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比较二者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程度。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手术室的器械准备、消毒隔离质量、仪器设备管理、巡回与护士配合技能等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同时对两组护理人员形象、术中护理综合评分、职业素养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的满意率为:对照组85%,观察组96%。根据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可以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在临床实验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病例均为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到院手术的86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病例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将此作为基础,观察组再予以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评分、护士配合技能评分、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器械准备评分、消毒隔离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比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不仅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管理采用围生期亲情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入住该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3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围生期亲情护理服务结合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围生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新生儿并发症情况、产前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07%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及手术前SA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SAS量表评分(25.49±1.28)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8%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3.85%(P <0.01)。结论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围生期亲情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术室中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手术室患者,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例数为88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使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安全护理质控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紧急事件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安全护理质控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骨科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紧急事件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紧急事件发生次数,增加安全护理质控评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比较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个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后,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满意度70%,差距较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4%,高于对照组的46%(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对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直肠癌需行根治术治疗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予以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生命体征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中和术后指标(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发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快,焦虑抑郁程度低,并发症少,满意度较高,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郑艳  王巧丽 《贵州医药》2023,(10):1678-1679
目的 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各40例。结果 观察组手术安全性评分、对手术室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郝娜 《中国医药指南》2023,(10):137-139
目的 观察手术室综合性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收治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血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PB、DPB及HR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室综合性护理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的不良情绪,临床应用价值很高,可在临床中开展。  相似文献   

10.
陈瑞萍 《安徽医药》2013,17(5):886-887
目的评价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乳腺癌围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1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其不但可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60-16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研究组6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拆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血压、心率,缩短拆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在护生手术室学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2010级150名护生随机编号,排序后,奇数位采用情景教学法,偶数位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应用Stata 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通过情景教学法,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显著增加(P=0.015),手术室工作适应程度更高(P=0.035),指导老师的满意度提升(P=0.019),且教学评价更高(P=0.048)。此外,在手术室环境熟悉速度上两组教学方法间无显著意义(P=0.420)。结论情景教学法能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护生的实习能力,值得在手术室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时间、内容。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600余例住院手术患者、家属和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的时间、方法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家属及照顾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健康指导。结果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手术患者、家属及照顾者提高了手术相关知识的认识,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配合能力,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顺利渡过手术期,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满意度测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1年1-5月手术室护士进行满意度测评。比较测评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测评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测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满意度测评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的18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采用SCL-90量表评估两组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对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8.32±3.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3±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2例,对照组98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路径模式,实验组运用人性化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及SAS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2±0.48)d,低于对照组的(1.98±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4±1.03)d,低于对照组的(2.92±2.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98%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运用在手术室护理中,有助于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120例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环境、并发症预防等的手术室舒适护理,并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及手术并发症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下降(P均〈0.05)。结论对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勤  张铭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2,(34):113-114,1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系统的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1.58±11.04)分,心率为(91.02±10.17)/min,血压为(95.29±11.3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49±10.15)分、(109.68±13.41)/min、(112.06±13.42)mmHg](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全方位的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并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信任度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信任度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可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确保手术质量,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设立专业组的方法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分专业组前后分别请由不参与试验的麻醉医生发放根据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自制的调查卷各80份。调查分组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交由相同的手术医生填写。各评价结果采用改良视觉模拟评分表进行评估。结果设立专业组后半年,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在巡回护士物品、器械准备以及对患者体位的安置、洗手护士的手术步骤以及手术配合4个方面的满意率有较大提高(P<0.05)。而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手术间的环境,巡回护士坚守工作岗位,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方面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设立专业组可以短期内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但综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尚待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