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EB病毒(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而且与Burkitt淋巴瘤、何杰金氏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讨论与EBV感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了解儿童 EBV感染的首发症状及疾病诊断情况 ,并探讨 EBV感染临床多样性的机制。研究中对作者所在医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 EBV VCA Ig M阳性的 l90例EBV感染患儿的首发症状、疾病诊断及预后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 ,首发症状中以发热多见 (6 6 .8% ) ,其他依次为咳嗽 (14 .2 % )、皮疹 (7.9% )、淋巴结肿大 (5 .3% )、眼睑浮肿 (3.2 % )、咽痛 (1.6 % )、惊厥 (1.6 % )、肉眼血尿 (0 .5 % )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引起疾病多样 ,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4 0 .5 % ) ,其次为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分为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各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发多种疾病,其症状轻重不一,很多时候不能早期诊断,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结论儿童EBV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EB病毒的免疫应答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EB病毒感染儿童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原发感染中,多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nfection mononucleosis.IM),该病毒与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与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似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预后,现总结31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6月儿科病房收治的 EB病毒感染患儿3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1.8:1,年龄2~12岁,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 28例,占90.3%,…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分析3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结合文献阐明儿童期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该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断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常有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铁蛋白(SF)异常升高、T细胞亚群紊乱;EBV相关抗体持续阳性、外周血高EBV载量、病变组织可检测到EBV-DNA;PET-CT可有FDG代谢增高的异常信号。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结论 CAEBV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EBV感染后出现慢性或复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样症状伴随EBV抗体的异常改变和病毒载量增高,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或致死的并发症。应早期采取积极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传统的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特异性EBV蛋白的细胞免疫疗法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应为有前景的根治性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6,(35)
目的分析EB病毒感染儿童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EBV感染儿童77例,按照临床疾病类型分为IM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EBV-HLH组(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和CAEBV组(慢性活动性EBV感染)25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4、CD8、CD_4~+/CD_8~+、总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率。结果 IM组CD_8~+值显著高于EBV-HLH组、CAEBV组和对照组(P<0.05)。EBV-HLH组CD_4~+、CD_8~+、CD_4~+/CD_8~+、总T细胞和NK细胞值均显著低于IM组、CAEBV组和对照组(P<0.05)。CAEBV组B细胞值显著低于IM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EBV感染儿童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对患儿的疾病发展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孩,3岁,因“反复发热15 d”于2013年5月7日入院。患儿于15 d前开始出现发热,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口服退热治疗3 d,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最高39.5℃,呈间歇性,不伴畏寒、寒战、咳嗽、咽痛、呕吐等其他不适。后就诊于天津儿童医院,查血EBV-DNA 1.0×103 cs/ml,EB病毒LgG抗体+,诊断EB病毒感染住院予以拉氧头孢钠、左卡尼丁、阿昔洛韦治疗7 d。患儿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9.5℃,以午后为著,加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退热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体温下降时伴大汗,无关节肌肉疼痛,无肢体活动受限。于2013年5月4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查布氏杆菌虎红玻片凝集实验阳性,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实验1∶800。为求进一步诊治经我院门诊收治住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两院EB病毒VCA-IgM阳性的3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均有咳嗽、咽部充血症状,发热28例(93.3%),咽痛7例(23.3%),淋巴结肿大仅2例(6.7%),肝脾大仅1例(3.3%)。②所有病例分类均以淋巴细胞为主,异常淋巴细胞升高>10%4例(13.3%);嗜异凝集试验阳性5例(16.7%)。结论 EB病毒感染性肺炎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但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等均不突出,给确诊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小儿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儿32例,采用免疫捕获法对其检测抗VCA-IgM/IgG抗体、抗EA-IgG抗体及抗NA-IgG抗体。结果 32例患儿中,抗EBV-VCA-IgM阳性20例(占62.5%),抗EBV-VCA-IgM阴性12例(占37.5%)。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EBV 4种抗体检测能为临床准确地判断EBV感染的时期提供信息,提高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DNA酶B对小儿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链球菌感染的患儿114例,将其分为急性风湿热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组、急性肾小球肾炎组、风湿性心脏病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用微量中和法检测抗DNA酶B,特定蛋白仪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并同时检测咽拭子培养、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常规,分别测定各组的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风湿热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组、急性肾小球肾炎组抗DNA酶B阳性率分别为70.8%、33.3%、83.3%,高于ASO阳性率54.2%、23.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7%、53.3%、93.3%,均高于ASO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期抗DNA酶B阳性率为87.5%,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抗DNA酶B阳性率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DNA酶B及ASO检测对于小儿链球菌感染病程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意义,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检出阳性率,抗DNA酶B对判断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活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楷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37-38
目的评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科常见病的疗效。方法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儿32例,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吸痰、降温、对症处理等基础治疗上,分别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88.8%,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83.3%,过敏性紫癜有效率100%,儿童再发性腹痛有效率66.7%,胃食管反流有效率50.0%,支气管哮喘有效率100%。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功能,还能有效治疗非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耐药分布及穿心莲对其作用的临床疗效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2月中山市三乡医院住院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穿心莲提取物进行10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共10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尿细菌培养阳性,男35例,女65例。培养出10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25株,革兰阴性菌75株。绝大多数病原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穿新莲提取物对57株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43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MIC50、MCI90分别为0.072,0.072mg/ml和0.288,0.144mg/ml。结论:穿心莲是很好的抗感染中药,临床用药应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流行病学状况、分析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近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在焦作市随机整群抽取20间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用尼德克ARK-30对所选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可疑近视者和屈光度≤+2.00D者予l%阿托品眼膏涂双眼3d,由专人进行视网膜检影,确诊为近视及屈光度≤+2.00D的儿童由专人进行近视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近视眼患病率为1.95%,城区2.10%,农村1.80%;其中3~4(<4)岁占0.98%,4~5(<5)岁占1.96%,5~6岁占2.45%。相关因素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发生与近亲近视史密切相关,城区与农村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发病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E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和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EBV-DNA,对100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年龄1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3岁,<3岁65例,3~7岁25例,>7岁1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4.0%(84/100),对照组阳性率为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患儿早期EBV的含量[(75.52±175.11)×103 copies/ml],明显高于恢复期EBV的含量[(0.67±2.27)×103 copies/ml](P<0.01).结论 PCR法检测EBV-DNA时间短,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patents》2013,23(8):1127-1143
This review discusses patents relevant to dengue virus infection. Dengue virus is a mosquito-transmitted flavivirus that usually causes an acute self-limited febrile illness, but may result in more severe life threatening disease. The lack of animal models that replicate features of the human disease has inhibited developing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engue virus infection and consequently, limited investigation into potential therapeutic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identity of the cells infec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dengue virus infec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cell-surface receptors used to mediate infectivity, have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with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There is no treatment for dengue virus infection and no vaccine is yet available, new approaches are urgently need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