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汝宏 《实用新医学》2002,4(7):618-619
本对49例多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MID与脑梗塞部位,脑梗塞容积,患年龄及其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冠心病都是促使MID形成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和对MID尽早综合治疗是防治MID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病因及梗塞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既往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组年龄在70岁以上占79.2%。年龄是MI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及血糖异常均是MID主要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占79.2%,合并血糖异常占52.1%。48例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房颤病史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3.3%。有27例患者多发性梗塞的梗塞灶涉及到基底节区、额叶、颞叶、顶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0.0%,其中有脑萎缩者占70.0%,白质疏松者占20.0%。结论 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分析,认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心脏病房颤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塞是由深部小血管闭塞引起的脑部缺血性损害。腔隙主要位于基底节、丘脑、内囊及桥脑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是腔隙梗塞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腔隙梗塞与痴呆(血管性痴呆)有着密切的关系,腔隙梗塞的演变终将导致智能的衰退,并成为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病因。本文就腔隙性脑梗塞与痴呆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明伟 《重庆医学》1995,24(4):235-236
本文将150例老年人脑梗塞的临床和CT、MRI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吸烟等为主要危险因素。缓慢起病,多发性腔隙梗塞,反复多次发作为老年人脑梗塞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后智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塞后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24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智测评,评分0-21.5为智能障碍组,22-32.5为正常组,探讨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梗塞灶数量及体积,以及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249例脑梗塞患者中有106例(42.6%)出现智能障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智能的发生有关;梗塞灶的数量越多,体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脑萎缩及脑白质质疏松与智能障碍关系密切。结论:脑梗塞后智能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梗塞灶数量,体积、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塞后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对249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测评,评分0~ 21.5为智能障碍组,22~32.5为正常组,探讨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 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梗塞灶数量及体积,以及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之间的 相互关系.结果 249例脑梗塞患者中有106例(42.6%)出现智能障 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智能障碍的发生有关;梗塞灶的数量越多 、体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与智能障碍关系密切. 结论脑梗塞后智能障碍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梗塞灶数量、体积、脑萎 缩及脑白质疏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纯以餐后血糖增高为表现的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所有503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对单纯以餐后血糖增高为表现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及非单纯餐后血糖增高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以及非糖尿病的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脑梗塞类型等进行分析,并对前两者漏诊率进行比较。结果单纯以餐后血糖增高为表现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及非单纯餐后血糖增高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脑梗塞类型无明显差异。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较非糖尿病组有更多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P〈0.05),其梗塞类型以腔隙性梗死为主(P〈0.05),与非糖尿病组有差别,单纯以餐后血糖增高为表现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易对糖尿病漏诊。结论糖尿病的梗塞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以腔隙性梗死为主,单纯以餐后血糖增高为表现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对糖尿病漏诊率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糖尿病并发脑梗塞44例,其中多发性梗塞多数发展成为多发梗塞性痴呆,并发脑梗塞主要诱因为脱水,并对其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塞类型、部位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6例梗塞性痴呆与250例非痴呆单纯性梗塞2组的比较,发现梗塞性痴呆与梗塞类型、部位及一些因素密切相关。即多灶型、病灶位于左侧半球及基底节、丘脑、内囊等部位痴呆发生率高,有高血压、糖尿病、嗜烟、嗜酒、肥胖等患者脑梗塞后痴呆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所致血管性痴呆(VD)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梗塞部位、脑梗塞数目及脑白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3例V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影像学、颈部血管彩超分析。结果3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32例患者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梗塞、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结论VD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部位、脑梗塞数目及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症的临床特点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症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痴呆程度与梗塞灶(出血灶)面积、数目、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5例痴呆患者中多灶性脑梗塞21例,占60%;额、顶、颞、枕叶梗塞9例,丘脑梗塞7例,小脑梗塞1例,脑干梗塞2例,脑萎缩伴明显侧脑室周围低密度23例;跟踪过程中有3例患者痴果症状严重,均为多发性及大面积面梗塞.结论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是治疗和减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环节,再配合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会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因素。方法:对年龄≥60岁的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塞灶位于脑叶29例,基底节区9例,脑叶 基底节区3例。脑干1例。57.1%为全身性发作。73.1%为晚期发作,多数病例在血糖升高,或合并感染,或电解质紊乱,或再发梗塞时出现癫痫发作,结论:老年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多出现于脑叶梗塞,以全身性发作,晚期发作多见,血糖升高,或合并感染,或电解质紊乱,或再发梗塞为癫痫发作的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从2008年1月至6月因脑卒中后遗症住院病人的病史资料,对有无尿路感染分组后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血管性痴呆、留置导尿、糖尿病、卧床时间、脑卒中次数是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管性痴呆、留置导尿、糖尿病、是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患尿路感染受多方面危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初步探索多梗塞性痴呆的病因。方法 :选择 48例多梗塞性痴呆的患者 ,与同期住院 6 0例非痴呆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初步探索多梗塞性痴呆的发病规律。结果 :多梗塞性痴呆与发病年龄、高血压等合并症有关 ,与梗塞的部位、面积呈线性相关 ,并与梗塞次数有密切关系性。结论 :多梗塞性痴呆的病因主要是脑细胞凋亡及神经纤维受损 ,早期治疗缺血性脑病及预防再梗塞是防治梗塞性痴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就卒中相关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作一探讨 ,旨在尽可能地预防该痴呆的发生。方法 将卒中相关痴呆组 (A组 )的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卒中相关因素、脑室周围白质疏松与多发性脑梗塞组 (B组 )及其他类型痴呆组 (C组 )作一对比分析。结果 A组年龄高于B组和C组 (P <0 .0 1) ,A组致动脉硬化因素与B组相仿 ,但与C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A组脑萎缩及脑室周围白质疏松明显多于B组 ,A组梗塞灶多在左侧或双侧 ,脑梗塞部位在颞叶者、梗塞灶小于 0 .5cm及大于 5cm者A组和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卒中相关痴呆危险因素的认识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可能与年龄、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卒中相关因素及脑室周围白质疏松有关 ,该痴呆比血管性痴呆有更为广泛的含义 ,包含了与卒中有关的痴呆的所有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69例痴呆综合征进行分析,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最多,占60.87%,老年性痴呆占13.04%,与日本报导一致,与欧美报导有明显相反差别,对这些一致和明显相反差异的原因和意义进行了分析。脑血管性痴呆中主要是大面积多发脑梗塞引起,出血卒中引起者很少,且痴呆的发生与梗塞灶的部位、多少、大小有密切关系。55.07%病例有多年饮酒嗜好,其中71.05%已有酒精中毒症状,结合文献分析指出酒精中毒形成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痴呆综合征分类中混合性痴呆不再列为一项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卒中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3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完成一般情况、病史、神经病学及头颅影像检查等资料收集,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卒中3个月时用同一方法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首次卒中3个月后,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言语障碍及每日饮酒与首次卒中后痴呆显著相关(P<0.01),且年龄、低文化水平及左颈动脉梗塞也与首次卒中后痴呆相关(P<0.05).结论首次卒中后痴呆主要危险因素是言语障碍及每日饮酒,另外还包括左颈动脉梗塞、低文化水平及年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71例多梗塞性痴呆(MID),就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与CT特点进行探讨。MID主要见于有脑动脉硬化症(100%)和高血压病(57.7%)的老年人,占老年期痴呆首位,本文为68.2%,MID的发生与梗塞灶的体积、部位、数目有关,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最多见(59.1%),SAE是本病的一个特殊类型。MID的智能损害为皮质下痴呆的表现。本文初步提出了MID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病因及梗塞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既往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30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房颤病史中的一种或风种,占93.3%;有27例患者多发性梗塞的梗塞灶涉及到基底节区、额叶、顶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0.0%,其中有脑萎缩者占70.0%,白质疏松者占20.0%;结论: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分析,认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心脏病房颤为顾因素。CT显示梗塞位于基底节、额叶、颞叶、顶叶的患者易发生痴呆,部分患者有脑萎缩或白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老年血管性痴呆7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方法以72例60~90岁老年人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在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增长与脑梗死数目增加可加重痴呆的发生。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结论应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减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