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意义。方法:使用MD CBA CV-300型脑血液动力学检测仪,对27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正常人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颈动脉平均血流量,平均流,剌了大流速和最小流速都低于对照组;脉搏波波速和特性阻抗都大于对照组;脑血管阻力和动态阻力增大;舒张压与临床界压之差减小,治疗后,这些异常改变明显好转,结论:脑梗死患者表现有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这种异常改变可能在脑梗死发生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这种异常改变是可以纠正的的,纠正这些异常可能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改变及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185例,每日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200 ml,疗程14 d,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ACI患者经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CVDI均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与用药前比较治疗后第7 d相对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压差分别增加45.39%、23.33%、44.64%、185.20%和97.12%,脑血管周围阻力、特性阻抗、波传导速度、动态阻力、临界压力分别降低了55.34%、23.12%、30.93%、22.91%和49.19%,尤以最小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外周阻力改变显著,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ACI可引起脑循环动力学异常改变,川芎嗪对ACI导致的脑缺血等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06/200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6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9例,高度增高5 例),低流速者7例,正常流速者9例。②脑血管动力学检测结果:32例患者病侧异常28例(82%),对侧异常18例(56%)。③两组相关性:与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组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低(P<0.05或0.01);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大脑半球供血量和动态阻力等参数也低(P<0.01)。与平均血流速度中度增高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均低,动态阻力高(P<0.05或0.01)。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两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减低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0.01)。其他各项参数 (脑血管阻力、顺应性、零压顺应性、临界压力)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反映两半球供血状况的参数(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参数(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余参数无相关性。提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侧重点,两者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反映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塞等病人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 对50例脑梗塞患者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测定脑血流动力学有关指标。如平均脑血流量(Qmean),特性阻抗(Zc),脑血管阻力(R)和平均脑血流速度(Vmean)等参数。结果 治疗后脑血管阻力(R)减小,平均脑血流量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脑血管阻力减小,脑血流量增加,说明使用该治疗仪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力学 (CVHD)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6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在发病1w内进行CVHD检测 ,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 ,并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的指标作对照。结果全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CVHD的测定值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 ,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舒张压临界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 ,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1w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HD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进一步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06/200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6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9例,高度增高5例),低流速者7例,正常流速者9例.②脑血管动力学检测结果:32例患者病侧异常28例(82%),对侧异常18例(56%).③两组相关性:与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组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低(P<0.05或0.01);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大脑半球供血量和动态阻力等参数也低(P<0.01).与平均血流速度中度增高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均低,动态阻力高(P<0.05或0.01).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两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减低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0.01).其他各项参数(脑血管阻力、顺应性、零压顺应性、临界压力)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反映两半球供血状况的参数(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参数(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余参数无相关性.提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侧重点,两者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反映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采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银杏达莫静脉滴注治疗后,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的升高和脑血管阻力(R)降低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VD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银杏达莫能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结论银杏达莫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3.0T MR探讨眩晕患者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临床表现为眩晕者及正常志愿者各5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 CINE PC)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FAIR)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血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FAIR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分别为(22.47 ±9.14)、(31.60±13.18) cm/s及(91.14 ±43.92) ml/min,对照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分别为(31.41 ±5.97)、(44.00±7.84) cm/s及(127.49±28.33) ml/min,以上3项指标病例组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流速:t=-5.79,P<0.0001;峰值流速:t=-5.71,P<0.0001;血流量:t=-4.92,P<0.0001);病例组、对照组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分别为882.35±35.22、906.34±3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P=0.0012).MR扫描脑实质及脑血管无明显异常的眩晕患者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分别为(26.31 ±5.16)、(36.33±6.60) cm/s及(95.38±28.16) ml/min,亦均较对照组低(平均流速:t=-2.72,P=0.0086;峰值流速:t=-3.12,P=0.0027;血流量:t=-3.53,P =0.0008);MR扫描脑实质及脑血管无明显异常的眩晕患者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为904.00±35.82,与对照组(906.34±36.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427).结论 无论脑实质及脑血管有无缺血性病变,眩晕患者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流量均减低;而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情况则因有无缺血性病变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脑血流量改变在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对183例受检者包括:脑梗死组59例,腔隙性脑梗死组5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4例及对照组28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两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D)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角度纠正、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计算脑血流量(CBFV),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1)脑梗死组的全脑血流量下降最明显,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对照组、TIA组、腔隙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的PSV、EDV、TAMV依次递减,PI和RI呈增高的趋势。结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指标,探讨其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择2004-08/2005-02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0例,男87例,女73例.按高血压的类型分为单项高血压组61例和双项高血压组99例.应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流速度、最大脑血流速度、最小脑血流速度、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临界压、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比较两组间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血流量比较:左侧双项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项高血压组(9.38&;#177;2.13,8.87&;#177;1.58,P<0.05).②最小脑血流速度比较:右侧单侧高血压组明显低于双项高血压组(7.42&;#177;2.76,8.39&;#177;2.58,P<0.05).③左右侧双项高血压组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明显高于单项高血压组[左侧(2.49&;#177;0.94,2.11&;#177;0.66),右侧(2.53&;#177;0.95,2.13&;#177;0.79),P<0.05].结论:双项高血压组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异常程度显著高于单项高血压组(除外右侧最小脑血流速度).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重双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彩超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比较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的超声所见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 5 0例连续住院病人及 43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 ,椎动脉彩超检查 ,观察其有无扩张、狭窄、斑块、IMT增厚并测量流速PSV、EDV、RI等参数。结果 脑梗组患者颈动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阳性率为 10 0 %。与对照组阳性率 3 7%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 1。在有无斑块 ,IMT厚度 ,颈总、颈内、椎动脉扩张程度 ,RI增高等方面 ,脑梗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发现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脑梗密切相关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对诊断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探讨血压变异性对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172例作为脑梗死组,将同期收治的非脑梗死16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两组血压变化情况,计算血压变异系数;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压变异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收缩压变异系数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压变异系数均呈正相关(P<0.01)。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压变异性有一定相关性,血压变异性可能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早期持续监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水平,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对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但缺少大样本的研究,尤其缺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颅外段脑动脉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并与健康人进行差异比较.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9-01/2002-05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住院患者300例(脑梗死组),其中男242例,女58例.2000-02/2001-10在本院体检健康者105例(健康组),男50例,女55例.主要观察指标血管内径及颈总动脉内壁(内膜与中膜之和);血流参数测定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比值(VICA/VCCA).结果脑梗死患者梗死侧血管粥样硬化斑发生率(55.8%)明显高于非梗死侧(4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487,P<0.05),侧向符合率高;其血流参数的改变以Vmin,VICA/VCCA及RI最为明显,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梗死侧血管粥样硬化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梗死侧,侧向符合率高;血流参数的改变以MIN明显减慢、RI明显增高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确诊114例脑梗死患者和9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 (1)脑梗死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脑梗死组脑血管血流速度异常率、搏动指数(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梗死-胰岛素抵抗组的血流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胰岛素抵抗组的动脉P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梗死-非胰岛素抵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梗死组中,胰岛素抵抗与血流速度降低呈负相关(r=-9.19,P<0.05);与血流速度增高呈正相关(r=0.806,P<0.05);与正常血流速度无相关(r=-0.063,P>0.05);与搏动指数呈正相关(r=0.974,P<0.01)。结论 TCD可以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脑血管状态提供客观的信息。联合检查患者胰岛素抵抗和TCD对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预防评估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 5 0例 2型糖尿病 ( 2 DM )并发脑梗死 (CI)患者 (DM +CI组 ) ,5 0例老年 2 DM无并发症患者 (DM组 )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指标及 5 0例健康老年人 (N组 )。结果 DM +CI组与DM组相比 ,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 (PV)、血小板聚集率 (PAgt)、脂蛋白 (a) [Lp(a) ]显著增高 (P <0 0 5 )。两组与N组相比 ,BV、PV、PAgt、Lp(a)明显增高 (P <0 0 5 )。 结论  2 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与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P)评价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全部患者发病12 h内行颅脑CT及CTP检查,入院后29例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1周内复查脑CT,两次CT检查图像均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去除颅骨、脑脊液影响,定义血管,减少噪声,得脑灌注参数图,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进行前后定量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前,CT检查发现12例存在脑梗死灶,CTP发现全部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区域,CBF、CBV减低。治疗后CT检查显示,缺血边缘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中心区脑血流量与血容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可以较好地显示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缺血病灶血流情况,为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alwaysoccurhemodynamicchangeofcerebralvessels.It'sunclearwhetherthiskindofchangeisrelatedtosomespecificfactorsofdiseaseandfunctionaldistur-bance.Theaimofthisexperimentistoanalyzeandevaluatethespecificity,sensitivityandclinicalvalueofeveryhemodynamicparametersofcerebralvessels,inordertoprovideevidencetotheconvalescenttreatmentoffunctionaldisturbanceof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Followingistheresearchresults.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Observegroup(50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窒息新生儿112例作为观察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肾动脉(RA)、腹腔动脉(CA)以及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血流速度均减慢,舒张期更为明显,且重于大脑器官。各脏器血流速度减慢程度与缺氧程度高度相关(r=0.92),其它各血流参数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流量减少是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9例慢性脑梗塞患者和63例正常人进行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体外血栓形成、血栓弹力图18项血液流突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在明.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显著。作者认为,血液流变到指标的检测时于脑梗塞患者预测和治疗可提供重要的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