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抗-HCV的检测试剂对丙型肝炎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设置抗-HCV检测灰区的必要性越来越引起各血液检测的重视。本站2004年开始设置抗-HCV的检测灰区,将抗-HCV检测值位于域值下30%的范围,落在灰区内的样本需重复检测。笔者对抗-HCV检测值落于灰区的24份样本的重复检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ELISA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IV筛查所设灰区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站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抗-HIV有反应性和灰区(0.5≤s/co1)标本,以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其确认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不同s/co情况下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变化。随机抽取20份抗-HIV非反应性标本(s/co≤0.5)做WB确认,确定是否有阳性标本漏检。结果万泰试剂对39991标本检测出有反应性标本26份,灰区22份;丽珠试剂检测出有反应性15份,灰区标本7份;市疾病控制中心共确认5例为阳性;所有灰区标本经确认均阴性;20例无反应性标本确认均阴性。结论试剂厂商提供的s/co值具有较高灵敏度,满足血液筛查要求,但是设置的灰区造成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灰区样本产生的原因和处置方案及临床提示。方法采用5种国产试剂[4种试剂为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种试剂为双抗原夹心法]和1种进口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抗HCV抗体,结果不一致且在灰区范围内的样本再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确认,并对RIBA测定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CV RNA。对12例处于窗口期的特殊样本分析HCV RNA的拷贝数和基因型。结果除F试剂外,其他5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的复检阴性符合率均≥90%;复检阳性符合率随着初检S/CO值的增大而增高,当S/CO值15.01时,6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的复检阳性符合率均95%。采用6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分别检测36例灰区样本,单种试剂检测的假阴性率为27.8%~94.4%;2种国产试剂随机组合后检测的假阴性率为8.3%~61.1%;2种国产试剂加进口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降至5.6%~22.2%;2种国产试剂加国产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降至2.2%~13.9%。6种试剂检测12例特殊样本抗HCV抗体的结果为阴性或部分处于厂家规定的灰区范围内,RIBA确认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而HCV RNA为弱阳性。12例特殊样本中有8例RNA基因分型为1b型,4例为无分型。结论对于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灰区结果,建议至少采用2种不同的初筛试剂组合对样本进行复检;必要时可引入双抗原夹心法或进口试剂作为复检的补充。为减少窗口期样本的漏检,建议将HCV RNA检测作为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HCV分片段试剂在辅助诊断HCV感染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常规初复检抗HCV不符的临界样本31份,用抗HCV分片段酶联免疫检测试剂进一步检测抗HCV C、NS3、NS4、NS5、膜高变区1(HVR1)抗体。结果31份初复检不符临界样本分片段检测结果为4份阳性(12.90%),10份不确定,即仅1个抗原片段阳性(32.26%),17份阴性(54.84%)。结论对抗HCV初、复检结果不符的临界样本,用抗HCV分片段酶联免疫检测试剂进一步作辅助检测,可降低假阳性,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置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常用的4种国产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简称抗HCV)检测试剂的灰区范围。方法收集抗HCV临床初检阳性样本656例,分别用荣盛、新波、科华和科美4家国产抗HCV检测试剂进行复检,分别计算初检不同S/CO值范围的复检率;选择抗HCV初、复检结果不一致的弱阳性样本338例,采用确认试验[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进行确认,对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以RIBA和HCV RNA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其最佳临界S/CO值。以95%真阳性和95%真阴性S/CO值确定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阴、阳性灰区范围。结果 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阴性复检符合率均90%,S/CO值均12.01;阳性复检符合率均95%。荣盛、新波、科华及科美4种国产试剂检测抗HCV的最佳临界S/CO值分别为1.31、2.48、3.22和4.32。分别以95%真阳性率和95%真阴性率确定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阳性和阴性临界值,得出荣盛、新波、科华及科美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S/CO值的灰区范围分别为0.6~1.3、0.7~2.5、0.7~4.0和0.7~4.3。结论确认了上海地区4种常用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最佳临界S/CO值,为临床提供了4种抗HCV检测试剂的灰区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梅毒特异性抗体设置灰区的意义。方法献血者标本经ELISA试剂初复检,以Cut off值上下20%为灰区,初复检OD值落在灰区的标本经原批号试剂双孔复测并用TPPA试剂进行确认试验。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3 568份,有176份标本OD值分别落在新创和万泰两种ELISA法试剂设定的灰区内。用新创试剂对89份灰区标本双孔复测,检出36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32例阳性,53份阴性标本经确认51例阴性。用万泰试剂对87份灰区标本双孔复测,检出38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34例阳性,49份阴性标本经确认47例阴性。结论灰区标本双孔复检后呈一阴一阳结果时应进行确认试验。对双孔复测后OD值仍处于低值灰区的标本,应按阳性结果进行淘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LISA方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抗-TP灰区设置的合理性。方法本站采用2种ELISA试剂对2016.1.1—2017.12.31无偿献血者标本分别进行抗-TP检测,检测结果s/co≥0.5的标本进行同种试剂双孔复试,双孔中至少有1孔结果仍为s/co≥0.5的标本做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以TPPA的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不同s/co情况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变化。对225份双试剂检测阴性(s/co0.5)标本做TPPA确认,确定是否有阳性标本漏检。结果新创试剂对21 874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抗-TP阳性116份,灰区标本6份;丽珠试剂对21 874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抗-TP阳性125份,灰区标本11份;用TPPA试剂对ELISA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确认,确认出105例阳性结果且2种厂家ELISA检测结果均阳性,无漏检;17例灰区标本经TPPA确认均阴性;225例阴性标本确认均阴性。结论试剂厂商提供的CO值具有较高灵敏度,满足血液筛查要求,对抗-TP应不设灰区不会造成漏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LISA检测的灰区设置以及如何利用检测值/临界值(S/CO比值)对献血者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48 466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中双试剂检测有反应性的241份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的反馈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灰区调整前后,抗-HIV的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IV检测双试剂有反应性的46份标本中,确证阳性39份,确证阴性5份,不确定2份。195份单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标本中,确证阴性192份,不确定3份。确证阳性标本的S/CO值明显高于不确定和阴性标本的S/CO值。结论根据ELISA筛查反应性不同强度(S/CO比值高低)的确证结果合理设置灰区范围,有助于献血者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 cAg)醇免检测试剂用于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用抗HCV抗体和HCV cAg酶免检测试剂平行筛查血液,对HCV抗体阴性样本用Chiron Procleixa TMA系统检测HCV RNA.结果 1 762份无偿献血者样本中,抗HCV阳性12份(0.68%),HCV cAg阳性10份(0.57%),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抗HCV及HCV cAg同时阳性4份(0.23%).1 750份抗HCV阴性样本中,其中HCV cAg阳性样本6份,HCV RNA全为阴性.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增加HCV cAg检测,对降低HCV的输血传播危险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灰区设置的必要性及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淘汰与归队的相关问题。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元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对ELISA检测HBV、HCV单试剂反应性及灰区标本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85 558例标本中共检出HBV阳性703例,HCV阳性362例,其中HBV单试剂阳性401例,占比57.04%,HCV单试剂阳性247例,占比68.23%,HBsAg灰区171例,抗-HCV灰区115例。对ELISA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后,共检出HBV DNA反应性标本6例,未检出HCV DNA反应性标本。结论 ELISA检测HBV、HCV单试剂阳性,其假阳性率较高,采供血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献血者淘汰及归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1种3代抗-HCV酶免试剂(ORTHO HCV 3.0 ELISA试剂)2种孵育试验过程在血液筛查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留取常规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检出的抗-HCV反应性的血液标本180(人)份作HCVRNA检测,并用RIBA和不同于血站常规抗-HCV筛查的酶免试剂作抗-HCV复测;依据ORTHO HCV 3.0 ELISA检测试剂说明书中的长、短2种孵育检测程序,同时作对比检测。结果 180份初筛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6份ORTHO HCV 3.0 ELISA 2种检测程序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5份为短孵育试验反应性、11份为长孵育试验反应性,短孵育试验漏检2份被确证抗-HCV阳性标本。ORTHO HCV 3.0 ELISA试剂的长孵育检测程序灵敏度高于短孵育试验程序,2种试验程序的S/CO值分布没有差别,但RIBA不确定标本其S/CO值分布在一定的灰区范围内。结论在献血人群血液筛查中,采用具有更高灵敏度的长孵育酶免程序和设定合理的结果判定灰区,有助于预防输血传播HCV,提高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直接影响血液检测结果。尽管试剂厂家对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抗-HIV ELISA检测试剂的假阳性问题仍比较突出,现将本站2008~2009年抗-HIV初筛阳性样本和CDC确证实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样本来源2008~2009年本站无偿献血标本25 879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血袋辫血与试管样本在国产ELISA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复试结果的差异及漏检情况,评价辫血复试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血站2014年7月1日~2018月11月30日HBsAg,抗-HCV,HIV Ag/Ab和抗-TP项目初筛反应性样本的复试结果,按不同试剂厂家进行分组,分析辫血与试管样本检测结果(S/CO值)的差异和漏检情况。结果 不同试剂间辫血与试管检测结果的总体差值范围是-0.144~0.514(中位数),其中辫血在抗-HCV万泰组的S/CO值大于试管样本(Z=4.806,P=0.000),在其余试剂组的S/CO值均小于试管样本(Z=2.21513.332,P<0.05); S/CO值为0.9~2.0的弱阳性样本中,辫血的检测值低于试管的范围是0.016~0.651(中位数),相对于试管的漏检率为7.41%~60.67%,其中偏差最大的是HIV Ag/Ab万泰组,检测值偏差的四分位数和漏检率分别为0.651(0.206,0.886)和60.67%; 辫血在抗-TP新创试剂检测中,设置灰区(90% cutoff)后的漏检率33.71%低于不设灰区漏检率48.31%(χ2=3.925,P=0.048),但其它9种试剂组设置灰区不能降低辫血的漏检率(χ2=0.0003.065,P>0.05)。结论 血袋辫血进行ELISA的检测值普遍低于试管样本,在不同试剂或项目的检测结果偏差和漏检程度不同; 血站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使用辫血复试需谨慎对待,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血液复试流程或灰区设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于本院手术和输血治疗的1 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LISA法抗-HCV检测结果将患者标本分为:A组:阴性(S/CO0.3)240例;B组:灰区(0.7≤S/CO1)902例;C组:弱反应性(1≤S/CO3.8)20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FQ-PCR复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B组灰区和C组弱反应性标本中,FQ-PCR复检分别有41例(4.54%)和172例(83.49%)HCVRNA浓度1 000 IU/ml;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灰区HCVRNAFQ-PCR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弱反应性HCVRNA FQ-PCR阳性率与单试剂弱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抗-HCV为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CV RNA阳性标本漏检和误诊,采用FQ-PCR检测对于HCV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九江地区献血者丙肝ELISA检测不合格标本,了解丙肝试剂的使用情况,探讨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的必要性和单试剂检测阳性献血者的回归问题。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地区无偿献血标本用2种丙肝ELISA检测,阴性标本再进行核酸检测,单试剂阳性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丙肝确认试验。结果 2种抗-HCV ELISA试剂不相符合率高达53.88%(125/232),但2种试剂无统计学差异;125份单试剂阳性的标本中有5份(4.0%)确认试验为阳性。结论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有必要性,但设置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抗-HCV 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标本假阳性高,我们应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和回归的方案,既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IV检测情况,为检测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本血站2007-2015年未开展核酸检测之前的HIV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07-2015年HIV检测判为不合格比率为0.783%,2种试剂或者其中1种试剂检测结果 S/CO值≥1送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确认阳性率为0.077%。结论本站无偿献血者HIV检测不合格比例远大于确认阳性占检测总数比例,灰区设置范围过大,双孔复核判读规则缺乏依据,检测结果处灰区的血液报废过多,献血者流失较大,低危招募血液无明显效果,血站亟待研究检测判定及血液招募策略,合理设置HIV检测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探讨实验室ELISA中灰区范围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 942例患者抗-HCV筛查结果,比较抗-HCV与HCV-RNA及临床确诊丙型肝炎患者间的关系;以初筛S/CO值在0.4~2.0范围内的标本为灰区样本,进行不同厂家试剂复检及HCV-RNA检测,探讨设置抗-HCV检测灰区范围的必要性。结果抗-HCV筛查阳性率0.61%;31~50岁阳性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10时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符合程度高,S/CO≥3.8时抗-HCV与临床确诊丙型肝炎符合程度高。灰区样本的阳性率0.38%,双试剂双孔复检后阳性率0.20%和0.05%。结论抗-HCV筛查阳性率在不同地域、性别及年龄段存在差异;S/CO值越大,HCVRNA阳性率越高,与临床丙型肝炎的确诊符合程度越高,而抗-HCV筛查落在灰区范围的样本应复检并检测RNA,以减少实验室漏检或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抗-HCV EIA法、WB法与HCV RNA检测分析的符合性,选取适合高危人群的HCV实验室诊断策略。方法使用2种EIA试剂进行筛查试验,初检阳性者用另一种抗体试剂复检和用FQ-PC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抗体复检阳性的样品用HCV WB检测试剂进行确认。结果血清学试验115份样本初检结果阳性108份,阴性7份;对初检阳性者进行复检,结果阳性90份,阴性18份。复检阳性者使用WB确认,89份阳性,1份不确定;EIA抗-HCV结果S/CO≥3.8有71份,与WB阳性符合率为98.6%。EIA复检阳性样本中HCV-RNA检出率为82.22%,复检阴性样本中有HCV RNA的检出率为77.78%(14/18)。结论抗-HCV并不与HCV RNA同时出现。吸毒人员HCV感染的检测,在EIA筛查基础上,对阴性样本检测HCV-RNA,阳性样本用WB试验进行确认,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RT-PCR分析两厂家ELISA试剂检测血液抗-HCV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用两厂家ELISA试剂对血液抗 HCV检测的实际效果。方法 应用两厂家ELISA抗 HCV试剂检测 70 0 0份献血者样本 ,并对阳性的 4 2份血样用RT PCR技术用HCVRNA分析。结果 用两厂家试剂(ELISA法 )同时检测血液抗 HCV ,可提高抗 HCV阳性的检出率 36 %~ 4 3% ;用PT PCR技术对ELISA法检测抗 HCV阳性结果进行确证 ,证实两次检测可提高HCV检出率 31%~ 4 1%。结论 用两厂家ELISA法试剂初复二次检测血液的抗 HCV能提高对HC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现已成为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如何提高献血者血液抗-HCV检测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倍受大家的关注。不同试剂厂家抗-HCV检测试剂对丙型肝炎检测结果有明显不同。本文对献血者标本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抗-HCV检测,同时设置了抗-HCV检测的灰区,将灰区定位阈值下30%的范围,并对灰区标本用相同试剂重复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