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意义。方法:使用MD CBA CV-300型脑血液动力学检测仪,对27例脑梗死患者和32例正常人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颈动脉平均血流量,平均流,剌了大流速和最小流速都低于对照组;脉搏波波速和特性阻抗都大于对照组;脑血管阻力和动态阻力增大;舒张压与临床界压之差减小,治疗后,这些异常改变明显好转,结论:脑梗死患者表现有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这种异常改变可能在脑梗死发生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这种异常改变是可以纠正的的,纠正这些异常可能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力学 (CVHD)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6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在发病1w内进行CVHD检测 ,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 ,并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的指标作对照。结果全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CVHD的测定值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 ,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舒张压临界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 ,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1w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HD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进一步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DI)的影响。 方法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用药基本相同,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运动疗法,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评分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Vmin、Qmin、DR升高,CP与R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能促进患者CVDI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降纤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90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降纤酶等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于发病48 h后积极介入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S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采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查仪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改变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个月治疗后,发现其FMA、MBI、SSS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康复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降纤酶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提高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患者ADL能力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帆  曹红  李华高  华强 《中国康复》2004,19(4):214-215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用药基本相同 ,运动组早期介入运动疗法 ,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 1个月后FMA评分及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 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但运动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结论 :运动疗法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能促进患者CVHI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血液动力学异常是慢性肾衰,尤其血液透析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血液透析是一个特殊的体外循环过程,血液在体外循环中不仅进行体液超滤和溶质交换,而且还受到人工材料的透析膜刺激以及透析液中各种成分及温度的影响。同时,血液透析病人广泛存在心脏和血管病变,心脏射血功能、血管输送血液及对血管内脉压的缓冲功能均可能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0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超及多谱勒技术,对17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 的血液动力学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提示,低温(≤35℃)时患儿心脏收缩功能减 弱,表现为M超LPEP延度及LPEP/LVET比值增大;心输出量降低伴有肾动脉 血流速度及平均流速显著降低。复温后(37℃)LA/AO值显著增加,心输出量等指 标恢复正常,提示寒冷损伤时新生儿心脏舒张期负荷增加,而且存在内脏相对缺 血。因此,认为对患儿在复温过程中给予改善微循环,适当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可望 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60例健康人和68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上,应该采取活血化淤、降低纤维蛋白原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肾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尽早判定肝硬化患者肾血液动力学状态,利用彩色多普勒观测肾功能正常的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Ⅰ组)、15例肝硬化无腹水患者(Ⅱ组)、12例非肝病腹腔肿瘤腹水患者(Ⅲ组)及20例正常受试者(Ⅳ组)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Ⅰ组肾RI值(0.757±0.03)显著高于Ⅱ组(0.635±0.06)、Ⅲ组(0.638±0.02)及Ⅵ组(0.628±0.03)(P<0.01),Ⅱ组、Ⅲ组、Ⅳ组肾RI值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肾RI值均>0.7。结论:在肾功能正常时,肝硬化无腹水患者肾血流者动力学状态基本稳定,肝硬化腹水患者,肾内血管阻力升高,肾血流动力学已发生紊乱,有发生肝肾综合征(HRS)的趋势,对临床预防与诊治HR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CD对腔隙性脑梗死早期脑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210例经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将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TCD检测结果显示193例脑血流异常,异常率达91.9l%。CT显示病灶位于颈内动脉供血区者,TCD则显示65.7%的病例该病灶区供血血管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CD检测可反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这种脑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然而对于颅外段血管未见异常的急性脑梗死研究较少。对此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及动脉血流参数连续选择2009年8月—2011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患者。入选标准:脑卒中首次发作,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或MR检查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测定42例脑梗塞患者和23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比较脑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塞组血清HCY水平(20.39±3.17)μmol/L,高于对照组(12.06±2.45)μmol/L。[结论]脑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HCY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例脑梗死患者、3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bFGF含量。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清bFGF含量较两组对照组显著升高。(2)脑梗死患者血清bFGF含量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关系密切,而与血脂水平及高血压关系不密切。结论 (1)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bFGF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2)外源性bFGF治疗对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MRI各项指标动态变化,探讨血清IL-6在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5、14 d的血清IL-6浓度,另外在相应时间点行MRI扫描,处理合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测量脑梗死体积、各序列的信号强度比(SIR)、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另取同一时期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空腹状态下血清IL-6浓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后1d,血清IL-6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在5d时达高峰水平,14 d时明显降低,各时间点的血清IL-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0).血清IL-6与脑梗死体积、T2加权像(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的SIR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0.621、0.691,P均=0.000).血清IL-6与T1加权像(T1WI)的SIR呈负相关(r=-0.404,P=0.000),在梗死后1、5d的血清IL-6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SIR呈正相关(r=0.678,P=0.000),脑梗死后1d的血清IL-6与rADC呈负相关(r=-0.826,P=0.000).结论 血清IL-6的增高可能促发了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期间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和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进展性脑梗死102例,按Pullicino公式计算,分为大梗死灶组(32例),中梗死灶组(34例)和小梗死灶组(36例).病情程度按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3组: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2例.稳定性脑梗死组65例,病情稳定,无头痛、头晕及耳鸣等不适.对照组:共印名,来自健康体检者,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人院当时采集肘静脉血(发病6 h内),以后分别在24 h、3 d、7 d、14 d、21 d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对照组采等量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检测.VE-cadherin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0.0软件统计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ANOVA.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急性期升高,发病3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 d下降明显,21 d接近正常对照,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梗死体积大则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重型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于轻型组.结论 血清VE-cadherin浓度与梗死大小、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VE-cadherin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 6 8例 ,分别于发病后 3d以内 (6 8例 )、第 7天 (6 6例 )、第14天 (6 5例 )、第 30天 (6 4例 )采集血标本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NSE水平 ,检测结果与 3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NSE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 3天内、第 7天血浆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 3天内变化最显著 (t值分别为 11 2 9,6 5 4 ;P <0 0 0 1) ;预后不良组血浆NSE水平在 3d内 (12例 )、第 7天 (10例 )、第 14天 (9例 )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5 6例 ) (t值分别为 5 99,3 5 8,2 2 6 ;P <0 0 5 )。 6 6例脑梗死患者第 7天的脑梗死体积与其发病 3d以内、第 7天血浆NSE水平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 0 75 (P<0 0 0 1)。 6 4例脑梗死患者第 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 3天以内、第 7天血浆NSE水平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 1(P <0 0 1)、 - 0 37(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浆NSE水平明显升高 ,血浆NSE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的hs-CRP变化,分析hs-CRP与梗死面积大小,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大梗死组hs-CRP升高,持续时间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越差;与中、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患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hs-CRP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和P-选择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65例脑梗死患者,45例脑出血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及正常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水平分别与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sP-选择素水平还与TN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增高反映脑梗死急性期E-和P-选择素可能在TNF和IL-6的刺激下,参与脑梗死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