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糖皮质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抗感染治疗中是把双刃剑,用的得当,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用的不当,可能加重其疾病。该文主要综述了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隐球菌性脑(膜)炎中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市病毒性脑膜(脑)炎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诊治病毒性脑膜(脑)炎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8月本院脑电图室查出有异常脑电图表现的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脑)炎以3~6岁多发(占54.56%),呼吸系统感染是首要病因(占89.98%),发病季节以冬季为高峰(占35.06%),其次是夏季(占30.52%)。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差为常见。结论:病毒性脑膜(脑)炎是小儿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首要病因,脑电图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2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47.6%)有前驱感冒病史,7例(33.3%)有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呕吐、头痛、意识障碍、颅神经受累、病理征阳性等。辅助检查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弥散性异常;脑脊液白细胞数(21×106/L ~100×106/L)不同程度增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17例, IgG增高19例,糖降低3例,氯化物均正常。头颅MRI表现为颅内多发的脑脊髓白质损伤灶。治疗:全部病例急性期均静脉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恢复期辅以康复及营养神经治疗。预后:半年复查时19例患儿无后遗症,2例患儿尚有双下肢肌力降低现象。结论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且康复训练对恢复期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所有患儿均于入院3d内做脑脊液检查,按其白细胞数分为:①组:正常组,②组:白细胞数≤100×106/L,③组:白细胞数>100×106/L,观察3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改变者占77.3%。脑脊液白细胞数>100×106/L时脑膜受累症状明显(58.8%)10/17,头痛的出现增多(94.7%)18/19,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脑实质损害症(如意识障碍、抽搐、脑电图异常)减少,差别更明显(P<0.01)。结论:脑脊液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临床症状及脑电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林伟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6):177-178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8例结脑鞘内注射治疗的疗效,并与同期33例常规治疗进行比较,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两组病例经病史、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及脑CT或MRI等综合判定确诊为结脑,符合《结核病学》结脑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脑神经损害等。脑脊液压力200~360mmH2O,平均(290±20)mmH2O;蛋白0.70~30.9g/L,平均(4.86±0.90)g/L。治疗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8~59岁,平均33岁。28例中并发脑积水4例,合并肺结核12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5~56岁,平均32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特别是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癌性脑膜炎早期确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脊液常规、生化采用细胞计数板计数,葡萄糖氧化酶(SOD)法和浊度法测定;细胞学则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结果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数为轻度增高(<50×106/L),占77.5%;脑脊液糖降低(<2.5mmol/L)占55%,最低0.32mmol/L;总蛋白高于500mg/L,占45%,最高4300mg/L。而细胞学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占90%以上)可以从腰穿脑脊液中发现肿瘤细胞。结论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为临床确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多奈哌齐联合尼膜同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脑小血管病),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7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0例,分别采用尼膜同(对照组)以及尼膜同+多奈哌齐(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3.33%,治疗后MoCA评分为(27.31±2.28)分,Hey为(10.27±1.32)μmol/L,hs-CRP为(2.26±0.47)mg/L;对照组治疗效果为63.33%,治疗后MoCA评分为(22.67±2.36)分,Hey为(15.33±1.49)μmol/L,hs-CRP为(3.32±0.97)mg/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尼膜同治疗脑小血管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与同期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5例(18.5%)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范围为(62~48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9例(57.6%)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328~3127)×10~6/L,中、重度升高13例(68.4%),中性粒细胞> 80%者占11例(57.9%)。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5例(51.7%)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78~1420)×10~6/L,中、重度升高8例(53.3%)。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P <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4岁。主因突发性头痛、呕吐、阵发性发作伴发烧7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7℃颈部有抵抗,腱反射(++),双侧 Babinski 氏征中性。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3.3g/L,白细胞15×10~9/L,中性82%,淋巴18%。腰穿:脑脊液微混浊,压力625mmH_2O,总细胞1230,白细胞1002,分类:多核87%,单核。13%,蛋白138mg%,糖和氯化物正常,革蓝氏染色(-)。以化脓性脑膜炎收入内科,暂按结核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膜炎治疗。拍胸大片排除肺结核入院第3天行第2次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5个月。曾间断发烧、抽风二月余,在当地治疗1月后囱门增大,颅缝裂开。来我院经脑脊液检查诊断为化脑。入院检查:体温37.5℃,脉搏120,呼吸42次,血压84/60。神清。头围43.5cm,前囱4×4cm 张力较高。颈低抗。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克氏症阴性。血白细胞28.6×10~9/L,中性粒细胞80%。脑脊液无色略混浊,白细胞数66,多核70%。蛋白0.19g/L,葡萄糖3.19mmol/L,氯化物110mmol/L。抽取两侧硬膜下积液,呈淡黄色混浊。镜下见红、白细胞多量。  相似文献   

11.
12.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Report of two cas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方法:对15例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呕吐、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症状。与其它颅内感染在临床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确诊要靠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法鉴别新隐球菌甚为重要。AMB联合FLU是治疗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无明显恶液质表现,早期脑脊液表现为压力升高,轻度蛋白升高,需多次腰穿检查脑脊液才发现病原菌.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病原菌,应多次作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例带状疱疹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琴  杨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05-1706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并发脑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从临床、脑脊液、脑电图及头MRI等方面对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是重要因素,肋间神经受累引起脑膜炎占首位,其次是颅神经尤其是三叉神经眼支。结论: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是带状疱疹并发脑膜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中要合理的应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炎62例住院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住院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的治疗情况,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997~2005年我所住院收治的62例结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脑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2.7%,其发病年龄青少年占48.4%(30例),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7.5d;合并脑外结核占64.5%,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的平均占87.1%,头痛占93.5%,发热占88.7%,颈强占85.5%,呕吐占79.0%,伴有意识障碍及神经症状的占56.5%;高颅压占78.6%,脑脊液检查符合结脑阳性反应的平均占87.5%;经抗结核、降颅压、激素、脑细胞活化剂等综合治疗,好转出院的占87.1%,病情恶化死亡占6.5%。结论结脑的预后取决于抗结核治疗的早期、以及诊疗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因此,今后要加强对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氟康唑治疗9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9例都给予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1次/d;其中1例53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另2例120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5例给氟康唑20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9例隐球菌脑莫炎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除1例死亡,其余8例都取得良好效果,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是系统性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对隐球菌脑膜炎首选,但由于肝、肾毒性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氟康唑作为补救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绝大多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相似文献   

19.
MRSA meningitis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Report of 4 cas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ur cases of postoperative meningitis caused by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are reported together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se 4 case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inomycin, fosfomycin, and cefmetazo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ningitis included multiple craniotomies, the presence of ventricular drainage or a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and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近 10 a收住的 5 4例结核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其中 2 8例入院时即确诊 ,2 6例误诊 ,误诊率为 48%。通过全程抗痨化疗并结合糖皮质激素以及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 5 4例患者中 5 1例痊愈 ,其中 11例遗留有视力、听力下降及 (或 )肢体瘫痪 ,3例死亡。死亡及后遗症病例均为未能早期诊断及有效抗痨治者。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全面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而早期诊断、尽快抗痨化疗、合理的糖皮质激素应用及强有力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尤为重要 ,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