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部位通常为肘部静脉,然而有些患者肘部静脉条件差而无法进行穿刺置管。我们采用经颈外静脉行PICC穿刺置管作为肘部PICC置管的辅助手段,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方法弥补了肘部静脉无法穿刺或穿刺失败的不足,为PICC开辟了一个新的置管途径,为国内外首创。  相似文献   

2.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3.
<正>超声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技术较传统PICC置管技术在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降低静脉炎、血栓、感染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但由于解剖的原因,在置管过程中PICC极易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高达3%~37%~([2]),若不及时纠正,可增  相似文献   

4.
不同静脉置管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与PI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2月我院肿瘤外科125例PICC置管患者,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 2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通过积极护理后,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的优势,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6\]。但作为一种有创操作,PICC置管过程中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7\]。本研究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红云  崔荣昌 《山东医药》2006,46(36):78-78
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们成功对38例患者进行了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60例神经内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在患者入院时、置管前、中、后,出院前5个阶段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连续、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60例置管患者对PICC概念的了解由入院时的5%上升至置管后的100%,置管成功率100%,最长置管时间286d,并发症发生率13.3%。结论对神经内科PICC置管患者实施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杨秀芹  张芹  崔巍  徐曼  赵欣  秦玉芬 《山东医药》2006,46(27):41-41
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PICC)可减少中心静脉插管的并发症。2004年10月~2005年8月,我们对50例长期输液患者行PICC。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相关维护知识的掌握现状及院外自我维护意愿。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郑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首次PICC置管老年患者75例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PICC置管维护知识标准得分为62.30±17.02,其中日常护理知识83.50±16.82、导管维护65.00±18.03、异常症状观察34.15±10.27;患者院外自我维护意愿得分2.40±0.44,显著高于问卷平均分2.00(t=4.563,P<0.01),说明大部分研究对象有院外自我进行PICC维护的意愿。结论 PICC置管老年肿瘤患者对PICC置管维护知识掌握较差,尤其是如何判断异常症状知识非常欠缺,多数患者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和院外自我护理意愿。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能够满足各种静脉给药的深静脉导管,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它以其独特的优点在临床应用。近年来,我们已在ICU病人中广泛应用。现就我们2003—12/2004—12应用PICC置管15例病人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总结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隧道式PICC置管在肿瘤科1例头颈部肿瘤老年患者的应用经验。笔者收治了1例双上肢及下肢重度水肿,呼吸困难,无法平卧,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患者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因此采取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术。患者成功置入PICC导管,穿刺时间为42分钟,X线摄片显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置管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应用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从颈内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无法从四肢血管进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治疗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显像定位引导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240例拟实施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和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例(1.7%)经高频超声检查后估计拟置管浅静脉内径<2.0mm,小于PICC管配套14G穿刺针的外径2.1mm无法置管而放弃。在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116例(98.31%),二次穿刺成功2例,总体成功率达100%。对照组中,一次穿刺成功76例(63.33)%,二次穿刺成功34例,总体成功率达91.67%;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超声组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穿刺时间短,可作为普通直视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穿刺困难患者的补救措施,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中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其操作方法简单,可床旁操作,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较少。具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静脉化疗、胃肠外营养等患者,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可靠的深静脉通道。我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开展PICC置管术228例,现将置管患者常见并发症防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7,(4)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与PICC相当,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已广泛应用临床。PICC导管为硅胶材料制成,其柔软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可在血管内长期留置。这减轻了患者因每天注射所带来的痛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解决了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现在关于PICC报道的文献非常多,大致包括置管前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本文就PICC  相似文献   

17.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PICC)因其置管操作简易,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留置安全,痛苦性小以及授权护士操作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等患者~([1-3])。我院呼吸内科肺癌患者居多,PICC的使用较为普遍。但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会遇见各种问题与并发症,常见有导管异位(即尖端不位于上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患者17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RBSI的发生风险,并对国内住院患者PICC发生CRBSI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入选的172例患者中,61.7%置管发生在普通病房,38.3%置管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87.8%合并尿管留置,29.7%合并机械通气。本研究共置管183例,中位置管时间35d,6例患者发生CRBSI,发病率为0.6/1000个导管日。9篇文献报道的国内有关PICC发生CRBSI的风险多集中于肿瘤患者,报道感染率差异性较大[(0.26~33.10)/100个导管]。结论 PICC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发生CRBSI的风险低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尚需进一步评估其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行PICC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行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的7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进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78/8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80/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60/70)和92.9%(6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5、5.91,P值分别为0.008、0.01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4/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03)。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肺结核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盲穿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控制各环节质量,确保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mC)术在肝病患者中的安全护理。方法对533例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结果HCC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控制在0-8ml,术后渗血率为10.13%,静脉炎的发生率为9.38%,感染率为0.75%,满意率为98.87%,无断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PICC置管人员资质,采用规范的导管使用和护理措施是确保PICC在肝病患者中安全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