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胆系结石的临床价值和鉴别.方法 对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0例胆系结石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结石162例,肝内胆管结石30例,肝外胆管结石38例,误诊16例.结论 超声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的120例胆系结石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结石78例,肝内胆管结石15例,肝外胆管结石19例,误诊8例。结论B超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胆系疾病以往多依靠超声、X线、ERCP等检查方法。近年来,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在胆系疾病中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着重介绍螺旋CT在胆系疾病中的检查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1 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前需做胃肠准备,方法同常规CT扫描。胆系CT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至胰腺钩突区。平扫常规层厚10mm,螺距1.5,零点位置3~5mm层厚,螺距1.2。增强扫描一般静态注射造影剂80~120ml,速度2~3ml/s,层厚和扫描的延迟时间可视病变具体情况而定。病变大者,在注射造影剂后60~70s行常规扫描;病变小者,采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病变区采用3~5mm薄层,其他部  相似文献   

4.
夏光民  汪兆军 《淮海医药》2000,18(4):284-285
1980年6月~199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胆道结石患者1126例,其中远期再手术(指初次手术后症状已消失出院)以后又出现结石表现而再次手术者64例,占17.6%。现结合有关文献,就64例再手术的原因、术式选择及降低再手术的措施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4~78岁,平均49.3岁.病程:10~18年26例,18年以上12例,不满1年者6例。主要症状有上腹痛、发热、黄疸。1.2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急诊手术者39例,占61%;择期手术25例,占39%.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系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 016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70例胆道系统结石患者为研完对象,均接受常规腹部CT扫描和MRCP检查,以临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影像检查对胆系结石的诊断效果。结果 70例胆系结石患者MRCP诊断检出率94.29%(66/70)较CT诊断75.71%(53/7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证实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分别为34、17、19例,MRCP对结石部位诊断准确率91.43%(64/70)较CT诊断72.86%(51/70)高,其中MRCP对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高于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P对本组<1 cm结石诊断准确率85.37%(35/41)较CT诊断58.54%(24/4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CT相较,MRCP对胆系结石的检出、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直径<1 cm的结石诊断效果明显,可作为临床诊断胆系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螺旋CT与MRI对胆总管结石部位、数量、胆道梗阻程度及胆道系统继发病理改变的显示,明确对胆总管结石显示最佳方法,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都有重要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共31例经手术(28例行胆总管内镜取石术)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分析这组病例在螺旋cT与MRI影像上的各自特点。结果此组病例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92%、敏感性94%、特异性97%。螺旋CT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仅80%、敏感性83%、特异性78%。结论MRI诊断胆总管结石在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方面较螺旋cT明显增高,特别是在胆总管及其周围有炎症、胆汁浓缩或十二指肠较多肠气的情况下或cT胆总管阴性结石时,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明显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7.
泌尿系结石伴胆系结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 5月至 1999年 7月收治泌尿系结石2 5 4例 ,其中上尿路结石伴胆系结石者 2 4例 ,均采用经腹径路一次手术治疗 ,获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其中男 5例 ,女 19例 ;年龄 2 4~ 68岁。以肾绞痛或腰部胀痛不适为主要症状者 18例 ,其中伴发胆系疾病史者 11例 ;以胆绞痛或右上腹胀痛为主要症状者 6例 ,伴发泌尿系病史者 2例。全部病例中单侧肾或输尿管结石 16例 ,双侧肾或输尿管结石 8例 ;胆系疾患中慢性胆囊炎或急性发作伴胆囊结石 2 3例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复发结石 1例。本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和泌尿…  相似文献   

8.
我室自1983年来对2561例胆系结石进行超声显像检查,部分病例与CT及手术进行对照研究,误诊、漏诊94例,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彭邦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72-1673
胆系疾病再次手术是外科临床最常遇到的处理难题.我院1994—1998年共住院手术治疗胆系统病症764例.其中因各种原因再次手术107例,再手术率14.4%(107/764)。再次术中大多数因为胆系残余结石或结石再生.共92例.占再次手术的86%(92/10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对比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为脑血管疾病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CT和MRI检查,分析并对比CT与MRI检查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检出率及检查效果。结果观察这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CT与MRI检出率分别是98.0%和10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动脉瘤CT与MRI检出率分别是89.5%和100.0%,脑动脉或静脉畸形CT与MRI检出率分别是90.5%和100.0%,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检出中较CT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CT及MRI影像检查资料,男5例,女2例,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后腹膜腹主动脉周围不规则肿块,呈轻中度强化,伴有周围组织的包埋,一侧或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在MRI上表现为腹膜后纤维化早期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呈稍长T1稍短T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腹膜特发性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腹膜后出现弥漫或肿块样病变合并肾及输尿管积水可作为诊断腹膜后特发性纤维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影像诊断为间质瘤,并经手术取得病理学资料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坏死的间质瘤,低度恶性居多;边缘有分叶,内有斑片状坏死间质瘤为恶性。结论CT和MRI均可对间质瘤作出较明确诊断,MRI在定位上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李华  高连荣  郭春锋 《医药论坛杂志》2011,(23):109-110,113
目的脑膜血管外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鉴别困难。本文通过分析脑膜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脑膜血管外皮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与MRI表现。9例均行CT平扫,5例行CT增强,8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颅底2例、矢状窦3例、大脑镰旁3例、小脑幕1例;肿瘤直径6~9cm,多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呈椭圆形或扁圆形,并与脑膜或大脑镰和小脑幕有广基底连接,肿瘤周围有水肿伴占位效应,肿块内见囊变和坏死区,但未见钙化。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有囊变坏死者呈以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3例邻近颅骨有骨质破坏,9例均未见瘤周骨质增生。CT增强扫描,病灶呈均质显著强化,有囊变坏死者强化不均质。MRI平扫,T1WI肿瘤呈等信号,有囊变坏死时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有囊变坏死者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6例可见"脑膜尾征",有囊变坏死者强化不均质。结论脑膜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孙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35-136,169
目的探讨采用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RI及cT影像学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结果MRI检查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敏感性与采用CT检查的结果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判断脊柱转移瘤患者中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与CT检查的结果比较都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压缩椎骨节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诊断,该种诊断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中MRI可以作为一种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的对鼻咽癌检出率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病理试验证实为鼻咽癌的38名患者的病例,对比分析其CT、MRI检验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CT和MRI对鼻咽部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1%和71.1%,对颅底部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6.8%和84.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鼻咽癌进行影像学检查时,MRI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对鼻咽癌患者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MRI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CSM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CT显示骨性椎管狭窄5例,其中先天性狭窄3例,椎体缘骨质增生22例,钩突和关节突关节增生20例,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23例,后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13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变性28例,后纵韧带增厚21例,黄韧带增厚7例,全部病例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其中脊髓变性6例.结论 CT、MRI是重要的检查CSM的方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脑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36例HLD的脑CT和MRI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26例中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30例MRI呈对称性条状或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FIAIR高信号、或稍短T1短T2信号,典型者依受累部位不同分别为"啄木鸟"、"八字","展翅蝴蝶"样改变等,其中病灶位于壳核30例,尾状核16例,丘脑15例,苍白球、红核各3例,黑质、大脑脚网状结构、脑桥桥核、额叶白质各2例,15例有轻度或重度脑萎缩。结论 HLD脑CT及MRI最常见征象是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和不同程度脑萎缩,以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MR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67%,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3.33%,两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与MRI检查都是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MRI检查更有利于病灶的早期发现与显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出现了动态扫描、胰胆管造影、血管造影、CT ,MR等新技术。本文着重阐述上述技术的特点和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