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济南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为儿童合理营养 ,促进发育、预防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 1998年采用SD -10 0 0型单光子骨矿物测量仪 ,检测了济南市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61名 7~ 13岁健康儿童 (其中正常体重儿童 65 6名 ,中度以上肥胖儿童 10 5名 )左前臂中上 1/3处桡骨和尺骨的骨矿物质含量线密度 (BMC)和面密度 (BMD) ,并测量了身高、体重、胸围、皮脂厚度、肺活量等 ,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并比较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桡骨BMD。 [结果 ]桡骨和尺骨的BMC与BMD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各年龄组桡、尺骨骨矿物质含量BMC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体重和体块指数 (BMI)与骨矿物质含量关系密切。肥胖组骨矿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济南市 7~ 13岁儿童骨发育状况良好 ,体重和体块指数是影响骨矿物质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7—13岁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济南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合理营养,促进发育,预防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1998年采用SD-1000型单光子骨矿物测量仪,检测了济南市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761名7-13岁健康儿童(其中正常体重儿童656名,中度以上肥胖儿童105名)左前臂中上1/3处  相似文献   

3.
补钙对低钙膳儿童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王身笏  李德强 《营养学报》1996,18(1):97-102
江门市162名7周岁(男童87人,女童75人)低钙膳食习惯的儿童,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实验组以碳酸钙形式补给,每天供给钙300mg,对照组给予同外形的安慰剂,持续18个月。每6个月测定上臂的骨矿物质含量(BMC)、骨矿物质含量与骨宽的比值(BMC/BW)一次。了解膳食的基础摄入情况和测定25-羟维生素D3的生理活性等。结果:18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BMC(16.5%:13,97%,P=0.02),BMC/BW(9.45%:6.31%,P=0.0008)。表明增加钙的摄入对骨的获得有一定作用,但对身高的增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体育锻炼对女性儿童少年骨矿物质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蚌埠市凤阳路第二小学60名8-10岁小学女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中等强度(110-140次/min心率)的体育锻炼,并在锻炼前及锻炼后测定其骨矿物质及骨密度。结果 实验组桡骨及股骨颈BMC和BMD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分别有高度显著性和显著性。结论 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各部位骨骼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全血内矿物质钙、铁、锌、镁、铜缺乏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长春市10个区、县(市)的0~6岁健康儿童中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4 472名儿童,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末梢全血中的矿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长春市0~6岁儿童锌缺乏的患病率为52.77%(2 360/4 472),铁缺乏的患病率为35.78%(1 600/4 472),钙缺乏的患病率为15.50%(693/4 472),铜缺乏的患病率为2.01%(90/4 472),镁缺乏的患病率为0.42%(19/4 472).儿童父亲和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其锌、钙、铁、铜、镁缺乏的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儿童父母的社会地位、家庭收入对子女血内矿物质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文化程度及掌握的科学育儿知识.因此应该对父母加强科学育儿及有关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0~6岁儿童体内7种矿物质的含量水平,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 746例0~6岁体检儿童末梢血铜、锌、钙、镁、铁、铅、镉的含量,比较年龄、性别对7种矿物质异常率的影响。结果深圳正常体检儿童血钙和铅的异常率相对较高,血铅年龄分布有差异,幼儿组(1~3岁)超标率最高,7种矿物质测定结果无性别差异。结论 0~6岁儿童家长应重视儿童补钙,幼儿期应注意玩具选择及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生活环境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钙摄入量的两地南方儿童骨矿物质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单光子吸收仪测量5岁儿童(115名江门市儿童和128名香港儿童)桡骨远端1/3处骨矿物质含量(MBC)。江门市和香港儿童钙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44±46及542±332mg/d。江门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体重和身高均明显低于香港儿童的相应数值,分别低14%、10%和4%(P<0.001)。经多元回归分析调整后,骨矿物质含量的地区差异仍是0.0303g/cm。比较两地低钙摄入量的5岁儿童骨矿物质含量,江门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同样明显低于香港儿童(P<0.003)。本研究结果提示,儿童骨矿物质含量的地区性差异可能与其长期钙摄入量和体力活幼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我们使用国产骨矿物质测定仪,对343例7岁以内正常儿童进行BMC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汉族正常儿童,定期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9.
大鼠骨矿物质含量与组织中钙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显峰  荫士安 《卫生研究》1997,26(2):102-105
用SD1000型单光子骨矿物测定仪研究了98只15周龄Wistar大鼠的股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BMC/BW)与组织和血中钙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雌、雄动物的身长、体重、骨宽度(BW)、BMC、BMC/体重、BMD/体重及BMD/身长均有显著性差异,活体BMD与动物的钙总摄入量、身长、体重、及钙存留率显著相关(P<0.05);BMC与钙总摄入量、身长、体重、性别和肝脏钙含量显著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动物身长、体重、钙总摄入量和心脏钙含量与活体BMD呈线性关系,动物身长和血浆钙含量与离体BMD呈线性关系。活体测量结果BMC、BMD由于其与动物的生长发育、钙存留率及肌肉和血浆钙含量具有相关和直线关系,且简便易行、不需要处死动物,因而认为可以反映动物体内钙营养状况和骨质积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长期饮用矿物质强化豆粉对儿童骨质健康的影响 ,比较去植酸强化矿物质豆粉、去植酸未强化矿物质豆粉和强化矿物质牛奶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选择 1 2~ 1 4岁男性儿童补充豆粉 2个月 ,比较强化豆粉、未强化豆粉和强化牛奶对儿童骨质转化指标血清骨钙素、尿Ⅰ型胶原C末端肽链 (CTx)和血清碱性磷酸酶 (b ALP)的影响。结果 经 2个月的补充干预实验 ,强化豆粉组、未强化豆粉组和强化牛奶组干预后血清骨钙素水平增加值分别为 (1 6 42± 1 1 2 5)、(1 8 86± 1 1 57)和 (1 3 81± 1 0 0 6) μg/L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下降 ,干预后下降值分别为 (0 2 8± 0 40 )、(0 2 6± 0 35)和 (0 1 7± 0 2 8) μmol·s- 1 ·L- 1 ;尿CTx水平亦显著下降 ,干预后下降值分别为 (349 1±380 3)、(2 60 4± 41 2 4)和 (354 4± 40 4 7) μg/L。 结论 长期饮用矿物质强化豆粉可有效增加儿童的骨质积累 ,改善儿童的钙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苏省0~5岁儿童骨密度水平,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情况和不同地区季节的儿童骨密度状况,为制定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0~5岁儿童5 289名,其中男童2 786名,女童2 503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儿童一般健康状况并对调查儿童胫骨中段的骨密度进行测定。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江苏省0~5岁儿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为14.6%;0~6月,6~11月,12~23月,24~35 月,36~47月,48~59月,60~月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44.9%、21.9%、14.3%、10.0%、9.0%、9.1%、1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次研究男童、女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14.8%、1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早产儿骨密度不足检出率(20.9%)比足月儿(1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早产儿超声骨密度SOS值比足月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低出生体重儿的超声骨密度SOS值比正常体重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调整年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和出生体重,南京地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儿童的超声骨密度SOS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儿童的超声骨密度SOS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江苏省0~5岁儿童普遍存在骨密度不足的情况,1岁以内尤其是0~6个月婴儿骨密度不足总检出率高达44.9%,是骨密度不足的高发人群。骨密度水平与年龄、早产、低出生体重、地区和季节相关,与性别、胎次、产次、分娩方式和城乡户籍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水平,探究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招募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96例6~12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胰岛素、血清钙、血维生素D、血脂检测和体成分、双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平均年龄(9.10±1.88)岁,左、右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高于6~7岁组和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17,P<0.05)。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年龄、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359、0.315,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1、-0.203、-0.246、-0.207,P<0.05)。奶及奶制品、含糖碳酸饮料、中等强度运动、阳光直射时间会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光直射时间为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6,t=2.836,P<0.05)。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膳食、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水平,探究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招募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96例6~12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胰岛素、血清钙、血维生素D、血脂检测和体成分、双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平均年龄(9.10±1.88)岁,左、右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高于6~7岁组和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17,P<0.05)。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年龄、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359、0.315,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1、-0.203、-0.246、-0.207,P<0.05)。奶及奶制品、含糖碳酸饮料、中等强度运动、阳光直射时间会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光直射时间为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6,t=2.836,P<0.05)。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膳食、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6岁超重、单纯性肥胖儿童及低体质指数儿童的下肢骨矿物密度(BMD),探究肥胖和超重对骨骼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进行幼儿园入园体检及超声骨密度检查儿童为研究对象,按体质指数(BMI)将被研究对象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健康儿童118人,超重组儿童101人,肥胖组儿童100人,低BMI组117人,共计436人。利用方差分析对4组儿童BMD的检测值(Z值)进行比较,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4组儿童的BMI、性别、身高和体重对BMD的影响。结果超重组与对照组、低BMI组与对照组、低BMI组与超重组的Z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Z值分别明显低于与对照组、超重组及低BMI组的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性别、身高、体重4个因素中,BMI及身高水平与BMD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BMD下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与正常健康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和低BMI儿童骨密度并无明显差异,而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下降。较高的BMI和较高的身高可能是BM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不同ER基因哺乳期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湖北省武汉地区筛选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ER基因)Pvu Ⅱ和Xba Ⅰ联合型别哺乳期妇女,检测其骨胳骨密度水平,分析其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ER基因PvuⅡ和Xba Ⅰ酶切多态性分析,筛选不同ER基因PvuⅡ和Xba Ⅰ联合型别哺乳期妇女101名,使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定仪测量腰椎和左髋的骨密度,并通过3d,24h的膳食调查计算其平均每日钙摄入量.结果 101名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率为20.8%;6种基因型别中PPxx的骨密度均值低于其他几种基因型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转子(Troch)相对其他部位骨质更容易丢失(P=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钙摄入量、体质指数(BMI)和哺乳天数是哺乳期妇女腰椎骨密度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0.242,0.236,-0.192;P值分别为0.014,0.017,0.047).结论 PPxx基因型别是哺乳期妇女骨密度下降的相对弱势群体,对大转子的骨密度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哺乳期妇女缺钙的个体或人群,对哺乳期妇女进行系统充足的钙剂补充是降低其骨质丢失及提高骨密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前臂骨密度的状况,分析影响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因素。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枫林、斜土3个街道,采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中老年人左前臂远端1/3桡骨总体、尺骨总体,以及桡尺骨间距为8mm处的桡骨远端、前臂桡骨超远端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4个测量部位的骨密度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女性下降速率快于男性;同一年龄、同一部位的男性骨密度平均值大于女性;4个部位中以前臂远端1/3桡骨总体骨密度最高;除男性60岁~骨量减少的现患率低于55岁~外,前臂远端1/3桡骨总体骨量减少的现患率及骨质疏松症的现患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患骨量减少的可能性是女性的0.19倍;以50岁~为参照,55岁~、60岁~、65~71岁与之比较,OR分别为3.17,5.13,15.03;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与1000以下的比较,OR为0.70;补充钙片者与没补充钙片者比较,OR为1.36。结论中老年人骨密度减少的现患率较高,骨密度减少与性别、年龄、月均收入、补充钙片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宜都市6岁以下儿童超声骨密度的现状及变化规律、影响因素, 为儿童骨健康保健工作提供正常人群参考数据和工作方向。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宜都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骨密度检测的健康儿童, 共检测7 064名, 其中男3 681名, 女3 383名。使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的Omnisense 7000P型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 由专人按标准进行骨密度检测。3岁以下儿童选取左侧胫骨中段为测量点, 3岁以上儿童选取桡骨前1/3 处为测量点, 测量其超声速度值。同时应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准确记录受试儿童出生日期, 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养育人文化程度、家庭类型、母亲孕期情况、喂养情况、补充维生素D和钙情况、户外活动时间、有无家族性骨骼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结果 宜都市6岁以下儿童在1、12、24、36、48、60月龄时超声骨密度正常范围值分别为:(2 877.23±214.44)、(3 275.32±215.89)、(3 459.66±195.60)、(3 577.46±300.45)、(3 605.55±288.53)和(3 642.49±288.04)m/s, 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3岁以内骨密度增长迅速, 尤其是婴儿期, 3岁以后骨密度增加明显变缓,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月龄组男女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后期补充维生素D、0~2岁儿童每天口服维生素D、参加主/被动运动、及时添加动物性食物、户外活动是增加儿童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结论 建立了宜都市6岁以下儿童超声骨密度正常范围值, 为今后儿童骨健康保健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现状,为儿童骨强度不足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813名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骨强度不足。 【结果】 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 49.46%) 高于男童( 34.47%),不同性别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1),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2 d(50.91%)、3月龄(62.50%)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月龄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36,P<0.01);不同地区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而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83,P>0.05);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2,P<0.01),以身高评价为上和中上,体重评价为上和中上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而不同体重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结论】 儿童骨强度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12月龄以下儿童骨强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程序诊治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ti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骨密度状况,分析疾病本身及治疗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以1~2岁CH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骨密度值,与正常儿童比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CH组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甲状腺组织发育情况及诊断时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unbound thyroxin,FT4)水平有相关性。【结论】 CH患儿治疗后骨密度可达正常水平,甲状腺组织发育情况及诊断时FT4水平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西安市0~3岁婴幼儿骨密度现状,探讨年龄、性别及季节对婴幼儿骨密度的影响,为婴幼儿骨强度不足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技术,测定7 207例0~3岁婴幼儿左侧胫骨的超声速度(speed of sound,SOS)和Z值,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骨密度不足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女童骨密度Z值低于男童(P0.001);不同月龄婴幼儿骨密度SOS和Z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3月龄组的SOS值最低,0~3月和3~6月龄组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强度不足总检出率为74.29%,其中女童检出率(81.10%)高于男童(68.02%)。0~3月和3~6月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达90%以上;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1)。冬季男童骨的SOS值最低。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需常年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生后0~6个月是防治骨强度不足的关键时期。女童易发生骨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