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截石位摆放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对比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目的为探讨截石位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对传统截石位的摆放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选择截石位手术成年病人14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将托腿板支托病人大腿,托腿板关节端置于窝处;改良方法将托腿板从支托大腿改成支托小腿,避开对窝的压迫,从而防止托板压迫血管和腓总神经。结果传统组手术中踝部大隐静脉压力明显大于改良组(P<0.01);术后传统组病人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改良组;传统组有1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结论改良摆放方法有利于减少截石位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正截石位是妇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手术的常用体位。为了给病人维持体温,又便于术中肢体血液循环的观察,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我科特制作了下肢腿套应用于截石位手术病人,效果明显,得到各外科医生好评。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棉布一块,将其裁剪成80cm×100 cm大小,在棉布的两侧80 cm×30 cm、80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对策。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4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接诊60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及手术资料等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发生压力性损伤单因素,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与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年龄、BMI、麻醉方式及是否有压力性损伤史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手术耗时≥4h、举宫器使用不合理、手术床骶骨受压迫、术中低体温、截石位摆放时机不合理、局部皮肤潮湿因素机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耗时≥4h、举宫器使用不合理、手术床骶骨受压迫、术中低体温、截石位摆放时机不合理、局部皮肤潮湿为引起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很容易因为手术耗时长、截石位摆放时机不合理、局部皮肤潮湿等因素而发生压力性损伤,为改善这一问题,应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尽可能降低此症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5.
手术病人截石位摆置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截石位是较常见的手术体位之一[1],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痔科、妇产科等科室,如直肠癌根治术、直肠息肉手术、膀胱(尿道)阴道修补术、腔内泌尿外科手术,阴茎癌根治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混合痔手术,肛瘘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及产道分娩等。由于该体位在临床的应用中极易引起损伤,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科学的手术体位是将病人安置在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生理功能的位置[1]。因此,有关人员一直在探讨一种既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又能将对病人的损伤降至最低的体位。笔者现就不同截石位摆放方法及其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接受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为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 60 例收治的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或者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0 例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 30.00%。不同皮肤状态、漏尿频率、手术时长、是否存在骶尾部压迫、举宫器使用是否得当、截石位摆放时机是否准确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潮湿、存在骶尾部的压迫、举宫器使用不得当、漏尿频率高、截石位摆放时机不准确以及手术时长长是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妇科截石位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和手术因素有关,临床应针对相应的因素实施预防性措施,以减少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通过骨性指标测量指导手术中放置截石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进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放截石位;试验组在测量患者的股骨长度,角尺测量两大腿间、小腿与大腿间、搁脚板与搁脚架之间角度的基础上,根据测量结果指导截石位肢体位置的摆放.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后即时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术后3 d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术后即时,试验组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出现脚麻、活动受限和皮肤受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骨性指标的测量,为截石位的摆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改良传统截石位的摆放方法,探讨不同截石位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36例为实验组,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的摆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术中应用传统截石位的摆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与体位有关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例(0.74%)发生皮肤压疮;对照组有9例(6.25%)发生皮肤压疮,5例(3.47%)发生下肢胀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截石位摆放方法有利于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应引起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重视。护理风险主要包括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社会的高期望、护理人员的配制及管理方面的因素。本文对存在的护理风险作出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流产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高危人工流产相关高危因素,减少高危人工流产人群,促进女性生殖健康。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该院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女性3 360例,对其中1 120例高危人工流产女性回顾性分析高危因素。结果高危人工流产女性占同期人工流产女性的33.33%,首位高危因素是重复流产,占49.46%,其次是剖宫产术后,占38.57%;已生育女性中存在高危因素占67.68%,未生育女性中存在高危因素占36.43%,有高危因素但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占49.82%。结论高危人工流产是目前计划生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其现状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对策减少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483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发生MARSI例数和损伤类型,依据是否发生MARSI将患儿分成MARSI组61例和未发生MARSI组422例,记录患儿温箱、胎龄、抢救台、出生体质量、潮湿多汗、蓝光治疗、感染、留置胃管、禁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水肿及皮肤干燥情况,对影响患儿发生MARSI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儿皮肤受损类型依次为表皮剥脱伤(6.21%)、皮肤撕裂伤(3.73%)、接触性皮炎1.45%。蓝光治疗、留置胃管、出生体质量<2200 g、胎龄<30周及皮肤干燥为患儿发生MAR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新生儿MARSI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多,医护人员应采用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强防范,以降低新生儿MAR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以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收集3年精神科风险性因素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三方面的原因导致产生风险,一是病房环境和设施不当,二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且操作不够熟练,三是精神科患者自身原因。结论:应该从医院环境及设施、医院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的教育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食管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120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观察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16例,发生率为13.33%,年龄越大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越高,合并糖尿病慢性病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术前嗜酒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高。结论:年龄、术前嗜酒、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引起老年人术后认知障碍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可预防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方法对护理风险因素存在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包括营造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氛围、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加强监控等措施。结果护士的风险意识明显提高,全院的护理纠纷及一般差错明显减少,无严重事故发生。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从而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发展及护理学科内容的日益更新,如何做好护理带教工作,提高带教质量。更好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技术、医德、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护理工作者,已成为临床带教面临的新课题。所以,为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确保护生实习质最,对影响护理带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影响护理带教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发展及护理学科内容的日益更新,如何做好护理带教工作,提高带教质量,更好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技术、医德、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护理工作者,已成为临床带教面临的新课题。所以,为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确保护生实习质量,对影响护理带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1影响因素分析1.1带教老师1.1.1授课能力差,带教方式陈旧年长的护士大多学历低,知识老化。当今是高科技时代,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操作方面的改进,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带教老师如不提高自身素质,将无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