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固定方法,预防或减少导管因固定不当引起意外拔脱或其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两年来的1638例次颈内静脉穿置管的固定方法及效果。结果无创固定中粘贴法的导管意外滑脱率显著高于有创固定的缝合法(7.02%VS2.34%),但同属无创固定的绕颈缚扎法比有创固定还牢靠,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绕颈缚扎法是固定颈内静脉导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内静脉置管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快捷、刺激小、方便、高效、持久的特点,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右颈静脉因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常作为首选。而对换药材料,消毒剂的选择,临床上多主张用透明敷贴、2%碘酒、75%酒精,极少主张用安尔碘及无菌纱布更换,本文针对上述不同换药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对比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喷雾消毒和涂擦消毒的效果。方法 2013年5月-6月选取颈内静脉置管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先喷雾消毒,再打开颈内静脉穿刺包铺手术巾穿刺;对照组采用先打开颈内静脉穿刺包后涂擦消毒,再铺手术巾穿刺。两组分别在消毒前后进行皮肤采样,并就采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消毒后细菌数均为0cfu/cm2(P〉0.05),在穿刺后皮损情况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毒液用量、消毒时间、操作时间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需颈内深静脉置管的患者,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喷雾消毒与涂擦消毒后检测结果均合格,两种消毒方式效果无明显差异,且喷雾消毒所用消毒液量明显比常规涂擦消毒少,操作所用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周瑛  张军杰 《全科护理》2014,(19):1790-1790
[目的]观察两种敷料固定颈内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将169例全身麻醉术后颈内深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6例,观察采用3MTegadermTM1685透明敷料,对照组采用3M4008透明敷料。比较两组导管敷料维持时间、发生卷边和松脱情况。[结果]观察组敷料更换后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卷边或松脱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后颈内深静脉置管病人采用3MTegadermTM1685透明敷料进行固定的效果优于4008透明敷料固定。  相似文献   

5.
颈内静脉置管输液快捷、高效、留置时间久,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文献[1]报道,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因此妥善固定导管、维持导管通畅、预防感染是保护中心静脉导管的要素。我科患者术后多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为寻求更好的固定方法,2011年5月—2012年  相似文献   

6.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应用广泛,传统的方法通常需用专有的静脉穿刺包,但费用较高。我们对36例患者改用外用穿刺留置针直接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收到满意效果,并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简便操作,现将穿刺要领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内静脉置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晚期癌症、长期输液病人、需大手术病人、病人外周血管受损输液困难的病人而采取的一种深静脉输液的一项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8.
张静 《全科护理》2010,8(29):2673-2673
颈内静脉置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晚期癌症、长期输液病人、需大手术病人、病人外周血管受损输液困难的病人而采取的一种深静脉输液的一项技术操作。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方便抢救病人和术中用药,使药物能快速达到治疗抢救的效果;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手术后的存活率;相对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更为安全,是长期静脉输液的一种趋势。我科2004年6月行颈内静脉置管600多例,无一例出现致命的并发症。现将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M透明敷料与3L透明敷料固定外周静脉置管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23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M透明敷料组142例和3L透明敷料组94例,连续3d观察透明敷料的卷边面积,记录透明敷料在导管固定性、可操作性、透气性、皮肤瘙痒感等指标上的评价结果.结果:3M透明敷料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3L透明敷料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品牌透明敷料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保护穿刺点和固定导管的功效,但3M透明敷料更具特点,且在各项效果评价指标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供给病人每日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是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主要途径。我院普外科自1976年10月开始对围术期或危重病人经颈外静脉切开法(48例次)进行TPN、1984年1月开始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300例次)进行TPN,1986年9月—2010年12月经皮中位颈内静脉穿刺(2800例次)进行T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疗病人颈内静脉置管两种敷料换药效果。[方法]将120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呋喃西林贴+透明敷料换药,对照组单纯采用透明敷料换药。[结果]两组敷料黏性良好,观察组穿刺点炎性反应、皮肤过敏和汗液积聚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对于短时间的颈内静脉置管病人采用呋喃西林贴+透明敷料换药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透明敷料。  相似文献   

13.
刘燕 《护理研究》2011,25(20):1812
[目的]比较丝胶布气管插管固定法和纸胶布加棉绳气管插管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效果,A组采用丝胶布固定气管插管,B组采用纸胶布加棉绳固定气管插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A、B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法插管松动、意外脱管、面部皮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纸胶布加棉绳固定法明显优于丝胶布固定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洁悠神预防颈内静脉留置管出口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即换药时用0.5%碘伏消毒颈内静脉留置管出口部位及周围皮肤,然后贴上3M透明敷料贴,每周换药2次。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换药方法,即在对照组消毒的基础上,应用洁悠神均匀喷洒于静脉留置管出口部位及周围皮肤,3次/d。结果观察组颈内静脉留置管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洁悠神用于颈内静脉留置管出口部位,可降低颈内静脉留置管感染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在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新生儿监护室实施脐静脉置管的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固定方法为荷包缝合脐带残端,并用医用胶带将导管蝶形固定于患儿腹壁一侧;观察组则用橡胶圈直接套扎,之后将脐静脉导管末端环...  相似文献   

16.
杨桂云  王瑜  王煜 《家庭护士》2009,7(8):668-669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降低小儿静脉复穿率.[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1 00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观察两组患儿胶布脱离皮肤及针头脱出血管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胶布脱离皮肤、针头脱出血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固定方法能减少胶布脱落,减少针头脱出及漏液,减少复穿率,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田甜  王培静  刘敏 《当代护士》2018,(8):152-154
目的研究防止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拟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甲组在送管时采用指压法合并传统转颈法,乙组采用指压法,丙组采用传统转颈法。置管后比较三组患者导管的异位率。结果三组穿刺后甲组首次颈部静脉异位率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压法合并传统转颈法(甲组)比指压法和传统偏头法更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端位于颈内静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Jugular venous valve insufficiency is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different pathologic conditions. For assessment of insufficiency, two ultrasound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at are based on very different methodology (direct Doppler assessment versus air contrast ultrasound venography [ACUV]).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se two methods to improve comparability of existing studies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in future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40 valves was determined in 20 individuals during a Valsalva maneuver. For direct Doppler assessment, valvular competence was assessed on basis of Doppler recordings, following recently established criteria. Valvular insufficiency in ACUV was diagnosed when reflux of an air-based echo contrast agent through the valve could be detected. With both methods, evaluation of 39 valves was accomplished (one exclusion due to hypoplasia of the corresponding vein). Both methods showed very high agreement in detection rates. All 18 valves being classified as insufficient by Doppler criteria were also insufficient in ACUV. Of 21 valves classified as competent (Doppler), one valve was rated as insufficient in ACUV due to discrete reflux of microbubbles. However, ACUV was inaccurate in evaluation of the left internal jugular vein after injection of the contrast agent into the right cubital vein. High detection rates could only be achieved when this was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study shows that detection rates of internal jugular valve insufficiency are very similar with both methods. However, this high agreement required modification of the established protocol of ACUV.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例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导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维持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功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方法。方法 发生导管异位时,由两名护士进行调整,患者采取平卧位、侧卧位或坐位,将导管外露部分及穿刺点充分消毒后,将导管外撤,撤出的长度即透视时上行至颈内静脉的长度+2cm,平卧位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同时下巴紧贴锁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形成一锐角,将导管送入。侧卧位或坐位时,使穿刺侧肢体与身体的纵轴成一直线,利用重力作用,再将导管送入。结果 23例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经过调整,20例送入上腔静脉,仅3例留置在锁骨下静脉,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发生导管异位时,应首先考虑调整,不急于拔除,这样不仅降低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大减轻了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欠佳再次穿刺失败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