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认为由于感染或非感染病因所致"胃家实"的本质为机体胃肠功能障碍,气血津液受损,肠道屏障损伤,防御机能降低,从而引发多种炎症介质参与的级联反应,终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结论是SIRS的中医机理即<伤寒论>之"胃家实";"胃家实"说明了"胃"是阳明病、SIRS的枢纽器官.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阳明病以胃肠燥热实为特点,即所谓“胃家实”。原文185条日:“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说明阳明病是由胃家实所形成的。胃家、非单指是阳明胃、亦包括了手阳明大肠、泛指整个胃肠道、实是指邪气盛则实、亦非单指肠中有形实滞。胃家实概括地说明了病邪深入阳明、胃肠燥热亢盛、病变以里热实证为特征。其燥热之邪充斥于全身、未与燥屎搏结者、称为阳明经证,燥热之邪与燥屎搏结、阻塞肠道、影响脏气通降者、称为阳明腑证,二者均属于胃家实。正如章虚各所云:“胃家者、统阳明经腑而言也、实者受邪之谓”。六经病提纲,其余均以脉证为提纲,独阳明  相似文献   

3.
形成阳明病的共同基础是“胃家实”。“胃家实”而感受寒邪则形成太阳阳明;“胃家实”而感受热邪则形成正阳阳明。“太阳阳明”的实质属于“表里同病”,由于“胃家实”的程度不同,感受寒邪以后形成太阳阳明的具体机理可以分四种情况。太阳阳明的治疗应遵循《伤寒论》表里同病时先后缓急的原则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伤寒部分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是对胃肠功能的概括;其气主受纳腐熟水谷,不断地产生阳气和津液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素体胃阳偏盛者感受外邪,或误治损伤胃中津液,以致胃中燥热,外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者,称阳明病。胃肠燥热邪实,即“胃家实”是其病  相似文献   

5.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阳明篇的提纲。其中“胃家实”的含义从成无己、柯韵伯等众医家至今高校教材《伤寒论选读》皆宗《内经》“邪气盛则实”之义解释为阳明病病机。如柯韵伯云:“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而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伤寒论选读》亦云:“阳明病是由胃家实形成的。”对这种解释,笔者质疑有三。一、《伤寒论》其它五经提纲条文皆是总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阳明病篇共79条,分析原著的条文排列组合意义,提出阳明病以因热成燥,因燥成实为胃家实的本质,进一步提出胃家实,实乃肠胃“虚实互更”的生理功能失司,肠胃留有宿食粪便之义,打破了固有的胃家实,包括阳明经证和腑证,即“邪气盛则实”的论点,从而说明研究《伤寒论》应从原著着手才能识其真谛。  相似文献   

7.
历代伤寒注家对《伤寒论》中“胃家实”之注释有两大失误,一是未能考文理以明医理;二是误将“胃家实”当代阳明病病机。三种不在的阳明病,而“胃家实”乃是阳明本经所发阳明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胃心痛”是中医病名,属“心痹”中“厥心痛”之一种,首见于《灵枢·厥病》篇:“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病也”。仲景《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后世注家多有“心痛”属胃之解者,余初学时亦然之;乃至临证数十年,又觉不尽其然,“胃痛”属心者实不少见,尤当拯救危亡于瞬间。今试将胃心痛浅述如次。1胃心痛的含义、临床表现与发病机理胃主受纳水各,升清降浊,如饮食不节,恣肆酒浆甘肥,或情志佛郁,六淫客邪等致胃系功能失调,气血过乱,上牵胸膺心系致心脉挛急,筋脉失于濡养,引起心痛,则称之为“胃心痛”。胃心痛…  相似文献   

9.
中医肝病常见证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314例中医肝病常见证型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系统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医肝病常见证型患者普遍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失调,肝病虚、实两大类证候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类型各具特征,实证以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为主,占57%,虚证则以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为主,占56%,各证型组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类型构成比亦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人体五脏六腑在病理生理上有密切联系,一部分功能失调不仅可引起本脏本身紊乱,可导致其它脏腑之间不相协调甚至功能紊乱,产生诸如失眠、疲劳、情绪不稳、胃肠功能紊乱等人体“亚健康”状态,作者认为针刺华佗夹脊穴调理机体脏腑功能,能很大程度提高生命质量,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防止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阳明病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而言:阳明经以阳热燥气为用、多气多血,阳明从化以中见为常;从病机而论: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极期阶段,按证候性质来说多属于里热实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证和虚寒证两大类,而实热又分为邪热、湿热、血热三大类。  相似文献   

12.
①“热入血室”与“热入因作结胸”的“热入”似同实不同,“热入因作结胸”是病因病机,热是外来表热;而“热入血室”是证候,热是病人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热,不是外来的邪热,也不是风寒所化热,这种热进入血室,与经血相搏,形成“热入血室”证。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热入血室证病位在下焦胞宫,与胃气及上、中焦无关,胃气包括下焦的大小肠,所以在上二焦的基础上提出胃气加以强调,一则表明重视胃气的一贯思想,二则提示病虽在下焦,但与胃气系统的脏腑无关。(3)第148条“半在里半在外”指部分表证和阳郁的里证,并非病位;用小柴胡汤是调理枢机,疏通阳郁,而不是和解少阳;本证“可与小柴胡汤”说明不是小柴胡汤的主证,少阳的半表半里之说与本条无关。④大结胸证的形戍分别由太阳表热证、少阳热证、太阳少阳并病三者误下,致邪热入里和伤寒日久不解化热入里,与素体停痰留饮搏结而成。⑤女子胞作为奇恒之腑之一,与其他奇恒之腑“藏精而不泻”特点不同,不管是经血还是胎儿,都是要有规律的、有时限的藏泻交替,绝对不是藏而不泻。所以说《素问‘五脏别论》关于奇恒之腑特点的归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于月书 《河南中医》2011,31(3):224-225
王久源教授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重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时强调应以脏腑(五脏)辨证为中心,阴阳、气血精津、六淫、痰瘀辨证为辅助,研究制定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4.
表证虚实的决定因素在正邪力量的对比。人感邪后有四种可能状态:邪重气实,邪重气虚,邪轻气实,邪轻气虚。太阳中风表虚证属太阳伤风寒,邪轻气虚表虚状态;太阳伤寒表实证属太阳伤风寒,邪重气实表实状态。本文从状态分析,结合传统的营卫学说,以脾胃为中心,通过阐述不同状态下营卫在三焦表里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太阳病表实表虚证的病机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忠民主任医师治疗女性前列腺闭塞综合征的经验。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致病因素是肾气不足、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与湿热蕴积。分别采用活血化瘀佐以补肾填精法、益气养血法、疏肝理气法、清利湿热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品;气分热盛阶段,在辨脏腑病变同时,结合疾病阶段性需要,给予清热生津养阴、开窍凉血熄风之品;若出现阴竭阳脱的下焦病证,病位在肾,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育阳类药物。COVID-19早期,结合三阳经证、卫分证、气分证早期及上焦、中焦早期病证进行辨治;COVID-19危重期,结合少阴经证,营血分证及下焦病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7.
李晓虎  袁卫玲  王上  康帅 《天津中医药》2022,39(9):1146-1149
血证作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四时主气不同,致病邪气有异,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血证病变机制。探讨不同时令下的血证发病规律,对于丰富中医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季节的时邪导致血证发病的机制不同,所以从时令角度辨证论治血证,对于预防和治疗血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辨证学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病因在辨证学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必须深化对邪、正的认识.病位的确定是辨证中的根本问题,但只能是宏观与微观并存.辨病性则是八纲重要性在具体证候中的体现.辨病机与辨证应是同一级概念,不是辨证学内涵的子项目.气血津液辨证是典型的辨病理内容.辨证学内涵的关键是:辨病因、辨病位、辨病理、辨病性4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的早搏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规律性,为早搏的中医证型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观察早搏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房早、室早与早搏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气血亏虚证最多见,依次为心阴不足证、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心阳不振证、水气凌心证。合并高血压病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证高于其他证型,提示高血压病可能与此证型有相关性;合并冠心病的早搏患者中气血亏虚证最为多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未合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证和心阴不足证最多。房早以心阴不足证最常见,而室早以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结论从早搏合并症探讨中医证型研究有规律性可寻。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对于血分病证的论述内容详尽,理法方药俱全。张仲景从血分病证与六经传变的关系上,揭示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血分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出血是血分病证的主症,针对邪热亢盛与虚寒不固的不同病机,张仲景确立了大力祛邪、温补里虚或正邪兼顾的治疗原则,对血分病证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