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解剖一具国人成年男尸中,发现奇静脉变异,报告如下: 一、起始和位置:奇静脉不是起自右腰升静脉。右肋下静脉、10、11肋间后静脉汇成右静脉干,外径8.00mm,左肋下静脉、10、11肋间后静脉汇成左静脉干,外径12.66mm,左右静脉干在十胸椎体前面结合成奇静脉。奇静脉在胸椎体前方、胸导管后方上行,平八胸椎体处外径8.18mm,平六胸椎体处外径9.42mm。奇静脉在上行过程中,先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16例成人和24例儿童静脉系统的观察结果。奇静脉系可分5型:奇 副奇型(9.29±2.45%);奇 上、下半奇型(58.57±4.16%)奇 上、中、下半奇型(30.71±3.90%);奇 下半奇型(0.71±0.71%);奇 上半奇型(0.71±0.71%)。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的高度,成人在T_(4-5)(96.55%),儿童在T_(2-4)((91.67%)。奇静脉弓上部分接收由上位2~5支肋间静脉的共干;弓下部分接收下位7~10支肋间静脉。右侧最上肋间静脉多数注入奇静脉或右无名静脉。下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下位2~9支肋间(肋下)静脉。上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上位2~9支肋间静脉,注入奇静脉者占79.37±3.60%。左侧最上肋间静脉大多数汇入上半奇静脉或左无名静脉。中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中部2~5支肋间静脉,并注入奇静脉。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例成人男尸奇静脉系变异。1.胸椎体右侧无奇静脉。2.付半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形成一条较粗的静脉干;收集左、右体壁血液。3.付半奇—半奇静脉干头端注入左无名静脉,尾端入下腔静脉。上述变异与胚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47例成人尸体测量调查,结果表明:男女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的外周径平均为2.83±0.433cm,39例(82.98%)汇入处对应第五胸椎体平面。并提出以第五胸椎体前面中部正中线向右旁开2.5cm处为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的估算位置。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解剖学教本或文献将奇静脉描绘为沿脊柱右侧上升的一条血管,这种描述仅相当于本文48例幼儿的观察结果。在84例成年标本中,奇静脉行径中一部分跨过脊柱中线的现象高达72.63%。胸主动脉向左侧的移位与右肺后缘在奇静脉食管陷窝中的发育,可能是引起奇静脉移位的原因。在56例标本中,奇静脉瓣膜缺如者6例(10.7%),单个瓣膜者47例(83.9%),两个瓣膜者3例(5.4%)。瓣膜主要位于奇静脉弓的中1/3(48.9%)和后1/3(23.4%)。本文利用静脉铸型和造影等方法观察了奇静脉系与椎内静脉丛的连接,奇静脉系可通过椎间静脉、椎外静脉丛后组以及基椎静脉与椎内静脉丛相连接。  相似文献   

6.
冠状窦是收纳心壁静脉血注入右心房的通道 ,本身是独立的心脏静脉循环系统 ,极少与腔静脉系统发生吻合。正常情况下 ,左侧最上肋间静脉接受上位 3~ 4条肋间后静脉的静脉血 ,横过主动脉弓前方 ,终于左头臂静脉 ,其下端与副半奇静脉相连。今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冠状窦与左侧最上肋间静脉异常吻合 1例 ,故报道如下 :该例系一教学用的成年男尸 ,在打开胸腔前壁 ,去掉肺脏的标本上 ,可见左侧最上肋间静脉起于副半奇静脉 ,向前走行 6.5cm处分为两支 ,分叉处的外径为0 .2 5cm,一支向上注入左头臂静脉后壁 ,长 5cm,注入点处的外径为 0 .4cm,一支向下…  相似文献   

7.
在78具成人尸体的奇静脉系统中,奇 半 副半型的出现率为64.10%。但半奇静脉系的组成变化很大,这种分型法不易有统一标准。本文根据Seib的观点,以半奇静脉系的中断情况,将奇静脉系分成双干、中间和单干三型,其中以中间型居多(52.56%)。中国人半奇静脉系中断次数和奇静脉与半奇静脉系间的交通支都较白种人多,差异明显,提示了白种人奇静脉系可能接近胚胎型。奇静脉中段常凸向正中线之左,奇静脉系起始处常与下腔静脉或肾静脉连接,这些宜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们制作教学标本时,在一具2岁左右的男童尸体上发现左,右双上腔静脉伴有双奇静脉同时存在的畸形,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解剖所见右上腔静脉:其位置、走行及组成情况没有明显变异,即由右颈内静脉与右锁骨下静脉合成,沿右锁骨下动脉前外侧下行,经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的右侧,平第三胸肋关节的下缘,注入右心房。右上腔静脉长2.4cm。在平第三胸椎上缘水平处,有右奇静脉沿脊柱右缘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奇静脉弓的X线平片表现.方法 分析20例误诊病例奇静脉弓X线平片表现及CT对照.结果 20例X线平片均发现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见一直径数毫米到15 mm的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误为病变,CT证实为奇静脉弓.站立位者奇静脉弓直径较卧位者小,CT测得值比平片测值小.结论 在X线平片上奇静脉弓表现为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直径数毫米到15 mm左右小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左缘与气管右侧壁相邻,下缘右主支气管上壁相邻,右缘紧邻纵隔胸膜,对周围组织不产生压迫、推移或侵蚀破坏征象,不要误诊为病变.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 老年男尸 ,行胸部局部解剖时发现 :主动脉弓延续为胸主动脉处自T5处渐移向右侧 ,并沿脊柱右前方下行至T9处渐转向左侧 ,胸导管自膈主动脉裂孔处向上行走 ,于T10 -12 走行于脊柱右前方 ,食管右侧 ,奇静脉左侧。于T5-9段走行于主动脉前方及食管右侧 ,向上出胸廓上口 ,经右侧锁骨下动脉前方注入右静脉角 ,解剖左侧 ,未发现有胸导管。讨 论 胸导管以单干型多见 ,约占 84 6 6 % ,其中以注入左静脉角最为恒定 ,但也有双干型、分叉型等 ,于左、右位型时胸导管可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本例为单干型 ,且直接注入右静脉角 ,较少见。…  相似文献   

11.
乳糜胸指胸腔内乳糜样积液,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胸腔积液类型.乳糜胸的发生与胸导管损伤或闭塞有关.胸导管起始于第1或第2腰椎前方的乳糜池,是将乳糜从腹腔转运至中心静脉系统的最主要的淋巴管.胸导管从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后,在食管后脊柱前行走于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在第4或第5胸椎水平转至椎体左侧再向上汇入左颈内或左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 1999年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渗出性胸膜炎 ,与传统的胸穿治疗相比 ,简单易行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99年 1~ 12月在我院住院的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 38例 ,采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 2组 ,Ⅰ组 2 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 ,Ⅱ组 18例采用胸穿抽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及病程、治疗前胸水量差异无显著性。二、方 法1.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 :穿刺部位多取腋后线第 6~ 8肋间 ,或用B超定位。常规消毒、2 %利多卡因局麻 ,于肋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约10cm ,局部固定后外接三通、橡皮管…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右肺、奇静脉缺如合并恶性胸腺瘤1例张峰,许如良(临沂铁路医院)关键词畸形.肺;奇静脉;恶性胸腺瘤;外科.手术先天性一侧肺缺如是一种罕见的发育异常、据作者查阅,国内尚无报告。我院收治成人右肺、奇静脉缺如合并恶性胸腺瘤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杨小平  莫绍雄 《广西医学》2011,33(10):1321-132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VAMT)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腋中线第7肋间插入胸腔镜后,于腋中线胸大肌及背阔肌间做4~6 cm切口,经第4或第5肋间进胸,镜下及直视下缝扎或切除肺大泡,干纱布摩擦壁层胸膜.结果 2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70.1±19.3)min,术后平...  相似文献   

15.
双上腔静脉是一种少见的大血管畸变,不仅为解剖学所重视,同时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报道最近发现的一例双上腔静脉,伴有双奇静脉,与国内文献报道又有不同。本例为一男性约30岁,解剖记录:右上腔静脉由锁骨下静脉与右颈内静脉右胸锁关节后合成,沿头臂干、升主动脉右侧,右肺动脉前方汇入左心房。全长8.5cm,远心端外径1.2cm,近心端外径2.5cm。沿途接受右胸廓内静脉汇入。左上腔静脉由左锁骨下静脉和左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面合成,沿左锁骨下动脉和主动脉弓左侧,斜向胸主动脉左后方,下降至第五胸椎水平汇合右奇静脉,在食管后方越过第五胸椎体至右侧汇合右奇静脉,最后开口于右上腔静脉。全长从左静脉角至第五胸椎水平约9cm,远心端外径0.9cm,近心端外径2.2cm。属支异常:①左颈内静脉较细,右颈内静脉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亚甲蓝和罗哌卡因混合液在胸外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2010~2011年45例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为A组,2012年至2013年7月51例开胸手术后镇痛使用静脉镇痛加亚甲蓝罗哌卡因肋间注射为B组:在胸部手术结束关胸前,在胸椎侧开胸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血管神经鞘注射注入亚甲蓝和罗哌卡因混合夜.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6 h、24 h、48 h、72 h止痛效果.结果:术后6 h、24 h、48 h、72 h两组疼痛VAS评分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静脉镇痛加亚甲蓝罗哌卡因肋间注射预防开胸术后疼痛具有简单易行,持续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行局部解剖时发现一具年轻女羽左腰静脉和右卵巢静脉回流径路变异,现报道如下(见附图)。一、左腰静脉左第2腰静脉至椎体外侧1.80cm处斜向外上与第1腰静脉共干后沿椎体左统垂直上行,呈直角于左肾静脉上下支汇合处的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诊断在后纵隔由肺或食管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转移,作者应用了后纵隔的静脉造影术,并对一般方法作了改进。其方法是在左侧穿刺第七或第八肋的后缘,右侧为第十肋的后缘,局麻下用氏针刺入骨髓(抽吸有血絮),注入1%奴佛卡因液5毫升,5分钟后针头接80厘米长的弹性聚乙烯管,用二只20毫升注射器,内装有50%—70%造影剂,由二位医师同时注射共40毫升,在注射到完时作摄片,这样,奇静脉及半奇静脉得到较好的显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奇静脉转流术治疗右肺癌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的体会。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5例伴SVCS的右侧肺癌患者,均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左侧卧位,标准后外侧切口,第5肋间进胸,完整切除病变肺组织、淋巴结及其受累血管,采用4-0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直径为原直径大小的2/5~1/2,行奇静脉转流术,紧贴胸壁切断奇静脉并游离奇静脉弓,跨越狭窄段将奇静脉与上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果 5例患者均按肺癌手术原则完整切除病变肺组织并清扫纵隔淋巴结,手术时间为95~195min,平均130.5min;术中出血量为150~680mL,平均330mL,无术中死亡发生。术毕,复测中心静脉压降至7~14cm H2O;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为3~7d,平均4.5d;术后住院时间为7~11d,平均8.5d。术后1周测肘静脉压,均未超过15cm H2O。随访4例,9个月内未出现颜面及上肢水肿,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无吻合口血栓发生;1例失访。结论奇静脉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肺癌伴SVCS的手术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  相似文献   

20.
1 解剖学资料1.1 一般情况 成年男尸,年龄约60岁,身高172cm,死因不详。心脏位置、主动脉、肺的动静脉及心的血管均正常。发现双侧上腔静脉伴双侧奇静脉变异,两侧静脉间均无吻合支(图1)。图1 双上腔静脉伴双奇静脉变异1.2 右上腔静脉 由右颈内静脉和右锁骨下静脉合成后(起点),经升主动脉右方、右肺动脉前方下降,于右肺静脉上支前方下行注入右心房后上部(终点)。右上腔静脉全长9.84cm,以右奇静脉注入处把全程分上下两段:上段长5.89cm,下段长3.95cm。右上腔静脉周径:上段起点、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