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剂诊断小肠疾病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剂在超声诊断小肠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可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剂后行腹部超声检查,并与胃镜、全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比较,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检出小肠疾病39例,占44.8%,与病检符合率为89.5%(34/38)。检查十二指肠疾病与胃镜无明显差异。检查小肠疾病明显优于X线钡剂造影。结论该法对小肠疾病的检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胫前肌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设计选择28例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EMG-Tiggered-MES,刺激强度为30-60mA,频率为20-30Hz。治疗后即刻观察胫前肌10次最大用力收缩时体表肌电变化。另从本组28例患者中选出20例病情较相似的病 并分成2组,9例 接受EMG-Triggered-EMS,11例接受功能性电刺激(FES)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参加常规康复训练,然后测定治疗7-20次后胫前肌收缩时体表最大肌电值及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者通过前向性双盲法的研究显示,在钡剂灌肠之前,先进行Hartmann's 溶液灌注,可使肠道的清洁度显著改进,且无严重不良的影响。进行钡剂灌肠检查的41例患者,任意选择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肠道准备。全组中有21例病人,(对照组)在钡剂灌肠前24小时,先服25毫升篦麻油,次晨检查前再作灌肠。另有20例病人(治疗组),通过鼻胃管,按每小时4公升的速度注入37℃  相似文献   

4.
口服法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临床价值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比先,黄世章小肠X线检查方法多种多样,但究竟那种方法好,可作为小肠常规检查方法,是放射界长期在探讨尚未定论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3种检查方法的对照性研究,包括:传统小肠钡餐追踪检查(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法的改进,试图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 50例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从钡剂的调制到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必须严格把关。钡剂调制成200%(w/v)浓度混悬液,用开水配制,连续搅拌5min以上。检查前口服产气粉一袋,用5ml温开水送服,以后前式站立位服下量好的30ml钡剂,立即将床放平后迅速左转成仰卧位点片,再向左转成后斜位点片,向右转成右后斜位点片,爆光上时嘱咐患儿深吸气后呼尽气闭住气。然后服完全部钡剂透下观察胃,十二指肠的充盈相。结果50例胃内产气充分,胃粘膜皱襞表层上钡剂涂布均匀,附着好:胃壁线,十二指肠球壁线,胃小区,胃小沟及病灶的双对比相显示效果良好。仰卧为位,左后斜位为避免十二指肠充盈的最佳体位;30ml钡利是第一口服下的最适容量,即使钡剂在胃粘膜皱襞表层上涂布均匀,又能防止钡剂在胃窦部积滞。结论 本方法对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双对比相显示效果良好及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检查患者87例,检出小肠疾病39例,并与胃镜、全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及病检对照结果表明:在小畅疾病的检查上,本法明显优于X线钡剂造影,与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疾病无明显差异,病检符合率89.5%(34/38)因此,可将本法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以除外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文献   

7.
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单对比钡剂小肠造影未见异常,但有腹部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辅以高、低张药物,口服产气粉胶囊及硫酸钡加经肛门逆行注入空气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68例小肠造影患者中,62例成功地用该方法进行了造影检查,造影失败6例.62例中发现病变21例,阳性率34%,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17例,阳性符合率81%.结论:(1)本项检查简便易行,对小肠黏膜形态及病变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口服钡剂造影.(2)对小肠腔内及肠壁受累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方能做出诊断.(3)不能应用高、低张药物和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用此法检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小肠X线检查的价值是提供小肠形态和粘膜异常的资料,正确诊断取决于好的检查技术,传统的钡餐追随检查法对于小肠病变容易忽视,因其钡剂到达小肠时水份吸收一部分,只能呈现部分小肠粘膜影像,加之钡剂通过小肠下段时,上段小肠钡剂易堆积,这样就使小肠一些早期微小病变容易疏漏。如果采用上消化道插管法检查小肠,由于繁锁,费时,手续复杂,又使一些病人难于接受。所以,我们根据上述原因,从1993年元月至1994年6月改用双向低张小肠钡餐双对比造影,观察50例,提高了小肠病变的早期诊断,给病人提供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现将临床操作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低张法肠系声学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第一组对82例经胃镜、X线钡剂造影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降部憩室行饮水法与改良低张法肠系系声学造影对比。第二组对临床可疑的37例小肠疾病患者行甘露醇法与改良低张法肠系声学造影对比,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第一组病灶显示率从45.1%(37/82)提高到90.2%(74/82)。第二组病灶检出从13例增加到17例,提高了30.8%(4/13)。改良低张法肠系声学造影比传统造影法能更加明显地消除肠道气体,更充分驰张肠腔,提高病灶显示率。结论: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X线钡剂造影表现、B超及CT的特征。方法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6例行钡餐造影检查,11例行钡灌肠检查,25例行B超检查,17例行CT扫描。结果 8例腔内型钡餐造影见肠腔内肿物。黏膜展平呈弧形,管腔增宽,管壁不整,3例有小溃疡龛影。7例腔外型X线钡剂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改变,局部肠壁不整,13例腔内外型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缺,黏膜紊乱,管腔狭窄,6例有溃疡穿孔。B超22例发现腹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回声不均,10例肿物内有肠气反射。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12例,4例肿物内见有造影剂渗入。结论 X线钡剂造影仍是小肠平滑肌肉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CT亦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西沙比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3 0例小肠双对比造影中一次服用西沙比利2 0mg。 结果  3 0例中 ,服钡后 2 0min内完全充盈小肠的 2 9例 (占 96.7% )。 2 1例发现小肠病变 ,服药后 60min服钡剂最佳 ,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 西沙比利是一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促胃肠动力药 ,应用于小肠双对比造影中 ,能缩短检查时间 ,减少检查次数及X射线对病人的损害 ,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小肠各肠曲互相重叠盘绕于腹腔中,常规钡餐检查易漏诊。为了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对其检查方法以及造影剂、对比剂的应用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自Billba—Dotter导管问世,插管法小肠双重造影已较广泛开展。本文106例小肠双重造影应用插管法及口服法各53例,现将其体会及两组检查法的优缺点、敏感性作出评估,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男,46岁。以左下腹阵发性疼痛3a、加重伴间断性腹泻4个月入院。3a间因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曾多次就诊,辗转于数家三级医院,先后行二次结肠镜检查均示慢性结肠炎;腹部MRI未见异常;全胃肠钡餐透视检查报告:钡剂30min到达回盲部,小肠分布的钡剂呈斑片状或雾花状,小肠黏膜纹失去正常形态,未见固定性狭窄,提示:小肠慢性炎症,小肠功能紊乱(蠕动过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及小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三种肠道清洁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泌尿系、胆系X线检查和结肠小肠双对比造影都必须严格清洁肠道粪便和气体。目前采用的肠道清洁方法甚多,但实际使用的主要为清洁灌肠法、口服中药法和缓泻药清洁肠道。为了提高肠道清洁效果及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质量,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采用的3种肠道清洁方法各200例进行效果观察。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本组按随机抽样法从既往自然就诊的腹部X线检查病例中抽去600例。其中男352例,女248例。年龄为3~79岁。腹部平片125例;泌尿系造影210例,胆系造影113例,结肠和小肠双对比造影152例。二、方法:1.清洁灌肠法:检查前1小时用生理盐水1000ml灌肠。2.口服中药法:检查前晚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减少针刺量的取穴方法。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6针法.共3对配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法,取患侧地仓、颊车等穴位。结果:6针法组每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量平均为81.0针次,优于常规取穴组的130.5针次,每例减少针刺量达38%(P&;lt;0.01);治愈率也略优于常规取穴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针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穴精简,针灸治疗剂量少,优于常规取穴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MRI检查前肠道准备及扫描时患者体位对小肠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行MSCT、MRI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4S例)患者取右前俯卧位,B组(64例)患者采用常规仰卧位.比较2组患者在MSCT、MRI成像中小肠的成像质量.结果 A组患者在行MSCT、MRI检查时,小肠的成像质量优于B组患者(X2=10.1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小肠MSCT或MRI检查时采取右前俯卧住,有利于小肠达到满意的充盈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相对定量分析法评估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小儿原发性癫痫定性和病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CT检查正常的小儿原发性癫痫病人进行99mTc-ECD脑显像和相对定量分析,并同步进行EEG检查。结果:21例病人SPECT显像18例异常,3例正常,阳性率857%,假阴性10%,18例脑显像异常患儿中,16例局部脑血流(rCBF)减少,99mTc-ECD摄取率726±89%,2例在额叶有限局性rCBF增加,99mTc-ECD摄取率分别为1495%和1309%。EEG检查21例病人20例异常,1例正常,阳性率952%,能定位诊断的7例,定位率为35%。结论:99mTc-ECD脑显像相对定量分析法对小儿原发性癫痫病灶的定位有临床意义,优于EE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enteroscopy,DBE)与小肠稀钡灌注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检出率以及对小肠基本病变的病因诊断准确率,评估2种检查方法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30例经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但仍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行DBE和插管式小肠稀钡灌注检查。结果:130例患者中,DBE对小肠病变的整体检出率为72.3%(94/130例);小肠钡灌为60.0%(78/130例)。DBE的病因诊断准确率高于小肠钡灌。结论:DBE通过经口腔和经肛门两种进镜方式结合,能完成对全小肠检查;小肠稀钡灌注法对小肠肠腔内占位性病变、狭窄性病变、以及结构性病变有一定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小肠稀钡灌注法可作为DBE检查前筛选性检查,对小肠镜进镜方式选择提供有效的帮助;DBE对小肠疾病诊断准确性优于小肠稀钡灌注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胶囊内镜检查是新的无创性主要用于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20例经X线钡剂造影、胃及结肠镜检查正常,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0例中发现小肠病变12例,包括血管发肓不良、肿瘤、Crohn氏病、溃疡等。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能清晰地观察小肠,安全性好,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就颅脑CT检查中如何提高摆位技巧和摆位的准确率,提高CT图像质量,为诊断提供正确,直观,清晰或基本没有伪影,质量较高的CT片。材料与方法;使用日本岛津SCT-3000TX型全身扫描机,对三年多11189例头颅CT检查病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易掌握的颅脑CT摆位法。用此方法摆位,其结果:不同的头型病人扫描,均能得到准确层面的头颅CT图像,而且伪影少,效果较佳。同时我们将头颅CT片人为分为四个级别,并分析了四个级别图像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结果:用随机抽样对改进后(改进法)和改进前(称常规法)各100例,采用Ridit分析,其结果表示:常规法与改进法两种方法,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改进法明显优于常规法。结论:此种方法对于全面提高CT室工作质量将是一个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