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重期血糖控制与预后的关联性,以期为提高该类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在本院进行临床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加重期,通过测量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患者血糖水平与不良事件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完善相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结果通过测量患者血糖含量,发现血糖含量控制在7.8~11.1mmol/L的B组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显著低于〈7.8mmol/L的A组和〉11.1mmol/L的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将血糖含量控制在7.8~11.1mmol/L之间可以显著提高预后效果,以此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9,(7)
目的研究分析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同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并进行院外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VC、VEV1/FVC、空腹血糖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实验组FVC、VEV1/FVC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FVC、VEV1/FVC值以及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了护患关系,应该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之间的关系和治疗特点。方法:择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该组病患进行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抗感染及连续的较低流量的吸氧(1~2.5 L/min)等通用治疗方式,患者自行地使用降低血糖类的药物和饮食调控,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控制效果不佳。试验组:对病患进行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抗感染及持续低流量吸氧(1~2.5L/min)等通用治疗方式,并规范患者使用降低血糖类的药物和饮食调控,使空腹血糖控制在理想或尚可的状态。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治疗后动脉血气、肺功能改善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症状体征治疗总有效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95.5%和93.2%,对照组症状体征治疗总有效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0.5%和63.6%,两组数据的对比的结果差异均具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即均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肺功能和脉血气数据上显示的改善效率分别为55.6%和89.9%,这两组数据中试验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COPD合并T2DM患者的疗效、预后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COPD急性期除常规治疗外,更应严格控制血糖,不仅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情况,也可提高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吸入布地奈德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AECOPD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组)60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激素组)60例及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对照组(对照组)60例。3组患者均釆用支气管扩张剂、呼吸支持、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7 d后分析3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通气功能。治疗后,布地奈德组与激素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PaO2及FEV1%Pre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组与激素组此3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素组HbA1C、2hPBG及FP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布地奈德组(P<0.01);对照组与布地奈德组治疗后此3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AECOPD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达到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一样的改善通气效果,同时对血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COPD组和COPD合并糖尿病组,分别观察两组发生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气管插管的病例数以及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COPD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其血糖变化情况与胰岛素用量的关系。方法搜集我院住院患者中AECOPD且合并T2DM患者病例50例,入院时立即查血糖,并评估病情了解其是否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开始监测空腹、餐后和(或)随机血糖,记录胰岛素调整剂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x ± s),Z检验,计算P值。结果使用糖皮质激素后AECOPD合并T2DM患者的各时段血糖数值有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均胰岛素使用量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结论AECOPD合并T2DM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M)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病原学及耐药性的影响,为更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某院住院的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感染患者102例和AECOPD无糖尿病患者1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病原菌及耐药率的异同。结果:观察组分离出致病菌共152株,包括104株革兰阴性菌(69.3%),12株革兰阳性菌(7.9%),36株真菌(23.7%)。对照组分离出致病菌184株,包括146株革兰阴性菌(79.5%),14株革兰阳性菌(7.6%)、24株真菌(13.0%)。检出的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葡萄球菌属、白色念珠菌等。观察组中细菌混合感染有30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分离出多药耐药菌26株,对照组21株。观察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能明显增加AECOPD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升高革兰阴性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的几率,并且增加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入院后初始血糖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肺部炎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肺功能将58例AECOPD患者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18例和重度组15例,入院后进行肺功能检查、立即抽取随机静脉血及第2天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血糖。并对各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空腹血糖水平在中度组、重度组明显升高,在轻度组未见明显异常,且6个月后随访血糖水平较高者,肺功能下降更快。入院后患者随机血糖在重度组显著升高,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肺功能逐渐下降,血糖水平逐渐升高,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如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解痉类药物、祛痰药物、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观察组在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清金活血化痰方水煎服,每天1剂,每次150mL,每天2次。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情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汤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DM2)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其中30例合并2型糖尿病作为COPD合并DM2组,另30例为单纯COPD作为COPD组,再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对各组予以外周血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COPD合并DM2与健康者相比,其IgM、IgG、IgA水平明显降低,CD3+、CD4+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而COPD合并DM2患者的免疫指标改变较单独COPD患者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COPD组、COPD合并DM2组较健康组低(t=6.573,8.580,P<0.05);COPD组高于COPD合并DM2组(t=2.182,P<0.05)。结论 COPD合并DM2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对其予以相关的免疫干预及血糖控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80例,研究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从而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80例患者中以男性患者居多,吸烟患者居多,并同时伴有单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咳嗽、气喘、胸痛、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咯血、食欲不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PPD阳性者有15例,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者有18例,血电解质紊乱者21例,低氧血症者16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0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此外,双肺不同肺叶有均匀一致的斑片状阴影、类似肺炎X线表现的患者有33例,合并空洞症状的患者有21例,胸膜粘连或肋膈角变钝症状的患者有26例。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疗,确保实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COPD合并PIF患者的病程、症状、体征、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单纯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与单纯COPD相比较,COPD合并PIF患者病程较长,临床多表现为混合型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肺部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伴有杵状指(趾)(P〈0.01);2合并PI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肺弥散功能降低显著大于单纯COPD组,单纯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合并PIF组;3合并PIF组PaO2降低和PaCO2升高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4影像学显示合并PIF组胸部X线片显示弥漫点状、结节状影、网格状、毛玻璃状和蜂窝状影较多,HRCT显示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隔增厚为主。结论 COPD合并PIF患者由于双重的病理损害造成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严重障碍和严重低氧血症,并具有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影响患者预后,肺功能及HRCT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61-26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预后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设为A组,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甲亢无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B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中,A组患者的心悸、出汗、体重下降者明显更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A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B组(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治工作非常重要,详细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特点,才能更好的对症治疗,缓解病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同期42例单纯脑卒中患者及5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冠脉造影结果和颅脑CT或MRI等结果。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及单纯脑卒中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及单纯脑卒中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评分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以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梗死为主,两组患者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998年5月以来的4年中我院收治的80例COPD伴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治愈56例,好转14例,死亡10例均非真菌感染所致。结论:广谱抗生紊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使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增多,COPD的老年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概率较高(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基本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PaCO2、P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PaCO2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平均PaO2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aO2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1%、9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PaCO2,提高PaO2。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及转归与血糖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观察其与病情及转归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人50岁以上发病者有明显差别(P〈0.05),及并发脑梗塞多见。入院时血糖≥16.7mmol/L,重症者多.病死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情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血糖水平高低有关,血糖≥16.7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大.病情严重,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故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RT-CGMS+CSⅡ+Carelink,3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 T2 DM)的临床疗效。方法 AECOPD合并T2 DM患者90例,全部停用口服降糖药物,在AECOP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等分为CSⅡ模式、双C( CGMS+CSⅡ)模式和3C模式组进行降糖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AECOPD有效性和住院时间。结果3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3C组<双C组<CSlI组(P<0.05),达标时每日所需胰岛素用量3C组<双C组<CSⅡ组(P<0.05-0.01);低血糖发生率3C组<双C组<CSⅡ组(P<0.01),3组患者AECOPD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3C组疗效最佳(P<0.05~0.01)。总住院时间3C组<双C组<CSⅡ组(P<0.05)。3组血糖达标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3C组hs-CRP、TNF-α和MDA下降及SOD升高水平较其它两组更明显(P<0.05~0.01)。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治疗AECOPD合并T2DM,能更安全有效控制血糖,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缩短住院时间,提高AECOPD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