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周围性疾病的诊断中的穿刺成功率,活检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方法采用MdtecH公司生产的18~21G自动弹射活检枪,分别CT定位和B超定位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60例肺内周围性病变随机分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30例,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30例。结果 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97%,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7%,1例发生轻度气胸,1例穿刺后咯血痰。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8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73%。3例发生轻度气胸,4例穿刺后咯血痰。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老年患者肺炎性假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怀疑为肺周围肿瘤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的老年患者32例,全部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分析经皮肺穿刺活检资料,评价其诊断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炎性假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炎性假瘤30例,腺癌1例,结核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3.8%(30/32);肺活检后并发少量气胸2例,经卧床休息及吸氧后自行吸收;咯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老年患者肺炎性假瘤的准确率较高,并发症轻微,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艳  晏亮 《江西医药》2022,(6):649-65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在肺周围型肿物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100例江西省胸科医院肿瘤科100例肺周围型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观察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气胸与出血。结果 观察组获得结果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二次取材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在肺周围型肿物诊治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能够缩短获取结果的时间,为患者病情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肿块诊断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138例肺内肿块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确认穿刺及取材成功后拔针行CT扫描,了解有无气胸、出血等.结果 穿刺病理结果阳性率97.8%(135/138),不良反应方面:气胸19例(13.7%),出血11例(7.9%),气胸合并出血4例(2.8%),咯血1例(0.7%),均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诊断准确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3,(32):158-15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肿瘤性质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62例肺内周围型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涂片检查。结果穿刺病理结果阳性率96.7%,不良反应方面:气胸11.6%,出血5.0%,气胸合并出血2.8%,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基层医院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张忠胜 《医药论坛杂志》2023,(14):97-99+104
目的 探讨同轴针联合半自动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是在CT引导下使用同轴针联合半自动活检针进行皮肺穿刺活检。并病理学确诊,总结穿刺成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118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8.3%(118/120)。所有穿刺标本均检查结果为阳性,确诊肺癌1例为炎症,良恶性准确率为99.1%(117/118)。气胸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10/118),出血发生率为6.7%(8/118)。结论 同轴针联合半自动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应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北辰医院近期(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并以周围型肺癌为诊断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其中30例患者以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为低剂量组,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纤支镜检查阴性的肺部肿块,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 CT引导下对肿块进行穿刺并病理诊断。结果 8例患者均得到标本,3例发生咯血,3例出现气胸。结论 皮肺穿刺活检对纤支镜检查阴性的肺肿块有较高的确诊率,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的36例肺内病灶的患者。CT扫描确定穿刺点、穿刺长度及角度。局麻进针后再次行ET扫描确认穿刺针到达病灶中合适的部位后进行抽吸活检。结果36例患者中29例得到确诊,准确率为80.5%,穿刺后并发少量气胸2例,少量咯血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较简便,穿刺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附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DLTRA—CUT型18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122例肺占位性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122例肺穿刺活检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者111例,结核5例,炎性假瘤3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者3例,诊断准确率为97.5%,术后并发少量气胸13例(10.7%),痰中带血10例(8.2%),均未作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内科正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肺脓肿的效果。结果 88例患者随访1~5年,治疗组症状完全控制41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症状完全控制12例,显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肺脓肿优于内科正规保守治疗,可代替传统的病灶切除术,显著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TNLB)及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周围型病变的确诊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2种活检方式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近5年广州市胸科医院经影像学诊断为肺周围型病变查因的患者249例,按照肺活检方式分为经皮肺穿刺肺活检组(TNLB组)153例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TBLB组)96例,比较比较2种活检方法确诊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NLB组确诊率(77.8%)明显高于TBLB组(45.8%);并发症方面:气胸发生率两组相似,肺出血发生率TBLB组(53.1%)明显高于TNLB组(7.2%),但在30 ml以上的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BLB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NLB组.结论 2种活检方法都是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使用各有优劣,有些情况下能形成互补,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肺周围型病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刘骐毓  王华娟  刘倩  宋俊杰  王莹 《安徽医药》2024,28(7):1281-1286
肺切除术中常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双肺隔离通气,可保护非术侧肺不受污染,并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但因其为非生理性通气方式,常会造成双肺不同程度的损伤。术中非术侧肺持续通气,其损伤常与气道压、潮气量、吸入氧浓度( FiO2)等有关;术侧肺损伤与手术操作引起的炎症反应、反复萎陷复张导致的氧化应激以及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等有关。肺损伤一旦发生,会影响病人转归,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生活质量。该文主要概述目前肺切除术中肺保护策略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FARMER'S lung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58,2(5088):98-99
  相似文献   

16.
17.
Mushroom-worker's lung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8.
We describe a model of pulmonary fibrosis in which doses of paraquat ranging from 0.001 mg/kg to 1.0 mg/kg were instilled into the right lung of rats. Lung injury, as measured by right lung lavage albumin content and differential neutrophil count, ranged from undetectable to extremely severe, depending on the dose. Lung fibrosis, as assessed by collagen conten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similar dose-response effects. Mortality was minimal. Lavage fibronectin increased after high doses of paraquat, peaked at 2 d postinjury, decreased sharply after 3 d and was normal by 7 d. The temporal pattern was similar to that for albumin. Cultured alveolar macrophages obtained at 4 d postinjury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fibronectin release. Tissue fibronectin content increased more slowly than lavage fibronectin, peaking at 4 d postinjury, and was still elevated at 7 and 14 d postinjury. Incorporation of [35S]methionine into tissue fibronectin by lung explants obtained at different times postinjury showed a similar time course. Lung collagen content increased steadily between 4 and 14 d postinjury. We conclude that, in our model, graded degrees of lung injury and fibrosis can be produced by varying the dose of unilaterally instilled paraquat and that the increases in lavage fibronectin were related mainly to capillary permeability whereas increases in tissue fibronectin represented parenchymal synthesis. The time course of changes in lung tissue fibronectin and collage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posed roles of fibronectin in tissue repair and fibrosis. The ability of our model to produce graduated degrees of lung injury and fibrosis should be useful in further studi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ostinjury lung fibrosis.  相似文献   

19.
苏华振  魏明 《安徽医药》2020,24(4):651-655
目的探究氯沙坦对急性肺损伤( ALI)小鼠肺部组织及肺树突状细胞( DC)结构功能的作用。方法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12月取 72只 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 ALI模型组、氯沙坦干预组各 24只。 ALI模型组:向气管中注射 2 mg/kg的脂多糖( LPS)来构建 ALI模型,行气管注射脂多糖的前 30 min,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氯沙坦干预组:在向气管中注射 2 mg/kg脂多糖之前的 30 min,对其进行腹腔中注射 15 mg/kg的氯沙坦。健康对照组:气管中注射 PBS,量与脂多糖是相等的,在行气管中注射 PBS的前 30 min对其进行腹腔 PBS的注射,注射的量与之前相等。在 PBS或脂多糖注射之后的 6、12、24 h使小鼠死亡,收集其肺部组织。肺部结构切片用苏木素 ?伊红( HE)进行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肺部结构病理学变化,评估肺部炎症损伤程度,同时检测肺部湿重和体质量的比例( LW/BW)。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肺部结构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部单个细胞悬浮液中 DC的比重和 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Ⅱ的表达。结果 ALI模型组小鼠的肺部结构中,肺泡间隙加宽,间质内的血管有明显的充血,出血以及炎性细胞的弥漫性浸润现象。经氯沙坦干预的小组小鼠肺部结构受损程度较轻,肺部损伤评分明显减低( P<0.05)。 ALI模型组小鼠肺部 LW/BW(0.71±0.04),(0.69±0.05)和( 0.67±0.05)%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的同一时间点肺部组织 LW/BW(0.49±0.03),(0.51±0.04)和(0.50±0.03)%,经氯沙坦干预的小组中 LW/BW(0.63±0.04)(0.61±0.03)和( 0.58±0.06)%与 ALI模型组相比较显著减低,但是仍旧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 ALI模型组的肺部结构中 IL?6(2 864±185)(3 568±369)和( 3 018±264)pg/mg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 396±96)(341±72)和( 355±108)pg/mg,氯沙坦干预组( 2 135±193)39±238)和( 1 786±153)pg/mg能够明显降低 ALI小鼠的肺部结中 IL?6水平( P<0.05)但是其仍旧显著大于健康对P<0.05)。 ALI模型组肺 DC比例( 3.18±水平,(25,构,照组(0.43),(3.34±0.37)和( 3.48±0.45)%显著升高,能够表达 CD80分子的肺 DC(9.78±2.37(10.56±2.69)和( 12.43±3.07)%显著升高( P<0.05)经氯沙坦干预过的小鼠表达 CD80分子的肺部 DC与 ALI模型组相比较降低,但其仍旧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氯沙坦干预以及 ALI模型组两部分表达的 MHC Ⅱ的 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氯沙坦能够对 ALI产生局部的保护效果,提示其对 ALI发挥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肺 DC的成熟抑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8例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结果:48例胸部外伤病例中,26例有肺挫伤损伤(上肺3例,下肺17例,双肺6例),22例有肺撕裂伤(14例肺水肿,8例肺内血气囊肿)。结论:CT成像技术可全面显示病变征象及范围,应用于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