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倒(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规律,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71例ADR报告并计算它们分别占ADR的男女人数、例数或药物品种总个数的百分比。结果将年龄与ADR、发生ADR时所用药物种类数、发生ADR的药物类别及出现例数等,根据广州市ADR监察中心的分析评价结果分别列表。结论基层医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正确认识,重视ADR报告/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特别是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宇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8):739-740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某院收到的195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用药方式、ADR的分布与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5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制剂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越容易发生ADR。共发生4例严重ADR,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检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2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的方法,对212例ADR涉及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进行分类,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人中, ADR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抗菌药物以及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合理使用药物及进行药物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钟远军 《吉林医学》2011,32(22):4600-460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53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静脉注射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乐玲  杨思芸  曾友志  赵光凤 《西部医学》2010,22(1):128-129,13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茵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36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本院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的1 366例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 366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48.24%,中药制剂第二,占25.9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51%,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占31.3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1.3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2009年度185例ADR报告就基本情况、ADR发生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ADR的监测,正确选用给药途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08~2011年临床上报ADR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和药物分布情况,了解ADR的发生率,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的药物时,更要注意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药品分布、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各类药物发生ADR的发生率.结果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石彬  尹燕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66-66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上报105例AD R按年龄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为主;105例ADR中所涉及的药品共73种,抗菌药物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大临床ADR报告和监测力度,做好ADR知识的宣传,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上报的27例喹诺酮类药物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临床应重视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开展药物警戒,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12年上报的178例注射剂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注射方法、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70种,其中抗感染药类药物19种(27.14%),居引发ADR的品种数首位;ADR发生以大分子量药物、中药复方制剂、抗感染药最为常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结论】临床使用注射剂应关注药物的种类、适用人群、临床表现等,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58例ADR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居多,临床表现多见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肖炜  王素芳 《中外医疗》2009,28(31):71-71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临床不良反应的深入分析,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方法对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98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157例(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毛素芳  黄容 《西部医学》2013,25(6):940-942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集和报告的261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别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主要临床表现、引起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1例ADR病例中,女性138例,占52.87%,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ADR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最多的一类药物。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上报的10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7.6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3例,占77.57%。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5例ADR分别从患者概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中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老年患者发生ADR相对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红娟  何伟康 《吉林医学》2010,31(23):3856-385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8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DR报告中,患者中年龄在41~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占45%;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口服给药途径是引发门诊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1.25%;77.5%的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结论: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