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韦中阳 《中外医疗》2011,30(12):78-78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发脊柱脊髓损伤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46例胸腰椎骨科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和后路减压脊柱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 3例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肌力Ⅳ级1例,恢复至Ⅲ级2例,无恢复1例,其余42例不全截瘫均独立行走及恢复正常劳动。结论胸腰段骨折伴发脊柱脊髓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同时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最大限度的为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3.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脊柱骨折,特别是严重脊柱骨折常累及三柱,多伴有脊髓神经功能的损伤。目前,对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手术途径和方法意见不一。单纯后路手术很难解除来自前方的压迫,甚至会加重神经症状和进一步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单纯前路手术减压较后路彻底,但很难达到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的目的。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14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手术术式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50例,分别采取后路、前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前路组、后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均优于前后路联合组(P〈0.05),3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的手术效果临床总结,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按Frankel分级进行6周至2年的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结果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术后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合理地使用内植物,后路和椎弓根固定系统不能治疗所有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前路手术虽然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效果很好,但固定效果并不比后路效果好;对胸腰段三柱骨折的不完全截瘫病人,而且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最佳的手术方案为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结果对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伤后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4):280-28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前路手术治疗97例,后路手术治疗92例,评判术后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无椎体高度塌陷;后路组显示有6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残留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有塌陷。前路脊柱植骨融合率与后路脊柱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 5例、T12 15例、L1 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 3例、T12L1 1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了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骨折在脊柱创伤中占有很高比例,而且常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关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手术入路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本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36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袁小平 《中外医疗》2014,(27):27-28
目的研究分析经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0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前路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上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矫正患者脊柱骨折后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延全 《四川医学》2010,31(11):1681-1682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5例、T1215例、L1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3例、T12L1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了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1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_(11) 5例、T_(12) 15例、L_1 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_(11)和T_(12) 3例、T_(12)和L_1 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2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8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急性期病例的治疗结果,探讨前后路手术及长短节段脊柱复住器的适应证的选择,方法:60例经前路战压植骨,采用Z-plate钢板等内固定,126例后路手术,其中30例采用Harrington长节段复位固定,96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14个月,短节段固定复住效果明显优于长节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疗效满意,固定可靠,无断棒断钉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宜选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对于急性损伤,胸11、12椎骨折,若椎管管径受累未达20%,且后纵韧带较完好时,宜选用后路手术;若椎管管径受累超过20%,且后纵韧带断裂时,应选择前路手术;腰1、2椎骨折,当椎管受累达50%以上,选择前路手术,反之,椎管管径受累小于50%时,选择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本文对 2 35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分类法总结有随访资料的 2 35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 ,手术前后应用Frankel分级法进行对比。以寻求脊柱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2 结果2 35例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 ,平均 3.2年。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X线片原有椎体压缩程度未加重 ,椎体无再移位现象。3 讨论胸腰段是胸、腰椎的移行区域 ,损伤的发生率高。该类损伤患者截瘫可表现为脊髓损伤、马尾损伤、神经根损伤或其他并发损伤 ,必须重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手术选择应根据X线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经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入路手术42例,后入路手术40例。通过X线、CT片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前路较后路手术组时间长、出血量多,椎管清除率及植骨融合率均高;前入路组较后入路组椎体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二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丢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红  刘战立  常山  王艳 《海南医学》2012,23(21):68-69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经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4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随访中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情况来评定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级数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s角的度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均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纠正脊柱骨折后畸形,利于患者术后的活动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32例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另32例采用后路手术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60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7例存在腰背部疼痛。前路手术后3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1例残留腰背部疼痛;后路手术后29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6例残留腰背部疼痛。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途径和方法意见仍不一致,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椎板减压无效,且会加重神经损害和破坏脊柱稳定性.但是国内许多医院仍在沿用这一手术,同时做一些内固定包括"H"骨板,哈氏棒,Luque以及Dick,Steffee,C-D,RF等各种内固定术,从而解决了脊柱的稳定性,也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但是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除脊髓腹侧的压迫因素,从而影响脊髓功能的恢复.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侧前方减压.我科自1994-03~2004-03共收治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30例,均施前外侧减压并植骨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