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64例、70眼,按照切口不同分成A组: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5.5 mm巩膜隧道切口。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和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超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角膜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切口手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72-973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术前依据角膜散光状态将102例白内障患者(102眼)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于患眼11:00方位施以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检测并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与手术源性散光度数相比,均不存在差异性(P均>0.05);术前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为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前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各散光轴位组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2.2mm角膜切口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传统角膜缘切口、梯形阶梯状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周期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术后1周裸眼视力及角膜屈光力变化。结果显示,巩膜隧道组角膜屈光力术前术后之差明显低于梯形阶梯状切口及传统角膜缘切口组,梯形阶梯状切口组明显低于传统角膜缘切口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巩膜隧道组明显高于梯形阶梯状切口组及传统角膜缘切口组,梯形阶梯状切口组明显高于传统角膜缘切口组,三组间差异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所采用的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好,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对于不适于超声乳化手术的病例或没有条件开展超声乳化手术的医院,采用梯形所梯状切口也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爽  谢志 《医学研究通讯》2002,31(12):39-40
分别采用传统角膜缘切口、梯形阶梯状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周期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术后1周裸眼视力及角膜屈光力变化,结果显示,巩膜隧道组角膜屈光力术前术后之差明显低于梯形阶梯状切口及传统角膜缘切口组,梯形阶梯状切口组明显低于传统角膜缘切口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巩膜隧道组明显高于梯形阶梯状切口组及传统角膜缘切口组,梯形阶梯状切口组明显高于传统角膜缘切口组,三组间差异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所采用的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好,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对于不适于超声乳化手术的病例或没有条件开展超声乳化手术的医院,采用梯形所梯状切口也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曹全刚  江航 《重庆医学》2018,(15):2085-2087
目的 探讨手术位置切口不同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120例白内障患者均接受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例(70眼)患者(观察组),其中顺规性散光者(34眼)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逆规散光者(36眼)选择颞侧角膜缘切口.另外60例(68眼)患者均选择上方角膜缘切口(对照组),患者均采用6 mm巩膜隧道式反眉弓状切口.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3d、1周角膜散光度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均降低,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大于0.5的眼数占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结论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行切口可有效减轻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9例161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在角膜上方角膜后0.5mm做长约4mm角巩膜隧道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丙烯酸酯类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62.6%、76.6%、92.5%和88.8%。结论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兼有巩膜隧道小切口和透明角膜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何健强 《医学综述》2012,18(15):2533-253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两种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42例(56眼),将其分为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A组)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检查视力以及角膜散光值,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以及角膜散光的恢复情况。结果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值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在疗效方面优于透明角膜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种隧道式切口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中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透明角膜(Ⅰ组)、角膜缘(Ⅱ组)、反弧形巩膜(Ⅲ组)隧道式切口,对568例(588眼)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或直径5.5mm的人工晶状体. 结果 3组在术后1周、2周、1个月视力≥0.5者分别占74.6%、79.5%、77.4%,83.5%、86.4%、84.6%,88.6%、89.7%、87.4%;角膜散光以角膜切口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3组的角膜散光已经基本接近(P>0.05). 结论 3种隧道式切口均是白内障手术较佳的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与评价切口的缝合与否对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硬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及轴向的变化及手术效果。方法:将100例(116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按切口缝合与否分为A、B两组,A组:行切口缝合1针者53例(62眼),B组:不缝合者47例(5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及自动屈光仪测量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36±1.61)D和(-1.27±1.72)D,(+0.77±0.67)D和(-2.07±1.82)D,(+0.39±0.55)D和(-1.95±1.93)D,差异有显著性(P<0 0 5);A、B两组术后角膜散光轴均有早期的顺规向逆规转化。结论:对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巩膜隧道切口缝合一针可稳定提高术后的视力,减少术后的角膜逆规散光,同时也提高了切口的安全性,特别对于基层及复明工程手术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100例(10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术后1周及1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优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组,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眼压无差异,且两组术后均较术前眼压降低约3 mmHg(P<0.0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和性质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1周及1月角膜循规性散光比例明显增加(P<0.001);两组手术患眼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相似。结论:在复明工程中,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安全有效,适于初学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操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恢复快、近期效果好等特点,随经济发展及严格培训,也是可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ECCE)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12 0只眼 ) ,在上方角膜缘后 1.5~ 2mm处切口做长约 4mm巩膜隧道 ,行ECCE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d、1周、1个月和 3个月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占 70 .2 % ,88.5 % ,89.5 %和 90 .2 %。术后 1周、1个月和 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角膜水肿和前房炎性反应轻微 ,瞳孔形态保持良好。结论 :该手术疗效满意 ,术后恢复快 ,可稳定眼屈光状态及视力。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和比较 2 种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对 2 组 107 例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通过 32m m 切口植入硅凝胶折叠式人工晶体和 55m m 切口植入 P M M A 硬性人工晶体。结果:32m m 组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明显优于 55m m 组( P< 0.05);角膜散光明显小于 55m m 组( P<0.05);3 个月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并发症基本相同,发生率均较低。提示两种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 32m m 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角膜缘不同距离的透明角膜切口(CCI)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变化的影响,探究CCI 距离角膜缘的安全距离范围。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白内 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4例(44眼),根据术后CCI距离角膜缘的距离分为两组,A组(距离为1~1.5 mm),B组(距离 为0.5~1 mm),每组各22例。评估分析两组术后视力、术源性散光(SIA)、角膜相差及眼前节参数。结果A、B两组术后的裸眼 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的前房深度(ACD)较术前加深(P<0.05),前房角度 (ACA)较术前增加(P<0.05)。A、B两组间的术后UCVA、BCVA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SIA无明显差异(P>0.05)。 A、B两组间的术后角膜总相差RMS值、总低阶像差RMS值、总高阶像差RMS值、球差(Z4 0)、水平三叶草(Z3 3)、垂直三叶草(Z3 -3)、 水平慧差(Z3 1)及垂直慧差(Z3 -1)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的术后ACD、ACA、前房容积(ACV)及中心角膜厚度(CCT) 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CI位置在距离角膜缘内0.5~1 mm与距离角膜缘内1~1.5 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具有较好的 手术疗效,两种CCI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视觉质量相当。结果提示角膜缘内0.5~1.5 mm是CCI的安全距离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mm巩膜小切口不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疗效。方法:对9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并植 入光学部分为6mm的PMMA人工晶体,外切口位于角膜缘后1.0mm,内切口位于角膜缘内2.0mm的透明角膜处。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9±0.29D,1.19±0.58D,1.08±0.48D,1.06±0.56D,1.07±0.63D。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0.5者占93.0%。结论:6mm巩膜小切口不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裸眼视力好且稳定。可植入PMMA人工晶体,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视力及角膜曲率的变化规律,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将681例白内障患者随即分为A组B组,A组行6mm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B组为12mm长角膜缘大切口。测量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三月的角膜曲率及术后一天一周一月的视力。结果术后平均角膜曲率及裸眼视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结论以6mm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早期可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裸眼视力,而且手术费用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3.8mm小切口碎核同期植入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53例 (56只眼 )白内障碎核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 ,裸眼视力≥ 0 .5的眼数分别为 :4 9只眼 (87.5% )、52只眼(92 .9% )、52只眼 (92 .9% ) ;平均散光度分别为 :(1.0 2± 0 .71) D、(0 .93± 0 .59) D、(0 .85± 0 .6 7) D。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术后角膜透明 ,前房反应轻。结论 :手术切口小 ,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 ,患者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最佳视力 ,屈光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同轴微切口2.2 mm与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病人112例(112眼),随机分成小切口组(38例38眼)、2.2 mm组(37例37眼)和2.8 mm组(37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3组病人视力提高幅度为小切口组>2.2 mm组或>2.8 mm组(P<0.01).3组病人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1周、1个月时3组病人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 方法 :对 6 6例 (72眼 )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采用 3.2 mm角膜缘隧道切口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视力达 0 .5以上者分别占 6 9.4%、80 .6 %和86 .1% ,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1.85± 0 .89) D,比术前增加 0 .30 D(P<0 .0 1) ,角膜地形图显示切口处轻度陡峭或平坦 ,术后 1个月平均散光为 (1.48± 1.0 2 ) D,P>0 .0 5 ,角膜地形图显示已恢复术前状态。 结论 :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能简化手术步骤 ,术后视力恢复快 ,炎症反应轻 ,具有早期恢复至术前眼屈光状态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