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对36例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作为治疗组和同期只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6个月时内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内中膜厚度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德春 《中国药房》2011,(32):3027-302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除服用降高血压药物外,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100mg;对照组仅服用降高血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斑块消失率达20.5%;服药12个月后消失率达34.2%;未消失的斑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共有48个,6个月后斑块增加3个,增加7%;12个月后斑块增加7个,增加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及稳定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每组34例。参照组患者施以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施以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血脂指标、炎症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数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总胆固醇(4.02±0.44)mmol/L、甘油三酯(2.10±0.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1±0.74)mmol/L和超敏C反应蛋白(3.12±1.56)mg/L低于参照组的(5.89±0.57)mmol/L、(3.03±0.20)mmol/L、(3.72±0.65)mmol/L、(6.09±1.74)m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4±0.22)mmol/L高于参照组的(0.82±0.1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小于参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C、TG、LDL、HDL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IMT及其斑块面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稳定颈动脉斑块,需坚持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9例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4),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DBP、SBP、HDL-C、LDL-C、TG、TC、NO、hs-CRP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6周后DBP和SBP改善幅度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周HDL-C、NO较高,LDL-C、TG、TC、hs-CRP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炎症状态及血脂代谢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5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仅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血脂指标斑块面积及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DL-C、TG及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血脂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及IM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小斑块面积,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6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4个月(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进一步降低降低IMT(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选用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患者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IMT、血脂、斑块面积变化,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有效调节血脂,预防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陈小铭  叶炳华 《中国药房》2014,(44):4162-416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患者均给予低脂饮食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每日1次;B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每日1次;C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同A组)+瑞舒伐他汀钙片(用法用量同B组)。3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发生心脏缺血事件例数、劲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及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TC、TG、LDL-C、HDL-C、发生心脏缺血事件例数、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C、发生心脏缺血事件例数、IMT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C组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单用瑞舒伐他汀或阿司匹林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1.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5 0例冠心病和 15例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斑块及血流参数 ,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的斑块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 ,其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明显超过非冠心病患者 ;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 ;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立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71-7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高龄冠心病高危患者62例,给予20mg/d的辛伐他汀治疗,按照预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的达标水平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结果在用药后患者的LDL-C和TC显著降低(P〈0.05),在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者服用20mg/d的辛伐他汀,其中21例患者的LDL-C和TC分别保持在2.6mmol/L和4.7mmol/L以下,占总人数的33.87%.41例患者的LDL-C和TC分别保持在2.1mmol/L和4.2mmol/L以下,占总人数的66.13%,所有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辛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高危患者降脂的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安全性良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急诊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的心肌缺血和左室收缩功能、降血脂的疗效及心绞痛改善率,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都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轻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不明显。两组心脏舒缩功能的4个指标CI、LVEF、SV、CO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增加,治疗后心电图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镇痛、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配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加强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两药协同治疗作用增强,冠心病心绞痛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高龄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 58例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次,1次/d,治疗1年,分别监测治疗前和治疗3、6、9个月及1年时总胆固醇(TC)含量、三酰甘油(TG)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推算颈动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时血清中TC、TG、LDL-C的浓度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HDL-C的浓度水平增高(P<0.05);治疗6、9个月及1年时,TC、TG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IMT药物治疗1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脂的浓度,还能稳定及逐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胺碘酮用于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采取抗冠心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慢心律片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以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 (P<0.05).结论 胺碘酮可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用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1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8%,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促进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并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便于临床上早期发现AR,改善该类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住院冠心病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于每日早饭后顿服拜阿司匹林片100mg,连续服用10d后抽取肘静脉血,分别用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为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根据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情况将患者分为AR+阿司匹林半抵抗组(50例),其中AR组(10例)、阿司匹林半抵抗组(40例),阿司匹林敏感组(150例),同时送检生化全项,对各项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R+阿司匹林半抵抗组、阿司匹林敏感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5%(10/200)、20%(40/200)、25%(50/200)、75%(150/200)。AR+阿司匹林半抵抗组合并糖尿病例数、WBC、TC、TG、LDL—C、BMI等指标[16例、(5.4±2.0)×10^9/L、(5.5±1.6)mmol/L、(3.0±0.5)mmol/L、(3,0±1.4)mmol/L、(25.3±1.9)kg/m^2]与阿司匹林敏感组[12例、(4.6-4-0.6)×10^9/L、(4.7±1.0)mmol/L、(2.0±1.4)mmol/L、(2.6±0.9)mmol/L、(24.0±2.0)kg/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R现象可能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因素有关,在这些状态下应警惕AR的发生,必要时增加剂量或应用其他药物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对照组口服烟酸肌醇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脂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常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有心肌梗死病史且伴有至少一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但对于亚洲人群可伴随更高的出血风险,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低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检索了国内外有关低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对文献进行整理,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