69%、9.92%,经卡方检验,远视的发病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就单纯远视,近视与散光比较,各组散光发病率均高于单纯远视、近视、且以复合远视散光居多。结论 屈光不正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远视是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对782例患儿(1408眼)进行散瞳验光,男420例,女362例,年龄3 ̄14岁。结果:患儿远视、近视及混合性散光分别占46.80%、45.1%及8.10%;远视及混合性散光的弱视患病率高于近视性,差异显著(P〈0.01);学龄前患儿以远视为主,学龄期患儿以近视为主;学龄前患儿弱视患病率高于学龄期,差异显著(P〈0.01);弱视患病率随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镇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3~6岁)的屈光状态,探讨视力随访与转诊标准。方法随机选择镇江市区3~6岁儿童6 236例(12 472眼)进行自然状态下屈光筛查及远视力检查,对各年龄组屈光偏离率、视力发育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筛查总偏离率为25.64%,3、4、5、6岁组偏离率分别为22.84%、23.13%、27.60%、31.24%(χ2=68.399,P<0.01);远视力均值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视力百分位数P5、P25、P50在3、4、5、6岁组分别为4.6、4.7、4.8,4.7、4.8、4.9,4.8、4.9、4.9,4.8、4.9、5.0。各年龄组屈光偏离儿童视力均数明显低于屈光正常儿童(P<0.01)。结论 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屈光偏离率呈上升趋势,视力发育水平不断完善,应定期进行屈光筛查及视力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弱视。  相似文献   

10.
冯鑫媛  南莉  田璐 《天津医药》2021,49(7):727-730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屈光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弱视训练室收治的弱视患儿83例(112眼),所有患儿均在屈光矫正前提下进行调节训练治疗,单眼弱视儿童同时应用遮盖治疗。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类型、不同屈光状态及弱视严重程度分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3例(112眼)中学龄前患儿33例(44眼),学龄50例(68眼);屈光参差47例(49眼),屈光不正36例(63眼);单纯远视5例(6眼),远视散光67例(88眼),近视散光11例(18眼);轻度弱视44眼,中度65眼,重度3眼。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02/112眼),学龄前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学龄组(P<0.05);屈光参差组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远视散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近视散光组和单纯远视组(P<0.01),而近视散光组与单纯远视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中度组及重度组(P<0.01),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1),中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P<0.01)。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视力,学龄前、屈光参差及中、重度弱视患儿BCVA提高显著,远视散光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轻度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