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RA和34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原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R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粒系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微核,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巨大变态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红系早期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2例RA和34例MA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细胞铁染色检查的特点。结果:RA与MA血象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MCV〉100fl,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加。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原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R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粒系核质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粒细胞,红系巨大、微核,淋巴样小巨核细胞。MA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为巨大变态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红系早期巨幼变,分多个小核巨核细胞。结论: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为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对90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呈大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6叶~10叶);骨髓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48例巨幼细胞贫血,多发于青年女性,以长期素食为主要病因,老年人则以慢性胃病居多。使用大剂量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时,应监测血钾,同时给予钾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对90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呈大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6叶~10叶);骨髓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临床上以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在形态学上一般认为MA以骨髓幼红细胞生成和巨变为主要的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是2种不同的疾病。难治性贫血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骨髓中出现红系、粒系、巨核细胞质和量的改变,应用一般抗贫血药治疗无效。巨幼细细胞贫血是以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缓,导致胞核与胞质的发育及成熟不同步,即细胞的巨幼变。但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为了探讨MDS-RA与MA的临床与形态学特征,以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对已确诊的16例MDS-RA患者和34例M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中40例(55.56%)有消化道症状,36例(50.00%)三系血细胞均减少,11例(15.28%)有神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进行鉴别。结论提高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注意高发人群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应该是防治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注重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膳食结构调整、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和巨幼细胞贫血(MA)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治疗性诊断,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MDS-RA与78例MA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治疗性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DS-RA和MA在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但MDS-RA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明显,并且呈多相性,治疗效果差。MA三系血细胞巨变程度明显,且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变化,治疗效果好。结论:对于MDS-RA和MA鉴别困难的病例,要通过其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治疗性诊断综合分析,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42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消化道症状入院16例,以非血液病入院25例,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6例,血清胆红素增高12例,误诊23例。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故易被误诊,骨髓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1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胃肠道疾病和膳食不合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21例(占51.2%)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30例(占73.1%),总胆红素升高17例(占41.5%);误诊13例(误诊率31.7%)对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好。结论:老年人MA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临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治疗同时应注意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细胞形态学分析,为准确诊断MA提供基础。方法:分析30例MA患者的外周血象变化及骨髓中病态粒细胞、病态巨核细胞和可染铁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外周血象除贫血外,二系减少17例,三系减少10例,骨髓象30例都出现形态学的病态变化。结论:应充分认识MA的细胞形态学特征,避免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巨幼细胞贫血,将其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53)。实验室检查患者叶酸(FA)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经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67.16%,对照组Hp感染率为69.81%;Hp阳性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及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有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诱发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能加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