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门诊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 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BIS监测组(A组)与常规检测组(B组),每组3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A组根据BIS值(45~60)调节,B组仅根据临床体征调节。纪录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肠镜检查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丙泊酚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留观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两组均有下降,A组降幅低于B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BIS监测用于门诊麻醉可预防丙泊酚用量不足或逾量,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该法可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 80例择期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BIS监测组(I组)与常规监测组(II组),每组40例.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ug、丙泊酚1.0 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I组根据BIS值(40~55)调节,II组仅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记录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及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I组明显少于II组,留观时间I组显著短于II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扩宫口时两组均有下降,但I组降幅低于II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I组明显少于II组(P<0.01).结论 BIS监测用于手术麻醉对预防麻醉药用量不足或逾量,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有重上意义,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无痛胃镜麻醉深度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自2002年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期,我科运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深度,降低知晓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是边推药、边观察患者反应,以有无体动来判断麻醉深浅,虽亦可完成手术,但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明显。2009年8至10月,我们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ms)在不同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不同科室需行手术患者共计2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在BIS监测下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行全身麻醉,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总量。结果两组在插管后、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BIS在麻醉过程中有助于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老年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麻醉趋势指数(NI)的变化。方法行择期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采用5种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方式,丙泊酚用量分别为:I组0.5mg/kg、11组0.75mg/kg、Ⅲ组1.0mg/kg、1V组1.25mg/kg和V组1.5mg/kg,注射时间均为1min。观察比较各组注药前、注药后1rain和5rain时心率(rm)、平均动脉压(MAP)、BIS及NI值变化情况。结果各组HR在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1min时,各组MAP均于显著低于注药前(t=2.17、2.84、2.49、5.63、7.10,均尸〈0.05),同时Ⅳ和V组低于I、Ⅱ和Ⅲ组(t=4.67、2.77、2.45、5.49、4.57、2.18,均P〈0.05);注药后5rain时,各组HR和MAP与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1rain时,各组BIS及NI均显著低于注药前(t=7.74、11.74、28.18、30.34、45.28、6.65、10.52、17.27、26.28、30.14,均P〈0.05),并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BIS呈降低趋势,同时Ⅲ组、Ⅳ组和V组BIS值较I组和Ⅱ组明显降低(t=12.59、11.08、16.72、15.12、17.67、15.64,均P〈0.05);注药后5rain时,各组BIS及NI与注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剂量与BIS和NI之间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898、0.930,均P〈0.05)。结论BIS和NI可准确监测老年患者的麻醉深度,丙泊酚1.0mg/kg静脉注射可满足老年患者静脉麻醉的需求,且循环平稳。  相似文献   

7.
窦梓菁  方才 《北方药学》2013,(5):120-121
麻醉医生一直在寻找可以提供一个可靠的,客观的,实时测量的仪器来监测麻醉深度。由于大多数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以麻醉深度的变化可以在脑电图(EEG)上体现。脑电双谱指数(BIS)作为麻醉和镇静深度监测的指标,是计算机的应用和脑电分析发展的产物。用0~100分度表示,数值越大反映麻醉越浅,数值越小反映麻醉越深。对于成人而言,BI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老年患者选择丙泊酚诱导用量的指导价值.方法 全麻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BIS监测下缓慢推注丙泊酚,使BIS值降至40~50时停止;B组根据经验使用丙泊酚1.5~2 mg/kg.两组均复合维库溴胺0.1 mg/kg,芬太尼3μg/kg后行气管插管.连续监测围诱导期的血压(BP)、心率(HR)和BIS;记录丙泊酚的用量和BIS值.结果 A组诱导用丙泊酚总量平均(1.33±0.50)mg/kg,明显少于B组的(1.62±0.70)mg/kg(P<0.05);B组BP和BIS值均明显降低于A组(P<0.05).结论 BIS监测能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丙泊酚诱导用量;在老年全麻患者,诱导用丙泊酚(1.33±0.5)mg/kg,既能取得足够的麻醉深度,又能维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脑电双频指数检测(BIS)在老年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25例,BIS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在麻醉期间通过连续检测BIS,对照组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来调节给药剂量调控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两组患者入室、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切皮、术毕、离室、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结果麻醉诱导期BIS组丙泊酚用量、血压下降的程度、术中低血压发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中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调控麻醉,可使麻醉恢复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
根据麻醉过程中丙泊酚输注的调节方法,将70例ASAⅠ~Ⅱ级、择期于全静脉麻醉(TIVA)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35例:C组维持收缩压(SBP)90~140mmHg,舒张压(DBP)60~89mmHg;T组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分别记录两组各时点SBP/DBP、心率、BIS值及丙泊酚用量、拔管和离室时间,并于拔管和离室时进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术后评定有无术中知晓,探讨BIS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结果表明,T组麻醉过程及复苏期间sBP/DBP及BIS值均较高,而丙泊酚用量减少、拔管和离室时间缩短、OAA/S值较高。因此,BIS可以准确监测和调控TIVA,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1.
李法印  张先龙  徐峰 《中国医药》2013,8(1):102-10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全结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患儿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从1mg/kg开始逐步递增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术中根据不引起体动反应,方便术者操作,维持恰当的麻醉深度和正常的生命体征来适时追加丙泊酚。监测2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8±9)、(64±8)、(60±8)、(62±8)、(64±9)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5±8)、(57±6)、(55±6)、(56±6)、(59±8)MInHg;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92±8)、(89±7)、(85±8)、(86±8)、(86±9)次/min,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89±6)、(86±6)、(81±6)、(84±6)、(87±7)次/min;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比麻醉前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SpO,无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3.1±4.2)、(20.7±4.1)、(18.5±2.4)次/min,对照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2.2±3.8)、(20.4±3.8)、(17.5±4.1)次/min,2组患儿T1、T2时的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呼吸频率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52/100)比67.O%(67/1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痒发牛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肠镜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择自愿做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异丙酚,观察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用药前、手术结束时HR、MAP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2min时HR、MAP、SpO2均明显低于用药前,且与观察组用药后2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51.21±9.35)mg vs(105.63±21.54)mg,(1.31±0.89)min vs(3.15±0.57)minl(P〈0.05),但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前采用盐酸戊乙奎醚、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药,可以增强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在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门诊行无痛胃肠镜检查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100例患者检查前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对照组100例检查前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同组内对比,SpO_2指标各个时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AP、HR在T_1、T_2均明显降低,与T_0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MAP、HR、SpO_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起床站立、正确应答、呼之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15.0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取得有效麻醉效果,但是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减少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为患者实施纳布啡符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共30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则行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丙泊酚给药量、麻醉苏醒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给药量、麻醉苏醒时间、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提升无痛肠镜检查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减少丙泊酚给药量以有效规避麻醉不良反应,因此该种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并询问现场医务人员和知情家属,采集SCD患者的诱发因素、猝死前征兆、直接原因及高危因素等数据资料。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是SCD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26%);恶性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事件直接原因(96%),其中心室颤动占71%;既往存在冠心病病史是SCD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79%);在时间分布方面SCD多发生在01:00~12:00(93%)。结论提高高危患者与家属的知晓率,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全方位预防;同时强化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抢救效奎,最终可改善SC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患者对无痛医疗认知程度的提高,相关科室医师的迫切要求、无痛技术的不断完善,无痛胃肠镜术在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和消化内科的合作下开展已一年有余.本文主要就山东省立医院开展无痛胃肠镜过程中的经验、制定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作一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门诊2011年6月~2012年1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用途、销售金额以及用药频次(DDDs)。结果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以内科为主,呼吸系统、肿瘤及五官科尤为多见,其中应用最多的品种为地塞米松,销售金额最大的为布地奈德。结论本院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多品种是地塞米松,其费用低、疗效高且不良反应较少。整体用药较为合理,符合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但是仍存在部分滥用的情况,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体会。方法: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组)行麻醉进行胃肠镜检查。观察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BP、HR、SpO2及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两组患者检查后HR、BP、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率、恶心呕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氯胺酮实施静脉全麻均能顺利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术前应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检情况,术中密切观察可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麻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两组患者的SpO2、BP、HR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且两组患者SpO2、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177-180
目的探讨分析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情况,包括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患者的总体评价等,为临床选择胃肠镜检查方式提供真实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随机选取的进行胃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其中150例为无痛胃肠镜,150例为常规胃肠镜),均在详细阅读了解调查须知后填写调查问卷,根据填写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择常规胃肠镜和选择无痛胃肠镜的患者在职业构成、学历构成、收入水平、检查费用来源、选择胃肠镜方式的原因、检查前心理反应、检查时耐受情况、总体评价、复查选择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轻,患者心理压力小,但由于价格高于常规胃肠镜,因此较适宜不愿接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