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万鹏,《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总编辑,我国著名骨科专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骨科和骨肿瘤科工作。2004年后,兼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骨肿瘤科。徐万鹏教授从医50余年,不断实践,治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骨肿瘤患者万余例,励精于骨科肿瘤专业,为我国骨肿瘤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侯树勋,《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名誉总编辑,我国著名骨科专家。196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作为我国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骨科大师陆裕朴教授,198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88年调入全军创伤中心解放军304医院骨科。1990年赴加拿大留学,回国后任304医院骨科主任。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
海涌,《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198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1990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创伤骨科,1995~1997年于美国新泽西医科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脊柱外科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1986~2006年任职于解放军第306医院,2006年至今任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骨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医学期刊编辑的老前辈、国家一级教授,原北京医学院副校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创始人、《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冯传汉教授,于2019年6月16日逝世,享年105岁。冯传汉教授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卢世璧院士,于2020年3月28日逝世,享年89岁。卢世璧院士于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医予组。1951年转入中国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疗系(八年制);1956年毕业后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住院医师。1958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工作,历任骨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小儿外科医学教育家、小儿骨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创始人吉士俊教授,因病于 2021 年 10 月 19 日在沈阳逝世,享年 91 岁.  相似文献   

7.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11):M0004-M0004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完成半月板手术100万例以上,我国半月板损伤病例数远大于此。为提高半月板损伤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和疗效,交流国际最先进的学7匿理念和治疗技术,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主办,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协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膝关节半月板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4月25~26日在北京f裕龙国际酒店1召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骨肿瘤骨病》编辑委员会顾问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1月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顾问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冯传汉教授,卫生部原副部长郭子恒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卢世璧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澍寰院士,王亦璁教授,天津医院科大学总医院郭世绂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胥少汀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组长、北京  相似文献   

9.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完成半月板手术至少100万例,我国半月板损伤病例数远大于此。为提高半月板损伤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和疗效,交流国际最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治疗技术,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主办,中国医促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协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膝关节半月板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4月25~26日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召开。  相似文献   

10.
蒙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关节中心吕厚山教授的推荐,作者于1997年6月~1998年6月,在联邦德国奥格斯堡Hessing-Kliniken骨科专科医院进修1年。Hessing-Kliniken位于Goegingen-Augsburg市,距离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仅62公里。该医院是骨科专科医院,由骨科及风湿病治疗中心等几部分组成。我所在的第1骨科,有4个成人病区(约128张床位)、1个儿童病区和1个感染病区。主任Klaus A.Matzen教授是脊柱外科方面的专家,近年主编了3部论文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13日至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关节外科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汇聚蓉城,共同见证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关节重建外科学组的成立。此次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裴福兴教授主持。首先由裴福兴教授介绍了医促会关节重建外科学组的概况,之后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树勋教授就中国医促会、医促会关节重建外科学组的宗旨、使命等作了说明。侯树勋教授对中国医促会关节重建外科学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命,宣布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裴福兴教授担任中国医促会关节重建外科学组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张洪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王坤正教授等12位著名学者担任副主任委员。侯树勋教授分别向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同时宣布了中国医促会关节重建外科学组委员名单,并由副主任委员向各委员颁发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的委员证书。  相似文献   

12.
过邦辅教授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理学士、医学博士,三年后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继而去英国伦郭大学皇家国立骨科医院进修骨科,解放后回国。历任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教授兼主任,1993年退休。现居加拿大多伦多市。他从事骨科专业工作43年,重点是小儿骨科、创伤骨科、骨关节肿瘤等。主要成果有:完成世界第一例完全断肢再植手术;在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工作期间,打破包括“上下两关节不间断地持续长期固定骨折”的传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引进骨形态生成蛋白(BMP)、…  相似文献   

13.
于丁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4):293-293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礼来肿瘤教育基金赞助的第三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06年2月24日至2月25日在广州召开。论坛由会议主席吴一龙教授、蒋国梁教授、周清华教授主持。本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在肺癌诊断、治疗领域的40多位专家,共同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的问题。会议还邀请了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著名教授Dr.Ralph Goldman Zinner,介绍了国际上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儿骨科源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在欧美国家接受过现代骨科学教育的中国骨科奠基人孟继懋、叶衍庆、方先之等学者们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组建了骨科为主的医院或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伤骨科研究所、天津骨科医院等,专门诊治骨科患者并进行教学和科研培训,早期主要治疗骨髓炎、骨结核、骨折等疾病[1]。1954 年天津骨科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小儿骨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独立建制的科室。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大会于2002年5月26日在上海同济大学逸夫楼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48位专家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 上午9时正,大会隆重开幕,同济医院蔡宣松院长主持会议,同济大学副校长李永盛教授、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田民主任、国家科技部朱晓东副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  相似文献   

16.
正裴福兴,《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奥运抗震救灾英模火炬手。裴福兴教授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温哥华大学骨科工作。1996年至1997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骨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我国骨科教育工作,推动骨科教育的国际化、标准化进程,提升骨科专科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培养骨科精英与领导力,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香港骨科医学院、国际华裔骨科学会、世界华人骨研学会、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骨科及欧洲骨科协会六方联合组成的第四军医大学国际骨科教育学院定于2015年4月17~19日在西安凯宾斯基酒店举办"首届中国国际骨科教育峰会"。本届峰会的主题为:国际模式,标准教育。此次峰会  相似文献   

18.
戴戎,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3~1984年在美国 Mayo医学中心研修。先后担任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院长、临床医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所主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基地主任,以及医用生物力学和临床骨科杂志主编,《中华创伤外科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相似文献   

19.
消息     
原定于2003年10月28日~11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汇集两岸三地及海内外华裔骨科精英的华裔骨科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延期至2004年9月22~26日仍在北京举行。 在华裔骨科学会学术大会同时举办的三个国际性的研习班仍按原定计划进行,主题仍为关节、脊柱及关节镜外科,本次活动仍然与美国骨科学会(AAOS),国际关节镜学会(ISAKOS)以及骨与关节十年组织(BJD)联合举办,授课专家均为各专业领域国际知名教授,目前各讲课专家课程及会议日程已再次确定。该学习班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学分20分。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途径,增强学术交流,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市肿瘤医院将于2002年10月21~23日在天津共同举办肿瘤基础与治疗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WebsterCavenee院士、美国悉尼癌症中心AlbertDeisseroth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StanleyHamiiton教授、GregoryFuller教授、IlyaShmulevidh教授、张微教授,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EdwardDougherty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JeremySquire教授,英国皇家医院医学院贾丽教授,韩国汉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