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18FFDGPET与CT、MR影像诊断技术在肿瘤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确定和治疗后随访中的互补作用。方法 对28 例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同期进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其中21 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采用双盲法,将PET诊断结果与同期的CT和/或MR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7 例肿瘤中,18FFDGPET 显像结果与CT、MRI诊断相符20 例( 占74% ),18FFDGPET 显像进一步肯定或明确CT、MRI的结论7 例( 占26% );另1 例临床、CT和MRI均误诊为乳腺癌术后脑转移病例,经18FFDGPET 显示为脑梗塞;PET影像上,恶性肿瘤病灶均表现为局部18FFDG明显浓聚;CT和/或MR 影像上,20 例肿瘤有局部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等的侵犯,以及肿瘤瘤内出血、坏死和瘤周水肿等,但PET 均不能显示。结论 虽然18FFDGPET 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是18FFDGPET仍不能取代CT 和MRI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结合PET、CT 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才能为临床提供有关肿瘤病变的解剖细节和功能异常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颅内混合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相关知识的认识。方法 12例经CT、MRI检查及手术光镜诊断,其中5例作透射电镜肿瘤微结构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肿瘤相关怕。结果 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5例,脑膜瘤和垂体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膜瘤、垂体瘤和脑膜瘤、胶质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瘤、胆脂瘤和脑膜黑色素瘤各1例。胶质母细胞瘤GFAP强阳性,S-100弱阳性,脑膜瘤Vimen  相似文献   

3.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均行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小脑者占88%。囊性者23例,除1例囊腔与结节大小相近外,均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壁结节邻近软脑膜并异常对比强化;实性者9例,除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外,其余8例实质部分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2例实质内见囊变区。14例肿瘤实质部分见血管流空信号影,10例瘤周见异常强化的血管影,5例为多灶病例,10例瘤周轻~中度水肿。结论:多数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提出肾上腺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6例。位于肾上腺5例,异位肾脏1例。CT扫描5例,MRI扫描4例。结果肿瘤最大径5cm~12cm;呈圆形或椭圆形,实性5例,囊性1例;全部有完整包膜;肿瘤边缘清楚锐利5例。CT表现:平扫3例,囊状1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各1例。增强扫描4例中3例肿瘤边缘见高度强化的结节状及条状影,1例见对比剂向瘤体中部充盈。MRI表现:T1WI肿瘤呈低信号团块。T2WI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高低信号对比明显,边缘区有结节及条状高信号影,中部为不规则高信号区与低信号区混杂存在。动态增强扫描3例肿瘤边缘均见结节状及条状强化。异位于肾内病灶在CT及MRI图像上与原发肾癌相似无法区别。结论在CT及MRI增强图像中肿瘤边缘见结节状、条状明显强化影是血管瘤的特征。因此强调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增强扫描是非常必要的。MRIT2WI像显示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高低信号对比明显及边缘见高信号结节或条状影与其它肿瘤不同,应视为血管瘤的第二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腹膜后原发肿瘤,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MRI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各为82.4%(14/17)和76.5%(13/17);手术切除率为58.8%(10/17)。未完全切除肿瘤的MRI表现为:轮廓不规则57.1%(4/7),瘤体偏大42.9%(3/7),包膜不全71.4%(5/7),大血管和重要器官被侵犯85.7%和51.1%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1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表现。低密度的囊肿伴附壁肿瘤结节突入囊内和肿瘤显著均一性增强是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特征性表现。只要认识肿瘤的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后颅凹伪影较多,以及CT的容积效应,有时可使囊肿内肿瘤小结节漏检,误诊为囊性胶质瘤。作者建议在病变区作CT薄层和冠状位扫描,可提高肿瘤结节的检出和减少后颅凹伪影。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38例。全部病例均作MRI检查,其中18例经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半球30例,小脑蚓部7例,延髓1例。大囊小结节型26例,单纯囊型3例,实质型9例。大囊小结节型为血管母细胞瘤最常见表现。结论:大囊腔及小结节异常对比强化是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影像表现,MRI和CT均能较好地显示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的CT、MRI与良性脑膜瘤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索恶性脑膜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临床影像学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比分析了15 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和20 例良性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 恶性脑膜瘤的结构非均质性(7/15)、分叶及结节特征(10/15) 和短粗的硬膜尾征形态(4/15) 均明显高于良性组( P< 005)。结论 良、恶性脑膜瘤在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某些明显差异性,认识恶性脑膜瘤的影像特征可以减少术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46例.所有病例均做了MRI检查,其中26例同时做了CT检查.结果 46例54个肿瘤,囊腔型42个,典型表现为囊腔大、结节小及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实质型12个,肿瘤信号强度在T2WI明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 CT和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RI的多轴位成像及增强扫描可避免肿瘤及壁结节的漏检.  相似文献   

10.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RI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前MRI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结果:右侧小脑半球8例,左侧小脑半球7例,小脑蚓部3例,小脑扁桃体区3例。囊性型18例(85.7%),其中囊性内壁光整,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FLAIR上呈稍等、稍高信号。实性成分呈等T2、等T1信号,FLAIR呈稍高、等信号。强化后囊壁未见强化10例,囊壁强化8例,2例强化后结节与邻近囊壁衔接处可见“尾巴”征,瘤体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6例瘤体周围水肿。实质型3例(14.2%),实质肿瘤呈稍长混杂T2、等T1信号,T2WI上均未见流空血管信号影,2例瘤体周围水肿。结论:本研究将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分为多囊型、单囊型、大囊小结节型、囊旁结节型、单发实质型及多发实质型。充分了解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RI的不同表现形式,以提高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CT和MRI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CT和MRI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经CT检查26例,经MRI检查22例。结果幕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25例(96.2%),幕上大脑半球1例(3.8%)。18例呈大囊小结节型,3例呈实质型,3例呈混合型,2例呈单纯囊型。结论CT与MRI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更能较全面地显示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复习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表现,对其囊壁、分隔及壁上的实性结节进行研究,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左肾6例,右肾4例;单囊6例,多囊4例;囊壁厚薄不均伴壁结节7例,壁结节不清3例;囊内4例密度均匀,6例混杂;10例肿瘤实性成份均有中度以上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是较有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在12例中,病灶位于颈髓7例,胸髓3例,颈胸段、胸腰段水平各1例。其中3例为多发灶,1例合并脑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受侵脊髓局限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结节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片状高信号(因出血);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显著强化,边界清晰。在T2WI或增强扫描上,见特征性瘤内或瘤周迂曲的畸形血管流空信号9例,肿瘤上下继发性脊髓空洞或囊肿10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后颅凹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其中脑膜瘤8例,听神经神经鞘瘤8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小脑转移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舌下神经神经鞘瘤1例,室管膜瘤1例,岩尖颅咽管瘤1例。28例中27例同时有CT资料。笔者认为显示与诊断后颅凹肿瘤,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及MR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BCA患者的CT及MRI表现,并与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36例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进行比较。结果 11例腮腺BCA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平均最大径(22.36±8.79) mm,多位于浅叶(8/11)。6例接受CT检查,平扫5例病灶密度不均,1例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边缘强化较明显,1例可见强化壁结节。5例接受MR检查,11例病灶T1WI均呈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均可见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并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其中1例可见明显强化壁结节。CT或MRI见血管贴边征象10例,静脉回流进同侧下颌后静脉或颈外静脉者7例。结论 腮腺BCA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IPMC)的MSCT、MR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MC 9例,术前均经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复习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主胰管型5例,表现为主胰管明显扩张,多数见管壁结节,CT呈稍高密度,MRI为稍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胰管内呈长T1长T2信号;分支胰管型3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囊性或多发囊性病变,腔内见分隔及结节样突起或肿块,CT呈稍高密度,MRI为稍长T1长T2信号,2例CT MPR图像及MRCP显示病灶与主胰管相通;混合型1例,表现为囊状病灶,内有附壁结节,合并主胰管扩张,囊内为长T1长T2信号。6例病灶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4~45mm),6例胰腺不同程度萎缩,3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2例见不规则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分隔强化较明显,附壁结节强化稍弱且不均匀。结论:MSCT薄层扫描及MRI对IPMC诊断价值较大,结合MPR、CPR、MRCP能够显示胰腺IPMC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显示较小结节及胰管改变,结合其临床特征,多数病例可与胰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囊性少突胶质细胞瘤(cystic oligodendroglioma,COD)与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征象差异,以对二者做出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COD患者与9例PXA患者的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对其12项MRI征象及年龄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15例COD与9例PXA相比,肿瘤大小(t=4.824,P0.01)、肿瘤形态(χ~2=13.211,P0.01)、肿瘤实性结节的位置(χ~2=13.211,P0.01)、实性结节强化的均匀性(χ~2=9.802,P0.01)、囊壁的强化程度(χ~2=10.959,P0.01)这5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位置(χ~2=3.8 9 8,P0.0 5)、与软脑膜的关系(χ~2=0.059,P0.05)、实性结节T2WI信号(χ~2=0.336,P0.05)、实性结节DWI信号(χ~2=0.059,P0.05)、囊壁光整性(χ~2=0.320,P0.05)、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χ~2=0.800,P0.05)、瘤周水肿程度(χ~2=0.572,P0.05)这7项影像学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7,P0.05)。结论颅内COD与PXA在肿瘤大小、肿瘤形态、实性结节的位置及强化的均匀性、囊壁强化程度这5项MRI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影像学依据,肿瘤好发位置及好发年龄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