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状况. 方法:回顾3年半中住ICU>10天的278例病人资料,分析各类病种及各种途径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情况,观察开始时间、达到营养目标点时间、并发症等. 结果:87.1%的危重病人可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达到营养目标点时间与营养途径有关.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可以实施,并可能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营养支持的发展,肠内营养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对危重病人而言,肠内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如何应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是肠内营养护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为切入点,在阐述肠内营养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液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旨在说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应用的重要性,以期为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采取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对照研究,探讨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0例急性卒中病人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入院发病24 h内给与单纯肠内营养组及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间肺部感染、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率。以20 d转出ICU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法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PN+E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在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上无差异(P0.05),EN组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及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N+EN组(P0.01)。结论 :危重卒中病人急性期采取肠外联合肠内序贯营养可降低肺部感染、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能缩短ICU住院时程。  相似文献   

7.
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 方法 :对 2 8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 (发病后 4 8~ 72h)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 ,并逐渐加量 ,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 ;应激期 (发病后 7天内 )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结果 :本组治愈 2 3例 ,死亡 5例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肝酶谱变化的代谢性并发症。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使用呼吸机支持者均一次脱机成功 , 结论 :早期即行肠内营养 ,逐渐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 ;应激期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可提高脑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和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  言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对病人的康复、预后有较直接的影响。这里介绍我们近几年来对外科及 ICU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空肠置管技术的一些体会。第一次手术即使用术中空肠造口、胃造口等常规技术的普通病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第一次手术时没有考虑肠内营养的病人 2 5例。其中长期 TPN( 2个月以上 )而仍然无法脱离呼吸机支持者 6例 ;长期 TPN出现和 TPN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如感染、胆汁淤积等 ) 9例 ;术后胆瘘 4例 (其中肝切除 3例 ) ;吻合口瘘 1例 ;十二指肠瘘 2例 (外伤性…  相似文献   

9.
一所大学医院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工作,对该院10年来危重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进行了总结. 方法:对 2 590 例危重病人实施了营养支持,接受营养支持的病人分布在全院 19个科室,病种多达20余种.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同时对部分喉癌、心脏术后和老年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人营养支持进行监测. 结果:10年来,肠内营养支持病人呈上升趋势.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营养支持病人相应的营养和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 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增强病人身体抵抗力、加速机体康复,是提高医院整体救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营养支持更为重视,目前已成为临床对危重症病人生命支持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E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挽回病人的生命[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ICU内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筛选2012年4-9月入住我科并进行肠内营养危重病人52例,分析比对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不耐受情况,评估肠内营养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行肠内营养支持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较之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人发生在早期发生腹胀,腹泻等不耐受情况,但经干预均成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助提高危重病人白蛋白水平,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病人与免疫营养   总被引:94,自引:17,他引:77  
危重病人 (感染、创伤、大手术 )可因原有疾病而有免疫功能低下 ;同时也可因高分解代谢、营养不良而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因此 ,在危重病人除供给营养维护细胞代谢 ,改善器官组织的功能与修复 ,还应考虑到如何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促进病人康复。免疫营养 ( Immunonutrition)已成为近代营养支持范畴中的研究重点。  要改善危重病人的免疫功能无疑首先需要控制、消除原发病 ,在此基础上采取系列的措施以求改善免疫功能。当前 ,可将免疫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细胞的防御功能 ( cel-lular defense function) ;二是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反应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肠外营养的危重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组)(n=20)和精氨酸组(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组)(n=18)(加入精氨酸20g于3L袋中),肠外营养支持1周。第1、4、7天测定IgG、IgA、IgM、IgE,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精氨酸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改善了危重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了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补充含有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作为人体内最丰富的氨基酸,谷氨酰胺(Gln)具有许多重要的代谢作用,能够维持和改善组织的完整性和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危重病人的血浆和组织中的谷氨酰胺都是下降的,说明这些病人对谷氨酰胺的需要量超过了内源性谷氨酰胺的供给量.目的危重病人谷氨酰胺的相对缺乏将会影响到病人的恢复和延长疾病的时间并可能增加病人后期死亡率.本研究将检验这个假说.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前瞻、块随机和双盲设计,研究与传统的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相比,观察给予含有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是否影响病人的预后,研究指标采用6个月的患病率、死亡率和费用情况.在同一个普通的ICU进行研究,保证治疗和处理的一致性.84例危重成年病人进入研究,他们的APACHE评分>10,因为他们有肠内营养的禁忌症或肠内营养不成功,他们都接受肠外营养.结果接受含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组病人的6个月存活率明显改善(24/42比14/42,P=0.049).需要接受不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超过10天的病人死亡数明显较多(P=0.03).对照组病人死亡多发生在疾病后期,病人在给予治疗后住ICU时间明显较长(P=0.012).接受谷氨酰胺的病人,每例存活者总的ICU费用和总住院费用下降50%.结论对不能接受肠内营养的ICU危重病人,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可以改善6个月的生存率和降低每个存活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人胃肠内营养与胃细菌殖入和腹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前瞩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危重病人胃肠内营养与胃细菌殖入和腹泻的相互关系.62例来自同一教学医院ICU病房适合进行胃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前3天随机分为两组:胃肠内营养组和非胃肠内营养组;后3天再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和非胃肠内营养组.记录腹泻情况,同时取胃吸引物和便培养.组间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胃细菌殖入与胃肠内营养和腹泻的发生无关.结论.对于危重病人.胃肠内营养不引起或加重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病人经鼻-肠喂养管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0 引  言尽早对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营养 (EN)支持 ,可阻断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 ,避免因肠道细菌移位所致的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 ,并有助于改善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 ,维持肠道完整性 ,预防应激性溃疡[1] 。由于危重病人 ,特别是意识不清并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 ,胃麻痹和误吸的发生率高 ,故以选用幽门后管饲途径为宜。我科自 2 0 0 2年 4月至 10月对 11例不能经口进食且有胃动力障碍的危重病人 ,采用内镜引导下置入鼻 肠喂养管 ,早期开始持续EN支持治疗 ,使病人由全肠外营养 (TPN)逐步过渡到全肠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营养支持的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3 d的内外科成年危重患者172例,记录患者进入ICU后的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评估患者入院24 h内的营养风险状况(根据NRS 2002)、营养状况(根据体重指数,BMI)和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营养支持率在入ICU首日最低(39.5%),至第7日达67.9%,肠外营养(PN)应用比例(33.6%~39.5%)高于肠内营养(EN)应用比例(4.1% ~ 16.0%).NRS 2002、APACHEⅡ评分及BMI显示160例(93.0%)患者应当接受营养支持,但仅对其中103例(64.4%)给予了营养支持,在这些患者中,92例(89.3%)的营养支持开始于入ICU 3 d内.结论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不足,多数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开始得较为及时.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以PN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两种肠内营养喂养方式对危重昏迷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昏迷患者70例,根据喂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肠内持续滴注组(试验组)35例,肠内分次人工灌注组(对照组)35例.入院48 h后,使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喂养方式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试验组的胃肠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持续滴注鼻饲营养喂养方式可明显降低危重昏迷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重症病人营养治疗个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68年Dudrick与 Wilmore 倡用静脉内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至今已历时40年.临床营养代谢、营养制剂和输注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它在治疗学中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营养供给的范畴,对危重症与营养不良病人的治疗,起着补充、治疗以及药物性的作用.它不再是为病人提供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保持体质与氮平衡,而是朝着维护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促进病人康复的方向发展.20世纪 80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再认识,重视了肠道屏障功能,发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后,将出现细菌易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由此而引起代谢紊乱,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脓毒症(sepsis),是很多危重病人出现继发性MODS、脓毒症等肠源性感染的源头.而肠黏膜的修复、增长需有食糜与肠黏膜直接接触,对肠内营养的需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概括起来,营养支持除供给营养外,还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与结构、降低炎症反应和改善病人生存率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0 引言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而且难以处理的一个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当胃肠道有功能时,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同样,在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时,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及营养制剂种类都是非常重要的.有证据表明,头、颈部癌放疗时,因长期吞咽困难或危重状态伴胃排空障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