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叶文 《吉林医学》2009,30(17):1971-1972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用药。方法:对2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0.05);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以冠心病易患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避免易患因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瓶)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对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0.05)。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中青年AMI患者性别发病原因,症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研究。结果中青年AMI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急,多有明确诱因,少有先兆,发病时有典型持续剧烈胸痛。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阳性家族史和长期酗酒。结论对中青年人AMI时预防应强调早期行为干预,去除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3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青年(<4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预防中青年AMI的过早发生。方法对30例年龄<40岁的AMI组和52例年龄>70岁AMI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从性别、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AMI男性多见,为29例(96.67%),其中吸烟14例(46.67%)及有高血压或冠心病家族史者7例(23.33%),与老年组AMI类似。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22例(73.33%),高脂血症20例(66.67%),发病时有典型症状胸痛症状者29例(96.67%),明显高于老年组AMI。有高血压病史者3例(10%),有心衰者1例(3.33%),明显低于老年组AMI。结论中青年AMI男性多见,高脂血症、酗酒、劳累为危险诱发因素,症状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重视青年患者的调脂治疗可预防中青年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4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45岁,女性≤55岁)8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72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男性(95.5%)、吸烟者所占比例(76.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独立相关;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9.4%)明显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28.7%),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比例(24.7%)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45.7%)。结论 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韩宁 《吉林医学》2013,(36):7635-7635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的一些主要特点。方法:选择因胸闷或胸痛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每组30例,比较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中青年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和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青年组AMI患者多出现狭窄较小病变和次全闭塞,出现全闭塞的几率较小,钙化病变较少,老年AMI患者多表现为全闭塞和局部血栓,且冠状动脉出现钙化病变者多见。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吸烟饮酒的情况,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阶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点的分析,能及时预防和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降低病死率。方法: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138例患者分为30~59岁和60~85岁两组。对其症状特点,诱发因素,危险因素,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30~59岁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多有诱因;60~85岁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高血压病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的危险因素;两组死亡率差别不大。结论:60~85岁组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趋于年轻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发病诱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预后的认识,从而加强防治。方法:将确诊为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分为青年组和非青年组,对其危险因素、发病诱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吸烟率高于非青年组;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非青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青年组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发病诱因,以大量吸烟、饮酒最常见,其次为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过度疲劳等。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前降支多见;非青年组多支病变多。青年组近期预后,机械并发症、心功能恶化、死亡率低于非青年组。结论:青年患者危险因素以吸烟为主,有明显诱因,单支病变多见,临床转归好于非青年组。  相似文献   

9.
张德民 《中外医疗》2009,28(30):62-6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水平、给予及时抢救、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6例老年AMI患者发病原因,症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研究,对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36例老年患者初发症状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半数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时可无胸痛、而以上腹痛、意识障碍、休克、胸闷气急为主要表现,个别牙痛突出,因而误诊率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心脏并发症多,且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并发症也相当常见,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AMI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急,多有明确诱因,少有先兆,发病时有典型持续剧烈胸痛。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阳性家族史和长期酗酒。对AMI时预防应强调早期行为干预,去除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出现的急性腹痛和意识突然改变以及牙痛,应常规立即作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鲁玉芬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04-105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预后等情况。结果造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诸多因素中以长期吸烟最为重要,临床表现以胸痛、濒死感、胸闷为主,心电图改变部位以广泛前壁最为多见,本组病例给予绝对卧床休息、饮食调整、吸氧、硝酸酯类药物口服、抗凝治疗等措施后好转68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死亡率为5.6%。结论中青年心肌梗死与老年不同,提高对中青年心肌梗死诱发因素、临床特点的认识可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田洁  魏双超 《当代医学》2010,16(34):53-54,1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CCU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所有AMI患者共101例,其中青年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中老年87例(男性53例,女性34例),将中老年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发病男性多见,其次为吸烟者,但与中老年组比较,大量饮酒与青年人AMI更为密切(P〈0.05)。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中老年组多(P〈0.05),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中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既往冠心病史有关(P〈0.05),心功能下降多见(P〈0.05),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病死率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大量饮酒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李曾玉  王永东  余清 《医学综述》2014,(10):1897-189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双流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1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探讨青年AMI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AMI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青年组患者抽烟、酗酒以及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的人数显著多于老年组(χ2=8.271,3.877,7.356,P<0.05),而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人数显著少于老年组(χ2=8.749,3.906,P<0.05)。青年AMI患者发病时发生心绞痛的人数较老年患者少,发生典型胸痛者较老年组多;青年AMI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人数均少于老年患者;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酗酒史、糖尿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AMI发病与老年患者有明显不同,吸烟、酗酒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是青年AMI患者的高危因素。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青年人A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1例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的AMI病人,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60岁,n=70)和老年组(≥60岁,n=131),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资料。结果AMI老年病人较中青年病人更容易发生院内死亡和心力衰竭(P < 0.05);中青年组病人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高于老年组(P < 0.05~P < 0.01),脂蛋白a低于老年组(P < 0.05)。中青年组病人冠脉以单支血管病变、低Gensini积分为主,术中发生无/慢复流的概率低;老年组病人冠脉以多支血管、钙化病变、高Gensini积分为主,术中容易出现无/慢复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中青年AMI病人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更高,冠脉病变以单支、低Gesini积分病变为主。老年AMI病人冠脉病变以弥漫性长病变、钙化病变为主,术中容易发生无/慢复流。  相似文献   

14.
刘洁 《中外医疗》2016,(18):13-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与否将患者分为并发组32例和未并发组60例,回顾性分析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32例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既往有脑梗死、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均是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可能危险因素除心肌梗死相关面积、部位及病变支数外,包括既往有脑梗死史、心肌梗死史、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内科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各60例,对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病死率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同样也能有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危险因素及观察叶酸对血浆同型半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岁的AMI患者21例列为中青年组,〉50岁的AMI患者30例列为老年组,分析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危险因素。对51例AMI患者应用叶酸治疗12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血浆Hcy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1.636)、高Hcy血症(OR=1.554)、大量饮酒(OR=5.556)、大量吸烟(OR=14.006)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4.765)等因素与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有关。②叶酸治疗12周后,中青年组Hcy下降幅度与老年组Hcy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AMI组高Hcy血症患者治疗前后Hcy下降幅度为(11.19±3.18)μmol/L,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高Hcy血症是中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叶酸可显著降低AMI合并高Hcy血症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进而减少AMI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对26例<50岁及61例>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中6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探讨中青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结果表明:老年组比中青年组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老年组临床多有心绞痛;中青年组急性心力衰竭较老年组高,心肌梗死发作多有明显诱因,始大量饮酒,超负荷运动等;病死率两组相似。提示中青年人AMI的高危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病因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据TOAST病因分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为最常见,两组小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青年组脑梗死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中青年组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疾病、吸烟及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 1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0岁)男性多于女性,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大小改变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正常。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基本一致,症状多不典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重构者较多,心功能多降低。40~74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不明显,预后较好。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明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