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识别高危患者、消除应激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丽敏 《临床医学》2010,30(2):123-12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方法、观察项目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3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人观察其意识状态、出血量、血压、脑压、脑温等指标,并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密切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抑酸剂及止血药物、输血等措施是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措施。结论通过早期干预和处理,可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损伤前进餐与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以便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损伤前进餐与空腹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为损伤前空腹,观察组30例为损伤前进餐,两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测两组患者的胃液隐血试验、胃液pH值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液隐血试验、胃液pH值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损伤前进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更易并发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4.
应激性溃疡是由严重应激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包括糜烂、溃疡、出血等,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91%,出血发生率为40%~80%,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者病死率则高达50%~60%。因此,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步骤。本院于2007年8月~2009年7月对收治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即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早期采用持续均匀鼻饲能全力,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留置胃管护理干预对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入院后即留置胃管,监测胃液pH值、胃液隐血试验、及早行鼻饲流质、有胃潴留者行胃肠减压。对照组入院后24 h常规留置胃管。结果:实验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留置胃管,并对其给予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过对84例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认为,早期开展胃肠内营养,并同时做好鼻饲的护理,选择正确的胃肠营养,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与传统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明显出血的比例大大下降.结论 早期开展胃肠内营养可预防重度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得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护理干预,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应激性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7.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08-06我科收治的2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化指标,合理的饮食及发生应激性溃疡后的积极护理。结果:237例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72例,占30.3%,经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症状完全消失。结论:积极预防和良好的护理降低了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 者48例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48例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死亡17例,脑挫裂伤并发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明显高于其他类弄的颅脑损伤。结论:应重视做好早期预防,并根据临应表现判断病情变化,尽早确诊,及时进行 有效治疗,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于爱琴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4):2439-244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72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59例治愈,治愈率为81.94%,其中50例在1周内治愈,9例在2周内治愈;死亡7例;6例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预见性护理、早期胃管置入及周到的护理观察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应激性溃疡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高,病情凶险,多数引起消化道出血,甚至继发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奥美拉唑(洛赛克)联合云南白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并观察有无并发应激性溃疡,以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在颅脑损伤后7d内38例,发生第一征象为胃管内吸出咖啡色或暗红胃液40例,呕吐及排柏油样便者20例,处理后出血停止4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8例患者中治愈31例,治愈率为81.58%,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3例。结论: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护理可以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防止病情加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8例重度脑挫伤和1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观察及护理。结果: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早期判断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对昏迷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早期观察及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创伤愈合及康复。  相似文献   

16.
田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891-189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3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后反应,做好腹泻、应激性溃疡、高糖血症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发生腹泻185例,返流40例,误吸8例,高糖血症22例,胃潴留17例,应激性溃疡30例,脱管3例,堵管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探讨多种中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服用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大蒜素胶囊,观察清醒时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患者病情平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昏迷时间缩短.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减轻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性损害,促进意识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3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雪  毛瑞 《天津护理》1998,6(5):187-188
本文围绕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病症及护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30例病历的观察,主张采用下胃管,禁食水,随时监测有无出血,同时鼻饲给药及抗休克治疗,使30例患者无一例死于应激性溃疡出血。并指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是脑外伤常见的合并症,只要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就可以减轻症状,挽救患者生命,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并发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在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在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并发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弱碱性流质饮食联合多潘立酮预防脑卒中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脑卒中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监测的胃液pH值进行分组,pH4.0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1例,pH值≥4.0者为C组(40例)。A组患者进食豆浆、米汤等弱碱性流质饮食饮食并加用多潘立酮10 mg鼻饲干预;B组静脉应用奥美拉唑60 mg静滴,每日2次;C组不用任何药物干预,分别监测14天。对比三组间的胃酸强度、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平均胃液pH值与夜间平均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5.9%(3/51),B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25.5%(13/51),A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同时A组的胃液潜血率与大便潜血率亦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未见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且C组的胃液潜血率与大便潜血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A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弱碱性流质饮食联合多潘立酮干预,可有效中和胃酸,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