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尿素模式鉴别和量化血管通路再循环率,探讨临床再循环影响因素.方法 对150例血透患者监测,于透析1h后由3名护士同时从股动脉、对侧上肢的肘前静脉及体外循环血路的动、静脉采样口抽取血标本.之后降低血流量至120 ml/min.10 s后关闭血泵再次从血路的动脉采样口抽取血标本,依次根据不同采样口中的尿素氮浓度计算再循环率.结果 再循环率分别为股动脉0.15%±2.05%;尿素模式0.09%±1.56%;外周静脉6.94%±2.66%.结论 尿素模式法准确反映再循环率且方法简单;正确的操作流程可有效降低再循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通路再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将40例以动静脉内瘘通路行透析的患者按照再循环率的大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采用尿素模式测定,分析再循环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压>17.1 kPa或动脉压<-13.3 kPa,血流量<200 ml/min,动静脉穿刺针距<8 cm时,再循环率有明显增高.结论检测瘘管功能,正确使用内瘘血管,保持充足的血泵流量对减少通路再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不同血管通路分成两组:内瘘穿刺组51例和中心静脉置管组39例,以血流量250ml/min为基础值,根据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4cm、6cm、8cm、10cm)、不同的动静脉压(以13.3kPa为观察值)采用尿素法监测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值进行再循环率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循环率与血管穿刺间距呈负相关(P〈0.05),与动、静脉压两者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液通路再循环率与内瘘穿刺间距、血流量、动脉引出压力和静脉回流压力相关,针对其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提前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鄢建军  严贺  张南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研究》2012,26(10):894-89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方法]对16例右侧颈内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同时对正接和反接时泵设流量分别为150mL/min、200mL/min、250mL/min、300mL/min、350mL/min进行再循环测定。[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实际流量均能达到150mL/min~350mL/min,且与泵设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接时泵设流量在150mL/min~350mL/min范围内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泵设流量在150mL/min~350mL/min范围内都存在再循环,再循环率(9.49±4.88)%;不同泵设流量时的再循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血流量充足,正接时没有再循环,反接时存在再循环,且不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方法]对16例右侧颈内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同时对正接和反接时泵设流量分别为150mL/min、200mL/min、250mL/min、300mL/min、350mL/min进行再循环测定。[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实际流量均能达到150mL/min~350mL/min,且与泵设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接时泵设流量在150mL/min~350mL/min范围内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泵设流量在150mL/min~350mL/min范围内都存在再循环,再循环率(9.49±4.88)%;不同泵设流量时的再循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血流量充足,正接时没有再循环,反接时存在再循环,且不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上肢移植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12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超声检查证实上肢无合适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且超声提示股部大隐静脉通畅。吻合动脉采用上肢肱动脉或桡动脉,静脉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J形或U形搭桥术式端侧吻合。观察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及移植静脉不同时段的内径,观察血液透析泵控血流量并计算透析充分性。结果所有患者内瘘术后全部即刻畅通,术后未见感染、血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于内瘘术后2.5月血栓形成并堵塞,1例于3月时堵塞。术后15d时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的内径分别为0.48±0.06cm、0.52±0.10cm(配对t检验,P=0.045);透析泵控血流量(内瘘使用1月)为270.8±32.0ml/min,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65±0.19,尿素清除率75.3%±3.3%。手术平均花费为人民币1807元。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上肢内瘘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通畅率高,易于护理操作,透析充分性好,总体费用低,可作为难以建立透析通路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方法对18例人工血管堵塞后患者采用改良血管通路引血端穿刺点,从堵塞的人工血管与肱动脉吻合口下方进针,进入肱动脉,回血端穿刺外周静脉.结果吻合口穿刺与自体内瘘穿刺比较1,2,3年的血管瘤发生率分别为11.11%,30.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并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管理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12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n=60)和研究组(n=60)。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 另开展全程跟踪护理并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干预, 努力规范血液净化操作和血管通路管理, 并定期总结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两组均密切随访观察3个月, 观察血液透析效果, 重点比较两组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护理干预前后尿素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数(Kt/V)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URR、Kt/V明显升高, β2-MG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组间护理前后URR、Kt/V、β2-MG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血尿素氮再循环率(8.39±1.34)%、血肌酐再循环率(8.37±1.50)%分别低于常规组(9.25±...  相似文献   

9.
赵小培  张燕  刘晓东 《护理研究》2013,(26):2901-2902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透析过程中应用改良穿刺方式对移植血管的保护效果。[方法]透析过程中应用改良穿刺方式,即在病人移植血管内瘘上行静脉穿刺以作为体外循环通路的血液出路,在上臂非吻合静脉或四肢其他浅表静脉行静脉穿刺作为体外循环通路的血液回路方法,对本中心2例自体移植血管内瘘和2例人造血管内瘘病人建立体外循环通路,观察对透析血流量、透析充分性、移植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病人透析反应等方面的影响。[结果]4例病人透析血流量为230mL/min~260mL/min,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spKt/V)>1.2,尿素下降率(URR)>70%,平均透析(130.6±10.5)次,平均使用寿命24.25个月,最长使用寿命56个月,无感染、栓塞、内瘘狭窄等相关并发症,透析过程中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穿刺方式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有效避免再循环,延长移植血管内瘘使用寿命,对MHD病人移植血管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标本采集时机的选择,以评估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方法:采用北京中生牌生化试剂对我院透析中心123人次透析后Cr、BUN进行检测,受试对象采集标本时分别采用A方法(减慢/停泵技术采集标本)、B方法(回血后采集标本)。结果:A方法测得的透后Cr、BUN值,不受通路再循环的影响,避免了尿素明显的反弹影响,能比较真实反映透析的充分性。B方法采集Cr、BUN值受尿素反弹的影响,不能满足尿素动力学单纯可变容积模型的严格要求。A方法优于B方法,两种方法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减慢关闭血泵技术采集透后Cr、BUN更能准确反映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具有重复性好,简单易行而且可应用于不同透析环境下不同的透析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