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腭裂手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2组。K组:给予氯胺酮6-8mg/kg+丙泊酚2mg/kg诱导插管,术中丙泊酚4-10mg,(kg·h)麻醉维持。S组:给予七氟烷8%面罩吸入+瑞芬太尼0.5μg/kg缓慢静注诱导,术中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七氟烷1~1.5MAC(2%~5%)维持。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2组诱导插管均顺利。K组诱导后患儿心率显著增快(P〈0.01)、血压下降(P〈0.05),插管及分离腭瓣时仍保持较快心率(P〈0.01),与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组在诱导后患儿心率、血压有所下降(P〈0.01),但插管和分离腭瓣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术后S组患儿自主睁眼和拔管的时间显著早于K组(P〈0.01),而发生躁动病例多于K组。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舒适、平稳地满足小儿腭裂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孙强  俞燕  吴波 《口腔医学》2010,30(7):418-419,439
目的 观察老年口腔恶性肿瘤手术麻醉维持期联合使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40例老年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S组,每组20例。P组全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S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手术开始后1h、3h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术中两组均能维持血压和心率稳定,S组血压略低于P组(P<0.05)。术后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大于P组(P<0.01);S组清醒时间小于P组(P<0.01);两期组苏醒躁动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苏醒期均未发现恶心呕吐。结论 老年口腔恶性肿瘤手术麻醉维持期使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是安全可行的,能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不增加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靶控输注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2种镇静方法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 将60例接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n=30)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30)。P组:滴定法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改良OAA/S评分3分时进行手术。PR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目标浓度为1 ng·mL-1,滴定法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改良OAA/S评分3分时进行手术。采用Houpt行为治疗效果评分评估2组患儿术中配合情况,记录2组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Narcotrend指数(NI),以及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及药物输注情况。结果 Houpt行为治疗效果评分PR组优于P组(P<0.05)。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PR组低于P组(P<0.05),心率、血压及NI值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抑制和顺行性遗忘的发生率,PR组高于P组(P<0.05)。结论 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和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这2种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在吸氧状态下,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优于异丙酚镇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氧化亚氮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小儿颌面外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40例ASAⅠ~Ⅱ级颌面外伤手术患儿,年龄1~4岁,包括舌部外伤,软腭或硬腭外伤,面部外伤。随机分为2组。K组:给予氯胺酮5mg/kg~8mg/kg肌肉注射+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0.15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术中丙泊酚5mg/(kg.h)~10mg/(kg.h)静脉麻醉维持。S组:给予七氟烷8%面罩吸入+维库溴铵0.1mg/kg~0.15mg/kg缓慢静注诱导,术中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及氧化亚氮和氧气,氧化亚氮1L/min、氧气1L/min,七氟烷1.2~1.5MAC(3%~4%)维持。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 2组诱导插管均顺利。K组诱导后患儿心率显著增快(P〈0.01)、血压下降(P〈0.05),插管及术中清创时仍保持较快心率(P〈0.01),与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组在诱导后患儿心率、血压有所下降(P〈0.05),但插管和术中清创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术后S组患儿自主睁眼和拔管的时间显著早于K组(P〈0.05),但发生躁动病例多于K组。结论七氟烷复合氧化亚氮麻醉能较舒适、平稳地满足小儿颌面外伤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因先天性唇腭裂在汉堡大学艾本德附属医院行修补术的婴幼儿96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单用氯胺酮实施麻醉,试验组利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实施麻醉.从血压、心率及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院共为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行唇腭裂修复术 1 8例 ,现将围麻醉期管理方法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腭裂修复术 1 5例、唇裂修复术 3例 ;男 8例、女 1 0例 ;年龄 5个月~ 1 2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之种类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7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4例、法洛氏四联症 2例、多瓣膜狭窄及闭合不全 2例、动脉导管未闭 1例、右室肥大 1例、右位心 1例 ;同时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5例、多指趾畸形 3例、脑瘫 3例、小颅畸形 2例。术前已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5例。ASA分级Ⅱ~Ⅲ级。心功能均在Ⅰ~Ⅱ级。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七氟烷诱导术后苏醒烦躁的影响。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0例,ASAⅠ级,3~8岁,体质量15~26kg。实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2组患儿入手术室前根据改良耶鲁术前焦虑分级表评分,肌内注射盐酸氯胺酮后入室诱导,调节七氟烷浓度,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ng/ml,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于40~60,2组术毕前10min调节瑞芬太尼至1ng/mL,七氟烷浓度0.8%(结束时关闭)。对照组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实验组入苏醒室5min后停用。根据小儿麻醉苏醒烦躁量表及改良CHEOPS表,对小儿烦躁及疼痛情况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小儿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术后烦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减少小儿七氟醚诱导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烦躁。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腭裂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先天性腭裂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Ⅰ~Ⅱ级先天性腭裂修补手术患儿50例,患者年龄3.5~1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5例。入手术室后均肌注氯胺酮4~10mg/kg。麻醉诱导:试验组用瑞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2mg/kg;对照组用芬太尼2.5μg/kg,异丙酚1~2mg/kg,2组肌松剂均用维库溴铵0.1mg/kg,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维持:试验组用瑞芬太尼、异丙酚持续泵注,对照组用芬太尼、异丙酚持续泵注。2组均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连续监测ECG,HR,BP,SpO2.;分别于手术前1d(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10min(T3),气管拔管后5min(T4)自静脉采血,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gⅡ)水平;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T1比较2组T2、T3时HR,SBP,DBP和AgⅡ水平均降低(P<0.05);2组间T2、T3时HR、SBP、DBP、SpO2,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麻醉时间R组长于F组,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能更有效抑制先天性腭裂患儿手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唇腭裂患儿术前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对术前紧张情绪、父母分离焦虑、面罩接受程度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唇腭裂修复术患儿120例,年龄6月~3岁,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30?min经鼻滴入生理盐水?0.02?mL·kg-1,B组滴入右美托咪定2μg·kg-1。观察和记录患儿入睡时间、术前镇静评分、分离焦虑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接受度评分和术后躁动评分。结果???B组患儿入睡时间为(10.52±5.34)min。在给药后30?min的镇静评分、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评分、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术后躁动评分中,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婴儿期唇腭裂同期修复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6年9月在哈尔滨儿童医院进行早期同期唇腭裂修复手术的55例3.5~8个月的婴儿单侧或双侧唇腭裂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和创口愈合以及身心发育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量60mL左右,除4例患者由于术后继发出血而输全血治疗外,无其他特殊情况,全部病例顺利康复。对其中35例患儿跟踪随访1.5~6年,所有随访患者体格发育正常,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1例患儿无明显腭裂语音。结论在手术技术熟练和麻醉、监护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婴儿期进行腭、唇裂同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也大大降低了患儿家长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腭裂整复术的时间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13岁以上的非综合征性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为试验组,根据腭裂整复术的时间将其分为4岁前行腭裂整复术、4~7岁行腭裂整复术、7岁后行腭裂整复术。另选择38例年龄和性别与试验组相当的无裂者为对照组。通过测量颅颌面三维方向的26个指标对4组的面部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岁后行腭裂整复术者较4岁前行腭裂整复术者ANS点突度(Ba-N-ANS,Ba-ANS)大,Y轴角小,7岁后行腭裂整复术者较4岁前行腭裂整复术者上颌骨矢状向长度(A-PMP)及上颌基骨矢状向长度(ANS-PMP)大,7岁前修复腭裂者下面高(ANS-Me)较无裂者小,7岁后修复者与无裂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上颌骨生长发育期间的腭裂整复手术都会对患者上颌骨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晚行腭裂整复术者较早行腭裂整复术者有较好的下面高、上颌突度、上颌矢状向长度和下颌骨生长方向,即较晚行腭裂整复术者有较好的颅面部矢状向形态。  相似文献   

14.
15.
胎儿唇腭裂手术无瘢痕愈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胎儿唇腭裂手术有无瘢痕愈合、无继发畸形、诱导颅面正常愈合的优点。关于胎儿唇腭裂手术无瘢痕愈合的机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双侧唇裂或(和)唇腭裂一期整复后,尽管修复了唇裂或唇腭裂,但仍有诸多畸形存在,如鼻尖低平、鼻小柱短小、双侧鼻孔不等大对称、鼻翼塌陷、鼻堤缺失;上唇过紧、人中  相似文献   

17.
唇腭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畸形,需要进行正颌外科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常规正颌外科手术和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常规正颌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是Le Fort Ⅰ型截骨术,适用于轻至中度的上颌后缩畸形,有时还需要配合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和颏成形术,以进一步改善面型和咬合关系。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可采用外置式或内置式牵引器进行,截骨线可根据治疗需要采用Le Fort Ⅰ型截骨线或上颌前部截骨线。正颌外科和牵引成骨术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应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及医生临床经验,并与患者充分沟通,才能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单侧唇腭裂鼻-牙槽骨塑形后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后的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对31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括关闭牙槽骨间隙、唇牵张及鼻矫形;早期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即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整形术和改良Mohler法单侧唇裂唇鼻畸形同期整复术。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1例唇腭裂婴幼儿经2~3个月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唇裂隙宽度显著变窄(P<0.01),裂隙两侧唇组织适度牵张;鼻小柱延长及鼻塌陷畸形显著改善(P<0.05);牙槽裂隙显著变窄(P<0.01)。术后2例失访,29例患者随访6~30个月,结果显示:上唇和鼻形态俱佳,鼻小柱端正,鼻尖形态改善,双鼻孔、鼻底堤状隆起对称;口腔前庭-鼻腔瘘封闭;27例患者牙槽突裂隙关闭,牙槽骨连续性及稳定性增强并在原牙槽裂隙处有牙萌出,其中13例牙槽嵴高度、宽度及厚度不足;2例仍有1~2mm的牙槽裂隙。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为了获得理想的唇鼻形态及完整稳定的牙槽骨,术前进行鼻-牙槽骨塑形和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是值得采用的序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