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常规操作是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向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证实导管已固定,再将导尿管末端同集尿袋相连.连接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液外溢并污染床单.笔者先将一次性集尿袋同导尿管末端相连,然后再插入尿管,即操作简便,又避免了污染,便于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2.
曹丹铭  徐爱云 《现代护理》2003,9(12):924-92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 ,常规操作是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 ,向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证实导管已固定 ,再将导尿管末端同集尿袋相连。连接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液外溢并污染床单。笔者先将一次性集尿袋同导尿管末端相连 ,然后再插入尿管 ,即操作简便 ,又避免了污染 ,便于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处理。集尿袋衔接在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曹丹铭!274005山东$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 @徐爱云!274005山东$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双腔无菌尿管不需外固定 ,且不易滑脱 ,已广泛用于临床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导尿管与一次性尿袋常易脱落 ,在搬运患者或为患者翻身时更易脱落 ,我们现在改良了双腔尿管与尿袋的接头处 ,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先将双腔尿管与尿袋的接头处向外返折 0 5cm ,再按常规与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无菌贴膜减少留置导尿管内侧壁菌落数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行留置导尿患者按随机数字事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首次导尿及每次更换集尿袋后,以无菌操作方法使用无菌贴膜将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进行密闭保护;对照组按照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处理.2组均在留置导尿第3、7、10及14天更换集尿袋,在每次更换尿袋时以无菌操作技术于导尿管与集尿袋衔接口内侧壁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并对2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留置导尿管内侧壁的菌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无菌贴膜的应用可减少留置导尿管内侧壁的菌落数,从而降低留置导尿患者上行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胡莉萍 《护理研究》2005,19(2):352-352
护理人员在为病人留置导尿管时,按照传统的方法是先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见尿后妥善固定导尿管,再将导尿管末端与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导尿包中常无血管钳,部分导尿管无自带夹子,因此尿管插入后无法钳夹尿管。如病人烦躁不安、不配合,弯盘内的尿液极易污染床单位。护理人员对留置尿管方法进行小改进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施淑玲  吕宝玉  孙秀芳 《护理研究》2013,27(14):1333-1334
[目的]探讨一次性普通尿袋与一次性抗反流尿袋在留置尿管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留置尿管住院病人按入选病例编号分成两组,单号为试验组,采用抗反流尿袋,双号为对照组,采用普通尿袋,观察两组病人在留置尿管后第3天、第7天尿路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留置尿管<3d病人均未发生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第7天试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短时间留置尿管病人建议使用普通尿袋,可降低病人费用;留置尿管>7d病人建议使用抗反流尿袋,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7.
有膀胱锻炼功能的一次性集尿袋的制作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留置导尿的病人很多,然而导尿管拔出后有时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频等异常情况,其原因多是因为留置导尿管期间未重视训练膀胱功能所致。多数病人留置导尿管期间不进行定时夹管,有夹管的病人所使用的夹管工具不一,有的使用橡皮筋,有的使用一次性集尿袋头段的帽子。  相似文献   

8.
气囊尿管采用硅胶制成,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对组织刺激性小,距离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当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后可将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目前被广泛应用。常见因留置方法不当而造成气囊卡在尿道口,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甚至尿道坏死断裂。应根据病人尿道及膀胱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气囊尿管的结构,以及一次性引流袋的构件,严格无菌操作为病人留置尿管,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上留置导尿的病人很多,然而导尿管拔出后有时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频等异常情况,其原因多是因为留置导尿管期间未重视训练膀胱功能所致。多数病人留置导尿管期间不进行定时夹管,有夹管的病人所使用的夹管工具不一,有的使用橡皮筋,有的使用一次性集尿袋头段的帽子。这  相似文献   

10.
气囊尿管采用硅胶制成,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对组织刺激性小,距离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当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后可将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目前被广泛应用。常见因留置方法不当而造成气囊卡在尿道口,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甚至尿道坏死断裂。应根据病人尿道及膀胱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气囊尿管的结构,以及一次性引流袋的构件,严格无菌操作为病人留置尿管,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工作中 ,对留置尿管的固定 ,以往常常采用输液管别针或一次性筷子把尿袋悬挂在病人床边的方法。用输液管把尿袋系在病人床边 ,不便于尿袋的取下 ,而且也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用别针把尿袋别在病人的床单上 ,随着尿液量的逐渐增多和病人的活动易使别针松脱 ,有可能对病人造成针刺伤。将尿袋挂在一次性筷子上 ,把筷子的一半插在床垫下 ,这样尿袋可以方便取下 ,但尿管容易打折 ,引起尿潴留 ,如不能及时发现还可造成病人的膀胱损伤。近 1年来 ,采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上的截流夹效果良好。方法 :从配制完药液后的加药液导管上取下截流夹…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引流尿液时存在的缺陷在于:①袋体柔软无规则,刻度示数与袋内实际尿量相差很大,计量不准确,给需要严格记录尿量的病人带来误差,影响病情的判断和治疗.②引流袋上的吊环在使用时需要用线绳固定给操作者带来不便.③引流管上无配件:没有调节开关,膀胱冲洗或定时放尿需要用止血钳夹管或折叠引流管的方法阻止尿液流通,同时不能控制流速和流量,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没有侧管,当进行膀胱冲洗、灌注药物、采集新鲜尿液时 需要分离尿管与接头,尿管口径较大与输液管、注射器的乳头不吻合,易漏药物造成浪费及污染,增加病人不满、护士烦恼.没有莫菲氏管,不能很好地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流速和状态.为改善以上不足,我们设计了1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尿液引流瓶.  相似文献   

13.
邓秀华 《护理研究》2005,19(18):1605-1605
临床护理工作中,给病人吸痰是常见的护理操作,特别是气管切开病人,要求护士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吸痰结束后,吸痰连接管在与吸痰管分离后,如何保持连接管相对无菌成为护理人员需思考的问题.经临床尝试,认为每次吸痰后将一次性针头套套在吸痰连接管的接头处,避免连接管长时间暴露,减少了外源性感染的机会.这种方法不但方便,而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4.
李志娜  邓晓玲 《护理研究》2004,18(13):1159-1159
为避免尿路感染,收集无菌尿标本应在尿管远端侧面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以无菌方法抽取尿液。若需大量尿液,则可按无菌操作方法从尿袋获取尿液导尿病人尿标本留取法@李志娜!2640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邓晓玲!2640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15.
张蕊  王本毅 《现代护理》2002,8(12):969-969
随着气囊尿管的广泛应用 ,留置导尿护理日益成为护士们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实践 ,我们对留置导尿的护理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效果比较满意 ,介绍如下。1 在气囊尿管上配上一个调节夹1.1 在搬运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 ,把调节夹关上 ,可防止因尿袋高于耻骨联合时 ,尿液逆流引起的逆行感染[1] 。1.2 当贮尿袋满时应及时倾倒 ,先关闭调节夹 ,再打开尿袋下端开口 ,可防止尿管中的尿液返流入膀胱 ,造成逆行感染。同时也可避免放尿时 ,尿管与外界直接相通 ,减少感染机会。1.3 长期留置尿管者 ,膀胱因无尿液充盈而易挛缩 ,…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8年起对气囊尿管留置导尿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用无菌技术的方法打开一次性导尿包,戴手套,把集尿袋前端与尿管末端连接,润滑尿管前端,放置备用.然后铺孔巾,消毒会阴部,留置导尿管,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 cm,把已备好的10 mL生理盐水注入气囊内,向外稍拉,固定牢靠后,撤去用物,将集尿袋挂于床下的挂钩上.  相似文献   

17.
梁艳彩  杨旭 《现代护理》2006,12(4):368-368
现在临床上进行导尿操作时广泛选用一次性导尿包.导尿包内用物齐全。便于操作。尤其是导尿包内的尿管都配有尿管夹.曾一度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定期央闭尿管的操作。但是我科(骨科创伤中心)因老年卧床病人比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尿管夹的不足.故我科采用体温表外包装帽(以下简称“表帽”)代替尿管夹。夹闭尿袋引流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高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285-3285
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尿管夹,多次开关后出现坏的现象,还有部分厂家制的尿管原本就无尿管夹,此时有很多家属便用纸夹、线绳、胶布等来代替尿管夹.这些方法 各有弊端,纸夹有棱角,易划伤患者皮肤,线绳和胶布使用时繁琐.下面介绍用一次性集尿袋引流管帽做尿管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留置导尿管病人一次性尿袋更换的最佳时间.方法 将120例手术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四组,病人每天更换一次尿袋(每天更换组),病人每3天更换一次尿袋(每3天更换组),病人每5天更换一次尿袋(每5天更换组),病人每7天更换一次尿袋(每7天更换组),于每天更换尿袋或拔除尿管前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法采集4组病人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每天更换组细菌阳性率较高;其他三组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每天更换组外的其他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导尿管病人每天更换尿袋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7 d以内的病人无需更换尿袋(有污染或有尿酸盐结晶除外),既降低了病人的费用,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脉介入术后的病人均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为了避免排泄物污染床单,浸湿被褥,影响病人的舒适性,会在其臀下放置一次性成人尿垫。但临床使用中,由于病人卧位的改变或便盆的反复抽取,均易导致尿垫移位、折叠或不平整,使病人感到不舒适、有皮肤受损的可能或使床单污染。为此,我科采用双面胶带来固定尿垫,避免了以上问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