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明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84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特殊护理组两组。普通护理组按医嘱对症处理,特殊护理组在按医嘱对症处理同时在放疗前给予氧气雾化吸入等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结果特殊护理组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较普通护理组低,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以减轻因放疗引起的食管黏膜反应,保证了放疗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联混合液口腔护理鼻咽癌患者放疗口腔黏膜反应的疗效。方法:本课题选用60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的鼻咽癌产生口腔黏膜反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放疗期间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每日放疗前后及进食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配合庆大霉素含漱,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疗第1天开始采用四联混合液含漱,进行疗效对照和评价。结果:经观察两组护理后的疗效,放疗结束后按RGOT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分级及疼痛的VAS评分方法进行临床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混合液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口腔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放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均出现口腔黏膜炎,观察组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损伤的时间迟于对照组。第1~4周,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放射治疗第7周末,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在Ⅲ级和Ⅳ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和延缓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且有效降低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海燕 《安徽医药》2017,21(9):1731-1733
目的 观察嚼含冰苦瓜片和含服苦丁茶冰块对于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头颈部放疗后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75例行头颈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单纯随机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在放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B组除常规护理外,从放疗第1天开始即行冰苦瓜片嚼含,C组除常规护理外,从放疗第1天即开始口含苦丁茶冰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共7周)口腔黏膜反应的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及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C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的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从放疗第1天即开始行冰苦瓜片嚼含和口含苦丁茶冰块均可以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头颈部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严重程度,缩短了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并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而中医对此病的治疗优势在于能降低口腔黏膜反应毒性等级,减少因射线毒副作用引起的痛苦,从而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对放疗的接受度.本文就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新净界口腔消毒喷雾剂"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实验方法:选择我2018年1月-10月6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为33例,从放疗开始使用新界净口腔消毒喷雾剂;对照组33例,在放疗过程中使用普通漱口液。3级口腔黏膜炎视为终结指标,发生者给予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放射技术和剂量无明显差异。通过放疗后,两组患口腔黏膜炎人数的对比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新净界"口腔消毒喷雾剂能延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防治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确诊鼻咽癌患者62例,全部患者均行首程放射治疗,放疗方式均为三维适形放疗,其中33例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不仅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还特殊给予口腔黏膜反应相关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外29例患者在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分别在放疗期间第4周末以及放疗结束后第1周对所有患者口腔黏膜进行评估。结果放疗第4周末时,两组均以1、2级反应为主,其中实验组1级反应24例,对照组2级反应14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P〈0.05)。放疗结束后1周口腔黏膜反应情况,观察组以0-1级黏膜反应为主,对照组以1-3级为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的特殊护理措施是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放疗计划的主要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放疗中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引起局部黏膜破损,味觉丧失,影响正常进食及健康质量,严重者可引发溃疡坏死,继发感染,甚至中断放疗。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如何采用有效措施预防性地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于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至关重要。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期间可能会引起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6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4):1971-197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注射用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96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于每次放疗前15~30 min静脉滴注注射用氨磷汀,200 mg/m2,10 min内滴注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喷洒于口腔黏膜表面。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口腔黏膜疼痛程度、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不良风险率的差异。结果:放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口腔黏膜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不良风险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放疗患者,可有效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减轻口腔黏膜疼痛,减少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防治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放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放疗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中药调理和心理辅导等措施.观察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病率及其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预防组口腔黏膜炎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治愈时间平均为(3.98±1.26)d,痊愈8例,治愈率100.00%;对照组患者治愈时间平均为(4.04±1.37)d,痊愈9例,治愈率64.2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放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护理口腔,减轻黏膜炎严重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西帕依固龈液防治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防治放疗患者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0例鼻咽癌、口腔癌术后放疗出现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以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洗必泰液含漱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标准记录患者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的程度。结果西帕依固龈液治疗40例,出现Ⅰ、Ⅱ、Ⅲ、Ⅳ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17、14、4、5例;对照组40例,出现Ⅰ、Ⅱ、Ⅲ、Ⅳ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2、5、20、1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防治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综合口腔护理法应用于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发生Ⅲ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经验,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8例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发生Ⅲ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疼痛级别,再根据黏膜炎在口腔的位置、疼痛级别选择合适的含漱液和相应的口腔护理方法,分别记录患者黏膜炎愈合的时间和疼痛的缓解时间。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均未发展为Ⅳ度黏膜炎,且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0?.64±17.66)d,28例患者中伴有疼痛者27例,缓解时间为(16.67±10.96)d。结论根据患者疼痛级别及口腔黏膜炎发生部位,选择合适的含漱液和剂型,进行相应的综合口腔护理,能较快促进口腔黏膜炎的愈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了放疗及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洲大蠊研末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8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放疗时使用康复新液联合美洲大蠊研末,对照组单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放疗期间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结果放疗第3周,试验组发生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多为1级,对照组多为2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第7周,试验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主要为1、2级,对照组主要为2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洲大蠊研末用于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临床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鼻咽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鼻咽癌放疗护理;护理干预组3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不良反应预防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性反应分级,张口困难程度分级,皮肤反应分级,情绪反应分级以及全身不良反应分级情况等.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性反应分级,张口困难程度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皮肤及情绪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分级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临床改善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口腔黏膜、张口困难、皮肤及情绪等不良反应,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雾化吸入治疗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为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初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4例,于放疗后2周即药物雾化吸入前,及放疗第3~7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变化情况;于放疗结束后1周,观察口腔黏膜反应愈合情况,对比分析IL-11雾化吸入对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后第2周均出现口腔黏膜反应,但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放射治疗的持续以及放射剂量的增加,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Ⅰ~Ⅱ度黏膜反应为主,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以Ⅱ~Ⅲ度黏膜反应为主,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放疗结束1周后,观察组对于口腔黏膜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x2=27.064,P=0.000)。结论IL-11雾化吸入能够有效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导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对于口腔黏膜炎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试验组除了给予相同的传统护理方案,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改善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经济、简单、易行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27):3778-3781
目的:探讨口炎清颗粒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作用。方法:122例行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口炎清组(61例)和氯己定组(61例)。在放疗的基础上,口炎清组患者于放疗前2~3 d给予口炎清颗粒20 g,溶于50 m L温开水含服,每日2次;氯己定组患者于放疗前2~3 d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10~20 m L,含漱,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周。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反应发生情况,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第3周后口炎清组患者2~3级及放疗第4~7周后2~4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氯己定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第2~7周后,口炎清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氯己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炎清颗粒可降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反应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与氯己定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短期小剂量应用甲强龙对于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使用短期小剂量甲强龙,后者未使用,观察疗效差别.结果 治疗组显效2例,改善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0例,改善10例,无效7例.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放疗中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后,短期小剂量应用甲强龙对于减轻反应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冰块口腔降温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冰块口腔降温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 6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放疗开始后均行常规口腔护理,III、IV级黏膜损伤患者均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全部患者均于放疗摆位时口腔内放入一块冰块,至每次放疗结束。根据RGOT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分级标准及疼痛的VAS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发生程度不等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两组间黏膜损伤出现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以I、II级口腔黏膜损伤为主(73·33%);对照组以III、IV级黏膜损伤为主(6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以轻度疼痛为主(VAS评分0-3分,60·00%),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VAS评分4-6分,4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块口腔降温可推迟放射性黏膜损伤的发生,并降低III、IV级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放射性口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0例,与单纯放疗头颈部肿瘤患者30例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的溃疡表现及疼痛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破溃程度及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用药可推迟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改善其临床症状,是防治疗放射性口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