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冷冻及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20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给予射频热凝、冷冻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治疗1周后射频热凝、冷冻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5.1±1.2,4.0±1.1,改善程度均优于神经阻滞组(t1=3.79,P<0.001;t2=3.42,P<0.001);二组间VAS评分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2)副反应:射频热凝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冷冻组和神经阻滞组。结论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38-4739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诊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70例,随机分组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在使用综合理疗的同时结合服用药物的医治方法 ,B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之上加上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医治的方式展开诊治,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医治前后的视觉模拟分数以及睡眠效果分数。两组在经过医治之后,两种评分均下降(P<0.05),且B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在治疗效果方面,B组的表现比A组要好(P<0.05)。使用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的医治方式,对非特异性腰痛进行医治之后,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效果,相关疼痛感明显得到缓解,不适症状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治疗腰椎术后腰痛的有效性。方法:40例临床诊断腰椎术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毁损组(R组)和脊神经后支阻滞组(B组),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双侧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或阻滞,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 min、1周、4周和12周时的腰痛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的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5 min、1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治疗后4周、12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与基础值比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R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值,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两组治疗后5 min、1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相近(P>0.05),但R组治疗后4周、12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是治疗腰椎术后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外冲击波用于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冲击腰脊神经后支损伤部位和电脑中频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近期作用显著,治疗组治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是腰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髓核除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血的常用治疗手段有良好的效果。但有相当部分患术后仍有腰痛症状,其中绝大多数无神经根受累症状,由于致病因素不清楚,因而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部位,采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223例腰椎间盘髓核除术后腰痛患,探讨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32例腰痛患者,均经物理治疗、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采用邵振海的腰痛神经定位法.经皮穿刺将射频针刺入损伤的腰脊神经后支处,射频热凝腰省神经后支.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提示射频热凝腰省神经后支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对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治疗机理及适应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神经定位冷冻、无水酒精毁损、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应用神经定位法分别予以神经冷冻、无水酒精毁损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每组20例。结果:三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治疗后1月)无差异,冷冻组和无水酒精组中、远期疗效(治疗后3月、6月)优于神经阻滞组,且冷冻组优于无水酒精毁损组。结论:神经定位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可达长期止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27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经诊断性颈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DSA影像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副作用.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217天,B组为27夭(P<0.0l).在第27周(治疗后200天),A组36名患者完全无痛,B组为1名.A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3例病人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9例病人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副作用很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髓核减压结合脊神经后支热凝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性。方法:80例明确诊断为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n=40)行髓核钳夹减压术结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对照组(B组,n=40)单纯采用髓核减压术治疗;手术效果按照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记录两组术中异常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随访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后,A组的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和3个月后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VAS下降更明显,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髓核减压术结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更好,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颈肩臂痛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无客观神经体征的颈肩臂痛患者中(在相应的脊突旁有明显的压痛),由颈椎关节突关节引起者约为27~45%。1978年Schaerer JP首先提出了应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关节突关节引发的颈肩臂痛的新方法,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和疗效目前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在本研究中,在2000年5月到200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众多患者中严格筛选出100名认定为颈椎关节突关节痛的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性治疗来判定这种方法的疗效。明确这种方法的疗效对于该方法在国内的开展和病人治疗方法的选择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国志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64-164,179
腰痛的病因复杂,任何疼痛的来源均有其神经支配的结构基础,阻滞该支配神经不仅可以止痛并可达到定位的目的。有关脊神经后支的行径及分布的研究,发现腰痛的部位与后支有密切的神经联系。现介绍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及应和经皮射频电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具体步骤,并对腰脊神经后支与腰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射频电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方法进行了机理分析,提示射频电凝腰脊神经后支是治疗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皮射频热凝颈脊神经后支治疗颈性头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用经皮选择性射频热凝颈脊神经后支治疗颈性头痛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选择16例颈性头痛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均经物理治疗、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应用此方法治疗。经皮穿刺将射频针刺入损伤的颈脊神经后支处,射频热凝阻断颈脊神经后支。16例患者中有13例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提示经皮射频热凝颈脊神经后支是颈性头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还对颈性头痛的病因及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梅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246-247
下腰痛的原因很多,能找到明确原因的仅为15%~20%,如肿瘤、椎间盘突出等.绝大多数腰痛找不到明确原因,这类腰痛X线、CT、MRI无阳性发现.有的文献称之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本院自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应用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3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但其病因复杂 ,作者自1999年底开始 ,在排除其它原因明确的腰痛病例后 ,应用深部冷冻治疗脊神经后支性腰痛患者66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35例 ,女31例。年龄20~61岁 ,平均40.8岁。急性腰扭伤7例 ,慢性腰痛伴臀部大腿后侧疼痛50例 ,单纯髋疼痛3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4例 ,腰椎管狭窄症1例 ,腰1、3陈旧性压缩性骨折1例。1.2治疗方法先在棘突旁开2~2.5cm处寻找压痛点 (即横突根部 ) ,多在L1、L2、L3 平面 ,以L2 横突处最多 ,用龙胆…  相似文献   

15.
射频热凝治疗肝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通过对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肿瘤所引发并发症的分析,探讨护理对策。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9月对10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肿瘤热凝术(PRFA)。术后所有患者给予定期随访。结果:小肝癌(未手术,≤5cm)AFP阳性者术后AFP转阴75.0%(21/18),明显下降21.4%(6/8),总有效率96.4%。术后出现发热98%、肝功能损害78%、腹腔内出血1%、胃漏1%、气胸1%、肝脓肿1%。结论:虽然PRFA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术后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防治PRFA引发的近期并发症。同时应认真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及时防治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加腰三横突小针刀松解在腰骶部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与单一方法对比。方法 80例患者分为A组(单纯神经阻滞),B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C组(神经阻滞+射频治疗),D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射频治疗),每组20例。根据腰椎正侧位片,采用双侧椎弓根测量定位法,分别标志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及脊神经后支相应的邵氏压痛点在体表的定位。腰三横突尖部行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感觉、运动定位测定后,给予80℃.60s的射频治疗,共2个射频周期。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即时、24h。2周:静止VAS、运动VAS、腰三横突压痛VAS、邵氏点压痛VAS。组间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口检验。结果 D组在24h、2周与A、B、C组的比较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腰三横突压痛VAS与A组的比较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在邵氏点压痛VAS的比较P&;lt;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腰骶部疼痛,在诊断明确时,治疗上利用射频热凝加针刀松解联合施治,较单一方法好。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可发于各年龄层群体,以老年人最为多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症,其对患者日常作息与行动都构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式多样。射频热凝技术得到了临床一致认可。本文总结了近三年以来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成果,以期指导临床选用最为合理的医治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与神经阻滞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及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共89例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颈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颈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纪录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末次随访时按"划线法国际标准"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显著有效率为67.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及头痛,神经阻滞以及脊神经后支介入射频热凝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而言,射频热凝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在数字减景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行L2-4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采用连续射频热凝治疗,设置射频参数温度为70、75及80℃,治疗时间各60s,每点射频热凝2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及3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皮肤温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下肢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均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定位精确及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