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客观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3月解放军第307医院参与多中心临床验证的子宫肌瘤确诊患者38例(包括多发肌瘤患者17例),使用HIFU治疗系统一次性消融治疗子宫肌瘤47个,其中肌瘤最大直径11.6cm.观察不良反应并定期随访,随访期间应用增强磁共振(MRI)评价HIFU治疗后子宫肌瘤的消融坏死体积及消融率,测量治疗后子宫和肌瘤体积的变化,判断临床转归规律.结果 治疗后随访37例共46个肌瘤,增强MRI显示所有肌瘤均出现消融坏死区并持续存在,HIFU消融率为65.1%±21.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不同时间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有显著缩小,1、3、6、12个月时子宫肌瘤的缩小率分别为24.1%±17.3%、39.8%±23.4%、44.6%±24.7%、60.3%±17.2%(F=15.31,P<0.01),呈现出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的变化规律.HIFU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疼痛、发热等,均为轻中度,并可在1周内自行缓解.结论 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局部消融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43例(平均年龄41.4岁)共51个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7.1±1.4)em,均进行一次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即刻MRI增强测量靶肌瘤的体积及其无灌注区的体积,子宫肌瘤无灌注区的完全覆盖靶肌瘤为完全消融.对完全消融的子宫肌瘤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通过MRI进行随访复查肌瘤的体积变化;在术前、3、6个月采用UFS-QOL症状评分方法对患者症状评分,并随访3年观察其症状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肌瘤的特征、治疗后不良事件、聚焦超声能量及治疗效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经MRgHIFU治疗后肌瘤平均消融率为84.3%±15.7%(范围33.8%~ 100%),肌瘤部分消融(消融率<90%)、几乎完全消融(消融率为90%~99%)和完全消融的病例分别为23例、10例和10例,平均治疗时间为(2.2±0.8)h(范围1.0 ~ 4.3 h),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10例13个完全消融的肌瘤术前MRI均为T2低信号表现而其血供类型不同;超声治疗的能效因子(EEF)为:(3.6±2.1)J/mm3(0.7 ~ 6.8 J/mm3).治疗后3、6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分别为从术前的33.9±7.1下降至16.6±9.0和8.1±3.4(P< 0.01),1年或2年后10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6个月和3年肌瘤体积分别缩小39.5%±10.2%、59.1%±9.0%和93.3%±3.1%(P<0.01).治疗后3年随访肌瘤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MRI T2WI低信号肌瘤可在治疗后取得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消融前M RI T2 WI信号强度特点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HIFU )治疗子宫肌瘤消融疗效之间的关系,从信号方面探讨影响 HIFU 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7月经MRI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行超声引导下的 HIFU 治疗,共有子宫肌瘤56个,消融前根据M RI T2 WI信号强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①高信号;②等信号;③低信号;④混杂信号,消融后次日及术后6个月行增强M RI扫描评估肌瘤体积的消融范围,计算消融率及术后6个月肌瘤体积的缩小率,分别作为早期和中期 HIFU疗效的指标,同时记录术中与消融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显著并发症。消融前肌瘤的体积0.43~502.12cm3,平均(125.13±111.40)cm3,消融后次日增强M RI中无增强剂灌注区域体积0.38~316.63cm3,平均(87.09±78.05)cm3,消融率25.16%~97.92%,平均(70.61±15.62)%,且MRI T2WI不同信号强度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信号强度的肌瘤消融率最高,6个月后此类肌瘤体积进一步缩小,且此缩小率与术后次日消融率呈正相关( r =0.67,P <0.05)。结论 M RI T2 WI低信号子宫肌瘤更易达到理想的消融疗效,且术后肌瘤体积缩小程度较大,可为选择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MR表现及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 共54个肌瘤在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1、3、6月行MRI平扫、增强资料,对比治疗前后肌瘤的MRI信号、体积及强化程度变化.结果 HIFU术后1月,38个肌瘤为稍短TIWI短T2WI信号,7个为等T1WI稍长/短混杂T2WI信号,9个为稍短/长T1WI短T2WI信号.术后3个月及6个月,7个肌瘤T2WI信号进一步降低且坏死范围有所扩大,余47个肌瘤信号与1月相比无明显变化.增强扫描47个肌瘤尤明显强化,7个术后以稍长T2WI为主混杂信号的肌瘤轻度不均匀强化,正常子宫肌层强化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4个肌瘤HIFU术前平均体积为57.2 cm3,术后6个月平均体积为50.9 cm3,体积总缩小率为11%(t=2.56,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MRI能有效观察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后信号、血供和大小改变,是HIFU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肌瘤高能聚焦超声刀(HIFU)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磁共振及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自旋回波与扩散加权成像,并与术前、术后1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观察肌瘤的常规磁共振信号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变化.结果 在常规MRI,肌瘤T1信号在术后1个月开始升高,T2信号在术后1个月开始降低.HIFU治疗前肌瘤体积平均值为(86.3±7.5)cm3,术后1周为(84.8±6.9)cm3,缩小率为1.8%,术后1个月为(71.5±8.6)cm3,缩小率为17.1%,术后6个月为(52.4±7.8)cm3,缩小率为39.3%,6个月后肌瘤体积变化不明显.HIFU治疗前肌瘤的ADC值平均值为1.78×10-3mm2/s,术后1周平均值降低为1.49×10-3mm2/s,并一直持续降低至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又轻度升高.肌瘤在DWI呈高信号,并于术后1月进一步升高,在术后6个月稍有降低.结论 与超声及常规磁共振比较,扩散加权成像能更早、更敏感、更特异地反映HIFU术后子宫肌瘤的病理改变,可作为监测其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共76名妇女患78个子宫黏膜下肌瘤(68个Ⅱ型,10个Ⅰ型)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消融治疗。治疗前子宫肌瘤的直径为2.4~13.5cm,平均(5.7±2.3)cm。使用420~520W的输出功率对子宫肌瘤进行消融治疗。在随访过程中,采用对比增强MRI和(或)对比增强超声对被消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萎缩情况进行连续观察。使用症状严重程度的问卷评分对症状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耐受性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比增强超声检查中,平均无灌注的消融率为(80±12)%。随访期间,消融后的肌瘤明显萎缩,症状明显缓解。没有病人在治疗后出现闭经。在消融治疗后,58%(44/76)的病人出现阴道排出坏死组织,这个现象在2~4个月经周期后消失。4例病人由于残余肌瘤增大而再次接受消融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是一种治疗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生育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瘤体共52个,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肌瘤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变化,比较子宫肌瘤缩小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期行增强MRI检查。结果 1)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45个(阳性率86%),超声造影发现子宫肌瘤50个(阳性率96%),增强MRI发现子宫肌瘤52个; 2)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后,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48个,4个体积变化不明显,其中49个瘤体无明显血流信号,3个周边有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其中42个瘤体无造影剂增强,10个瘤体周边有造影剂增强;增强MRI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40个瘤体无对比剂增强,12个瘤体周边有对比剂增强,超声造影与同期增强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常规彩色超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临床疗效: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症状改善,下腹坠胀缓解,临床疗效明显。结论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能直接进行定位,明确病灶大小,观察肌瘤血流灌注,指导局部消融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有效的评价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型MR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1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行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3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术后病灶信号明显改变者106个,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MRI能够观察子宫肌瘤经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是目前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检查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不同时期肌瘤在MRI图像中体积大小的改变及瘤组织信号的差异,并对体积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FU治疗后6个月和1个月的肿瘤体积及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后6个月肿瘤体积及肿瘤直径也小于治疗后1个月(P<0.05);术后所有患者瘤组织T1WI强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MRI可对子宫肌瘤HIFU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扶正消瘤方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98例(113个肌瘤)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57个肌瘤)及对照组49例(56个肌瘤)。实验组采用HIFU消融治疗联合扶正消瘤方口服3个月;对照组仅采用HIFU消融治疗。HIFU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造影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HIFU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肌瘤体积缩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治疗显效率(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P<0.05)。结论:扶正消瘤方联合HIFU治疗子宫肌瘤,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实时动态评估,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