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肿瘤型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脱位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8例肿瘤型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3.8岁(16~41岁),均为原发性骨肿瘤,病理类型为骨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包括股骨下段肿瘤6例,胫骨上段肿瘤2例.平均截骨长度为14.6cm.手术入路选择膝关节内侧入路,对于胫骨上端肿瘤患者,我们术中均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覆盖于假体前方,将之与周围的肌肉筋膜缝合固定,以改善局部软组织覆盖.所选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旋转套筒长度为22.5mm (5例)和37mm (3例).结果 术后脱位时间为平均9.3个月(10天至2年),5例患者发生1次脱位,3例患者发生2次脱位.发生脱位后1例在麻醉下手法复位成功,7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复位和(或)假体翻修术.发生脱位的患者均在手术后膝关节获得稳定.功能评价:应用MSTS 93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 93,MSTS 93)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脱位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4.5%±15.2%,复位术后为67.2%±15.9%.脱位前与翻修术后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脱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分别为假体设计、肌肉及软组织张力不足、术后膝关节不合理康复锻炼.我们认为,通过改进假体设计如增长旋转套筒长度及加装防脱位装置等,执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术后功能康复计划、避免膝关节过屈等动作以预防脱位的发生.经切开复位及翻修术可获得膝关节稳定,并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导致股骨颈骨折成为老年人残疾的常见原因,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已经成为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下肢功能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应用于临床多年,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治疗失败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本文回顾性分析近些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比低分子肝素,对于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BM数据库;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通过制订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286233例。术后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对比低分子肝素组:(RR=0.97,95%CI=0.78~1.19,P=0.76);术后发生肺栓塞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92~1.16,P=0.55);在术后抗凝过程中出现出血相关并发症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95~1.17,P=0.32);术后抗凝过程中出现因抗凝而造成的伤口并发症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7,95%CI=0.79~1.74,P=0.43);术后引流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76,95%CI=-92.00~97.52,P=0.95)。结论阿司匹林组对比低分子肝素组,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有效性、肺栓塞预防的有效性、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伤口并发症、引流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对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着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可考虑将阿司匹林单独作为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假体置换的21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骨肉瘤136例,骨巨细胞瘤49例,动脉瘤样股囊肿1例,梭形细胞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软骨肉瘤6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细胞瘤1例,转移癌4例,其它骨肿瘤3例;根据位置分类,发生于股骨远端150例,胫骨近端64例。结果 187例随访16~122个月,平均47个月。并发症发生47例。早期感染及切口不愈合15例,腓神经损伤3例;晚期感染5例,假体松动15例,假体断裂4例,假体周围骨折5例。结论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无菌性松动、切口不愈合、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等;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胫骨近端高于股骨远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分量表得出临床疗效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判断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病变累及部位、截骨长度和假体类型等临床资料是否为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76.9%(40/52)。临床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变累及部位和假体类型均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肿瘤分期、截骨长度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分期为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截骨长度不是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2例患者出现3例感染、1例假体松动、2例关节挛缩,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肿瘤局部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15.4%(8/52)。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与肿瘤进展有关,越早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21例,其中股骨远端15例,胫骨近端6例。对膝部骨肉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12~120个月。其中16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迹象,5例出现复发;MSTS功能评分提示70%的患者各项评估在3分以上。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肉瘤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治疗是有效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sibility of autograft-prosthesis composite for aggressive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around kne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植入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植入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功能、疼痛改善、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 0%,高于对照组的8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膝关节伸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关节腔积血3例(6. 0%),对照组中腓总神经损伤4例(8. 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云南省人民医院许建波,李琳综述方睿才审校髋关节为人体六大关节之-,由于其局部解剖特点,髋部伤病在骨科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说是治疗髋部疾病的-个重要里程碑。在发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TKA术后感染的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TKA且未发生感染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OR,2.21;95%CI:1.10~4.50)、BMI≥24(OR,1.29;95%CI:1.09~1.56)、糖尿病(OR,4.50;95%CI:2.28~10.25)、ASA评分≥3(OR,1.19;5%CI:1.01~1.43)、出血量≥200 ml(OR,1.15;95%CI:1.02~1.37)以及引流时间≥24 h(OR,1.30;95%CI:1.08~1.54)是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TKA术后感染受患者机体因素和手术因素的共同影响,提示临床医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评价羟基磷灰石股骨假体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 和万方数据库。纳入在全髋关节置换(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术中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髋关节假体柄与非羟基磷灰石涂层髋关节假体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 Jadad 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99例(实验组456例,对照组443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柄的患者在 HHS 评分:[RD=0.01,95%CI (-0.07,0.09),P=0.81]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假体周围透亮线[RD=0.01,95%CI (-0.07,0.09),P=0.81]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假体周围骨形成[RD=0.00,95%CI (-0.04,0.04),P=0.97]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异位骨化发生率[RD=-0.01,95%CI (-0.09,0.07),P=-0.78],10年以上翻修率[RD=-0.01,95%CI (-0.04,0.02),P=0.6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柄在 THA 术中并没有更好的临床优势。因质量评价与纳入文献数量的限制,有待更高质量、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王亚萍  支慧  单单单  李温霞  尚坤 《癌症进展》2023,(23):2658-2661
目的 探讨个性化术中配合对骨肉瘤假体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接受假体置换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按术中配合措施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接受规范术中配合,B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术中配合。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理状态、应激反应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B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B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肉瘤患者接受假体置换术治疗时辅以个性化术中配合措施,能够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进而缩短手术时间,且明显降低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有助于强化术后并发症控制效果,并加速术后康复,应用价值显著,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术后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2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并强调早期的肌肉主动性收缩训练。结果 根据Ennek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系统:5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分最低20分,最高28分,平均26.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共有4例,优良率80.0 %。下肢15例评分为14~27分,平均为21.5分。优良率86.7 %。结论 采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进行早期分阶段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硬,减少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通过鸡尾酒灌注及髁间窝骨面骨蜡封闭等手段能否降低开盒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围术期出血量。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 TKA 治疗的 109 例患者,其中男 23 例,女 86 例,平均年龄 (68.2±6.9) 岁;根据假体髁间窝形态设计的不同分为闭盒组及开盒组,其中闭盒组 53 例,平均年龄 (68.2±6.4) 岁,开盒组 56 例,平均年龄 (68.3±7.1) 岁。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围术期出血量的差异。结果闭盒组术后第 1 天及第3 天血红蛋白分别为 (123.60±11.08) g / L 及 (110.96±12.48) g / L,开盒组术后第 1 天及第 3 天血红蛋白分别为 (128.36±12.79) g / L 及 (112.52±12.93) g / L,截至术后第 3 天总失血量,开盒组为 (571.39±305.66) ml,闭盒组为 (552.42±302.59) ml,所有结果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骨蜡封闭及关节腔灌注鸡尾酒处理后,开盒式假体与闭盒式假体的 TKA 围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开盒式假体的 TKA 采用本研究中提及的处理方案,在失血量等方面可获得完全不亚于闭盒式假体 TKA 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术后板-骨界面间隙大小以及界面间隙对置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行Prestige LP椎间盘置换的443例的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置换手术276例,混合手术167例,共植入椎间盘假体576个。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像学的评价指标则包括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假体下沉、假体移位及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等假体相关并发症以及术中C型臂机透视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骨界面间隙大小。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6.2±23.7)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的JOA评分[(14.3±3.8) vs.(8.5±2.4)]、NDI [(5.7±3.5) vs.(12.8±7.6)]、上肢痛VAS [(1.5±1.2) vs.(4.3±2.1)]、颈痛VAS [(1.7±1.5) vs.(3.8±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换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R术后板-骨界面残留间隙介于0~1.98 mm之间,依据术后板-骨界面间隙大小,将576个置换节段分为4组(A组≤0.5 mm,0.5 mmB组≤1.0 mm,1.0 mmC组≤1.5 mm,D组1.5 m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组假体下沉发生率[5.5%vs.(A组3.8%、B组4.0%、C组4.3%)]、移位发生率[3.6%vs.(A组1.9%、B组2.3%、C组2.2%)]均大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组置换节段HO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estige LP ACDR术后板-骨界面仍残留有0~1.98 mm的间隙;且术后板-骨界面间隙1.5 mm时,其发生假体下沉、移位的风险明显增加;而术后板-骨界面间隙大小对置换节段HO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136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其中男40例,女96例,平均年龄(70.7±10.1)岁,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下肢DVT形成,并且将性别、年龄、术前制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FIB浓度及基础疾病与DVT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VT组D-二聚体的值1.82(1.53~4.53)mg/L,非DVT组D-二聚体值0.45(0.21~1.22)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手术时间、基础疾病与下肢DVT形成相关,年龄、性别、术前制动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FIB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根据ROC曲线,当D-二聚体值为1.5 mg/L时,预测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为88.9%,特异性为84.7%。结论手术时间、基础疾病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D-二聚体1.5 mg/L时认为有较高的DVT形成风险,早期干预,有助于DVT的发现和诊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确定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中的作用。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27例(2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其中包括骨溶解19髋、不明原因疼痛5髋、异位骨化2髋、可疑肿瘤1髋和股神经麻痹1髋。磁共振检查结果均与放射学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相互印证。结果在所有髋关节中磁共振均发现骨一假体界面异常影像和其周围软组织包裹。而与磁共振相比,X线片检查始终低估了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磁共振还显示了X线放射学上难以发现的软组织沉积物,该沉积物的信号强度与骨溶解区域相似,并在28个髋关节中发现25个增厚滑膜中的沉积物。结论磁共振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软组织评价的有效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评估假体周围软组织包裹物和关节囊内滑膜沉积物,比x线放射学检查能更容易发现骨质溶解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对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假体置换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5E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24. 87±16. 94)分和(78. 02±6. 32)分,高于对照组的(110. 03±14. 81)分和(65. 14±7. 3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7. 61±7. 24)分,高于对照组的(75. 02±6. 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5E康复护理模式能提高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假体置换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