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4例CHD患者和26例正常人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Lp(a)浓度,发色底物法测定tPA、PAI-1活性。结果: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患者Lp(a),浓度和PAI-1活性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Lp(a)浓度和PAI-1活性均亦高于对照组(P<0.05);tPA活性亦低于对照组(P<0.05)。124例CHD患者相关分析显示:Lp(a)与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tPA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均<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Lp(a)显著升高,且与tPA、PAI-1活性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西拉普利对心房颤动(房颤)犬内皮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埋藏式高频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建立房颤犬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未起搏组、单纯起搏组和起搏 西拉普利组。采用ISO-NOP3005一氧化氮(NO)敏感电极测定心内膜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Westernblot定量分析心房心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表达;同时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位置。血浆PAI-1和tP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西拉普利能显增加房颤犬心内膜NO合成,降低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同时显减少心房肌PAI-1蛋白表达和血浆PAI-1含量,增加心房肌tPA蛋白表达和血浆含量。结论西拉普利能明显改善房颤犬内皮细胞功能,恢复纤溶系统平衡,可能对房颤的血栓前状态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纤溶活性的关系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 6 2例高血压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害 (肌酐清除率 <70mL/min ,但≥ 30mL/min)患者 ,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或卡托普利75~ 15 0mg/d降压治疗 12周。同时选择 2 4例高血压病伴肾功能完全正常 (肌酐清除率≥ 80mL/min)患者作为对照组 ,降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 (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活性 (PAI)。结果 肾功能异常组UAE、PAI均升高 (P <0 0 1) ,tPA降低 (P <0 0 5 ) ;UAE与tPA ,PAI,PAI/tPA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0 (P >0 1)、0 32 (P <0 0 5 )、0 34(P <0 0 1) ,UAE与纤溶活性降低正相关 ;降压治疗后两组均降低UAE、PAI(P <0 0 1) ,卡托普利组还升高tPA(P <0 0 5 )。结论 肾功能异常时纤溶活性降低 ,肾功能损害与纤溶降低有关 ,氯沙坦及卡托普利改善肾功能 ,也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全身纤溶状态及内皮纤溶储备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1例 AMI患者于入院第 1天和入院后第 10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纤溶指标 ,并与 15例正常人作对比 ,同时做静脉闭塞试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释放。结果 :AMI患者 t PA含量、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PAI- 1)活性均较正常人明显为高。最大内皮 t PA释放于入院第 1天降低为 (2 .3± 0 .9) μg/ L(P<0 .0 1) ,第 10天恢复至(4.5± 1.2 ) μg/ L(P >0 .0 5 )。结论 :内皮纤溶功能紊乱与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联系要比全身纤溶指标的变化更为密切 ,在 AMI早期纠正内皮纤溶功能异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Ang Ⅱ 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的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ng Ⅱ(10-6~10-9 mol/L)与HUVECs共同孵育24 h,以及将10-6 mol/L的Ang 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4、8、12、24 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tPA的含量及活性,并观察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干预后的影响.结果 10-6mol/L Ang Ⅱ作用HUVECs 24 h后,可使细胞分泌的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80±15.60 vs 83.33±10.56) ng/mL,P<0.01),PAI-1活性明显增加(9.25±0.39 vs 7.53±0.33) IU/mL,P<0.01),Ang Ⅱ虽也可刺激tPA含量增加(101.67±3.78 vs 70±5.62) ng/mL,(P<0.01),但PAI-1的增量是tPA增量的6~7倍(Δ196.67±21.34 vs Δ31±6.50) ng/mL,(P<0.01),Ang Ⅱ对tPA活性无影响(0.97±0.05 vs 0.95±0.08) ng/mL,(P>0.05);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212.67±5.38 vs 290±6.57) IU/mL,(P<0.01),而卡托普利对Ang 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无明显抑制作用(278.33±9.16 vs 290±6.57) IU/mL,(P>0.05).结论 Ang Ⅱ可促使HUVECs分泌PAI-1,并使其活性增加;Ang Ⅱ亦可刺激tPA分泌,但作用弱于PAI-1,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缬沙坦可抑制Ang Ⅱ促HUVECs分泌PAI-1的作用;卡托普利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Ang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的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ngⅡ(10-6~10-9mol/L)与HUVECs共同孵育24h,以及将10-6mol/L的Ang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4、8、12、24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tPA的含量及活性,并观察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干预后的影响。结果10-6mol/LAngⅡ作用HUVECs24h后,可使细胞分泌的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80±15.60vs83.33±10.56)ng/mL,P<0.01),PAI-1活性明显增加(9.25±0.39vs7.53±0.33)IU/mL,P<0.01),AngⅡ虽也可刺激tPA含量增加(101.67±3.78vs70±5.62)ng/mL,(P<0.01),但PAI-1的增量是tPA增量的6~7倍(Δ196.67±21.34vsΔ31±6.50)ng/mL,(P<0.01),AngⅡ对tPA活性无影响(0.97±0.05vs0.95±0.08)ng/mL,(P>0.05);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212.67±5.38vs290±6.57)IU/mL,(P<0.01),而卡托普利对AngⅡ的促PAI-1分泌作用无明显抑制作用(278.33±9.16vs290±6.57)IU/mL,(P>0.05)。结论AngⅡ可促使HUVECs分泌PAI-1,并使其活性增加;AngⅡ亦可刺激tPA分泌,但作用弱于PAI-1,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缬沙坦可抑制AngⅡ促HUVECs分泌PAI-1的作用;卡托普利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50mg静滴,1次/d,用药均2周。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及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PM-1活性及水平下降(P〈0.05),t-PA活性及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为调控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发病时患者血浆tPA含量、PAI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影响。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10个实验组(0、10、50、200、500μmol/L Hcy组及叶酸和上述各Hcy点共同培养组),培养24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RT-PCR)法分析各组tPA及PAI-1的mRNA表达水平。(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ELISA测定空腹血浆tPA及PAI-1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1)500μmoL/L Hcy组PAI-1抗原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2)以单纯培养基为对照组,生理浓度Hcy组内皮细胞tPA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以10μmoL/L Hcy组为对照组时,500μmoL/L Hcy组tPA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减少(P〈0.05)。(3)500μmoL/L Hcy与叶酸共同培养组和单纯Hcy组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内皮细胞tPA抗原的合成及mRNA表达,减少PAI-1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P〈0、05)。(4)AMI组Hcy、tPA及PAI-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时,超生理浓度Hcy可以通过下调tPA、上调PAI-1的mRNA表达,减少内皮细胞tPA抗原的分泌及增加PAI-1抗原的合成,可能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叶酸则可以减少Hcy引起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损害,起到保护作用。Hcy是AMI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利对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时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观察卡托普利 (开搏通 ,captopril)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时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兔右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为实验模型 ,36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对照组 )、单纯损伤组、损伤 +药物治疗组 (简称药物治疗组 ) ,每组各 12只。药物治疗组术前1d至术后 30d给予captopril2mg·kg 1 ·d 1 ,余二组不给药 ,用ELISA法检测各组术前、术后 1、3、7、14、30d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的水平 ,并于术后 30d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各组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度。结果 动脉球囊损伤后 ,药物治疗组PAI 1水平、内膜的厚度及管腔狭窄度均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结论 血管球囊损伤术后纤溶系统作用的减弱影响动脉壁损伤再修复过程 ,captopril可使纤溶系统保持平衡 ,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大鼠MI模型.建模及给药14 d后,测定大鼠血浆及主动脉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大鼠血浆和血管孵育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tPA/PAI-1比值、主动脉血管条同位素3H标记的胸腺嘧啶(3H-TdR)掺入率、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I/2)和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蛋白在血管组织的表达.结果 替米沙坦组心肌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血浆和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PA活性及tPA/PAI-1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MI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主动脉组织匀浆Ang 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PAI-1活性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血浆Ang 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PA活性及tPA/PAI-1比值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主动脉匀浆p-ERK1/2及AT1R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MI组比较,替米沙坦组主动脉血管组织3H-TdR掺入率及p-ERK1/2和AT1R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血浆AngⅡ含量、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tEA活性及tPA/PAI-1比值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MI大鼠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替米沙坦可能通过AT1R作用经ERK信号通路调控纤溶活性从而改善大鼠MI后的纤溶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DM)大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培哚普利联合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治疗组.治疗4周后比较各组血浆PAI-1和tPA活性及PAI-1/tPA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大鼠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比值显著升高,tPA活性降低.培哚普利治疗使PAI-1活性下降,tPA活性增加.联合NOS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培哚普利的这种作用.结论 DM状态下存在纤溶异常,ACEI能够通过内源性的NO改善纤溶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改变,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血压以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入选对象1个月内未服任何降脂药物,停用降压药1周以上,禁食10h后,次晨抽取血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降低,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则升高.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PAI-1与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和vWF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组给予氯沙坦50~100mg/d治疗,疗程6周,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AI-1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tPA活性较治疗前升高;ISI和vWF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凝血、纤溶功能紊乱.氯沙坦治疗能有效降低病人的血压,同时可以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PAI- 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 1)活性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32例冠心病患者PAI - 1、tPA活性。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PAI-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后发现 :①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 1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 (P <0 0 5 ) ;②稳定性心绞痛组的PAI- 1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tPA活性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及冠心病亚组的纤溶活性减低主要与PAI - 1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增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能够特异性地激活纤溶酶原,不易引起系统性纤溶状态,是一种理想的溶栓药物.现将有关tPA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治疗心血管血栓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强度体外治疗性超声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影响,评价超声对纤溶系统的作用,初步探讨超声助溶的机制。方法选择拒绝接受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39例)、超声对照组(31例)。超声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1.2W/cm2的超声治疗,每天1次,每次15min。两组患者分别于观察治疗前和观察治疗后10 d后采血,测定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治疗前,超声对照组与超声治疗组t-PA、PAI-1、t-PA/PAI-1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超声治疗组t-PA显著高于超声对照组,超声对照组与超声治疗组治疗后PAI-1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治疗性超声作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心前区,可使血浆t-PA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与脂蛋白(a)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原含量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探讨纤溶活性与Lp(a)对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54例发病1 h~8 h以内的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t-PA、PAI-1抗原含量,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a)的浓度,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UAP组及AMI组血浆t-PA、 PAI-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在UAP组与AMI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MI组PAI-1含量较UAP组明显增高.UAP组及AMI组血浆Lp(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MI组又较UAP组明显升高.血浆Lp(a)水平与PAI-1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t-PA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冠脉血栓疾病发生时,血浆纤溶活性下降,t-PA、PAI-1抗原含量增加,以PAI-1增加为明显;血浆Lp(a)水平增高.Lp(a)促进PAI-1的分泌,抑制t-PA的分泌,减弱t-PA活性,打破了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能够特异性地激活纤溶酶原,不易引起系统性纤溶状态,是一种理想的溶栓药物。现将有关tPA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治疗心血管血栓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心绞痛病人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PSS注射液20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输注,每分钟25滴,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浆t-PA/PAI-1的活性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通过调节血清t-PA/PAI-1的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减轻和消除心绞痛,可用于心绞痛发作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两组用药时间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及浓度。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周后,患者血浆PAI-1活性及浓度下降(P〈0.05),t—PA活性及浓度含量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t-PA和PAI-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地调控改善冠心病患者内源性纤溶活性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