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探讨其应用进展。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1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缓释、控释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28例患者中应用缓释、控释药物33例(25.8%),未应用缓释、控释药物95例(74.2%)。33例患者中,应用缓控释药物治疗的疾病类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病15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缓控释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其在部分迁延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消化系统疾病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资料,对其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10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观察研究后,药物不合理使用率(69.00%)明显高于药物合理使用率(31.00%)。且胃黏膜保护剂与抑酸药联合应用率(23.00%)、解痉药与胃肠动力药联合应用率(27.00%)及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等率(19.00%)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消化系统疾病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加大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能够降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保证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300例出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0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3%,使用抗菌药物6类24种,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占66.7%。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不规范情况。结论:本院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要加强监管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儿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我院1358例儿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儿科患者的疾病种类、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内容。结果 1358例儿科患者中共有1268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4%,其中以急性支气管炎抗菌药物使用例数最多,使用率为99.4%(498/501)。抗菌药物用药方法中静脉注射所占比例为99.7%(1265/1268);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占所有抗菌药物的49.1%(622/1268)。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中单用1163例次,占71.3%;二联196例次,占13.1%;三联137例次,占9.2%。结论我院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但是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上存在不合理之处,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向琴  张先芬 《北方药学》2012,9(2):78-7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填报2011年11月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结果: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21.0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0.1DDD,I类切口手术使用率82%,使用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66%,人均用药3天.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辅助治疗药物(下称辅助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办法。方法回顾性调查3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收集预防和治疗抗癌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的辅助药物的应用信息,并统计所用药品的费用,分析、评价临床应用辅助药物的合理性及经济性。结果 30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应用了预防和治疗抗癌药物引起骨髓毒副反应药物等6类、55种、1191例次辅助药物,其中70.47%为预防性用药、29.53%为治疗性用药,辅助药物使用率及联合应用率均为100%,注射剂使用率为93.58%,用药时机合适率为86.35%,疗程适当率为77.34%,用药适应证符合率85.50%,合理用药率69.67%,辅助药物费用占总药费的47.31%。结论辅助药物的使用率高,应用品种多,占用医疗资源比例大,存在重复用药、无适应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用药规范,并加强相关药物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以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5):921-924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儿科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1 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儿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 200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科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17%;经口服用药比例为37.97%和注射用药比例为62.03%;不包括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利用度指数(DUI)均<1;当患者白细胞计数较低时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低,白细胞计数超过15×109/L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上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康复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未使用抗菌药物(P<0.05)。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加快患儿的康复,提高了有效率,确保了患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订本院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确立该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差异化指标,从而促进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抽取本院消化内科2014年全年所有住院患者共2 060例,按疾病比例从中随机抽取300份病例。根据相关治疗指南及法律法规,制订该科常见疾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通过分析和统计,确定该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最终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差异化指标。结果 该科住院患者理论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别为29.0%、41.5 DDDs,实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别为40.3%、50.3 DDDs。结论 制订该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差异化指标,对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1800例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各抗菌药物种类及手术感染发生率。结果 18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共901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0.1%,其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比例高达79.2%,而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76.5%;901例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5.4%,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比例为4.6%。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选取抗菌药物,这不仅可有助于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抗菌药物在肺炎中的合理应用,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肺炎减少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肺炎治疗的患者17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种类、限定日剂量、药品利用指数、治疗时间等指标,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给予合理使用指导。结果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头孢菌素类、抗真菌类、硝咪唑类、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品利用指数>1,联合用药比例较高,表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结论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肺炎时存在用药剂量、联合用药、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之处,因此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特性,加强监督,慎重选择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11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COVID-19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19日出院的11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入院症状、胸部CT检查、临床分型、病原学检查、感染指标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54.5%,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为78.2%。入院血常规白细胞数值多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数值大部分处于正常范围、淋巴细胞数值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入院首次测得降钙素原(PCT)正常的有96例(87.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PCT均正常的有94例(85.5%)。结论COVID-19暴发早期,我院广谱抗菌药物联用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高是这个阶段突出的问题。随着后期对疾病认知的加深,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规范,并兼顾抗菌药物经济性与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舒林宏  韦翊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4-165,16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小儿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500例的病历资料,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50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293例,占58.6%,以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的联合用药12例(4.1%);220例发热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1%,280例体温正常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3%;90例白细胞升高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410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5%;头孢类DDDs占46.7%,使用率最高;头孢哌酮DUI值最高,有7种抗菌药物DUI值均〉1。结论抗菌药物在小儿呼吸道疾病治疗中存在给药频率过多、联合用药指征不正确等情况,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因而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呼吸科住院患者160例,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16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78%(158/160);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时间为12d;其中哌拉西林、头孢唑肟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率较高.结论:在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医生需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医院加强管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按要求抽取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150份,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63.86DDD;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占特殊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66.67%,Ⅰ类清洁手术的预防选择药物、用药时机、使用疗程合格率较低,预防使用药物的比例较高.结论 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高,预防用药比例高,存在不合理性,需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医院管理部门加强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肾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肾内科患者48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实施回顾性分析。针对所有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药物的种类、药物的应用疗效、临床用药方式以及对患者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实施综合评价。结果对于本次研究的48例患者,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共包括39例,所占比例为81.25%;其中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共包括17例(43.59%);选择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共包括11例(28.21%);选择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共包括10例(25.64%);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共包括4例(10.26%);选择氨基糖甙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共包括1例(2.56%);选择多黏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共包括患者1例(2.56%);所有肾内科患者临床治疗的疗程为2~33 d,平均治疗疗程为(6.6±1.6)d。结论临床针对肾内科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药物的应用类型、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联合选择药物治疗的情况这几方面展开,最终将临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在某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1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应用种类、频率、给药途径、联用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1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最为常用的五种抗菌药物类别包括头孢菌素类(占比30.92%)、β-内酰胺类配伍的复方制剂(占比21.75%)、氟喹诺酮类(占比13.65%)、大环内酯类(占比9.17%)、氨基糖苷类(占比8.32%)。其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的情况比较普遍,以二联用药更为常见,占比71.43%,而给药途径则以静脉注射给药为主,占比84.65%,其次为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占比10.87%。治疗效果中,痊愈35例,好转72例,总有效率为91.45%;其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总计28例,不合理用药比例23.93%,主要包括疗程不合理、联用不当、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给药频次剂量不当、无二联用药指征等。结论抗菌药物在某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应用广泛,以二联用药为主,整体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7.
易洁梅  岑宁  黄小英 《今日药学》2009,19(4):17-19,11
目的 了解镇痛药在慢性非癌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同顾性调查2007年7月-12月门诊慢性非癌痛患者药物治疗处方3993张,分析镇痛药在慢性非癌痛中的使用情况及治疗方案.结果 用于慢性非癌痛的镇痛药有12种,单种药物使用率为60.13%,2种药物使用率为38.17%.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其中缓释、长效制剂如荣普生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尼美舒利胶囊的使用高达97.51%.结论 镇痛药在慢性非癌痛中的应用种类及治疗方案基本符合疼痛规范化治疗的药物治疗原则,总体应用是合理的,但也存在对镇痛药适应证、用药特点不熟悉,导致不合理使用,需要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3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药物使用中使用比例较高的为双胍类,使用率为89.97%,其次为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使用率分别为71.97%和55.97%。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则是盐酸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使用频率分别为79.03%和57.02%。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物组合使用率为71.47%,是既往使用药物类别组合中比例最大的,其次为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组合,占50.63%。空腹血糖(FBG)和2hPBG水平较低的患者的病程相对较短、服用降糖药物品种较少,FBG和2hPBG水平较高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服用降糖药物品种较多。病程较短的患者合并症与服用降糖药物品种相对较少,病程较长的患者的合并症与服用降糖药物品种相对较多。结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较为科学合理,符合临床治疗规范,部分通过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患者,可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林明琼 《海峡药学》2014,26(2):134-136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分别抽查2011年1月至6月(整治前)和2013年1月至6月(整治后)处方和病历,依据《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整治前38.93%、46.50%、67.35%、48.67%、115DDD降至整治后19%、27.65%、57.63%、14.27%、54DDD.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至2h内的比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的比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由整治前65.45%、15.52%、26.87%提高至整治后95.36%、66.78%、50.30%.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使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
王春芳  常威  邓应明 《中国药房》2011,(16):1448-1451
目的:了解"新农合"后农村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10个乡镇卫生院320例住院患者"‘新农合’住院审核补助凭据"中的住院详细信息进行分类调查。结果:系统疾病排名前3位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7.19%)、循环系统疾病(25.31%)、消化系统疾病(15.31%)。人均住院费为988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2d,药费占总费用的64.31%。抗菌药物居首位,占用药总金额的39.12%;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占第2位(24.24%),以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为主;输液及电解质类占第3位(14.1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38%,平均使用抗菌药物2.61种。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9.69%,基本药物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76.78%。结论:乡镇卫生院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药物在用药金额消费结构中占很大比例,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