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雪松  肖小敏 《广东医学》2003,24(3):258-260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B超检查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及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对孕妇联合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8例孕37-43周孕妇用胎心监护仪、B超和脐血流检测仪联合监测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并对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BPS评分、S/D值、羊水性状、脐带异常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胎儿宫内窘迫为36.6%,其中NST无反应型为69.9%,BPS评分≤6为41.2%,S/D值≥3为5.3%,脐带异常为42.9%,羊水混浊为42.0%,新生儿Apgar评分≤7为6.6%,无围生儿死亡。胎儿宫内窘迫者的NST、BPS评分、羊水混浊Ⅱ Ⅲ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正常胎儿相比,P均<0.05。NST、BPS、未合并羊水混浊与Ⅲ度浊浊的各自新生儿Apgar评分≤7者相比,分别为P<0.01,P<0.05,P<0.05。新生儿窒息均发生在NST无反应型,BPS评分≤6者占66.7%。S/D值≥3和脐带异常的新生儿Apgar评分≤7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应用NST-BPS-S/D对孕妇进行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围生儿愈后作出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孕晚期胎儿宫内安危,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产前无应激试验(NST)已广泛应用于孕中晚期,成为及时反应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但NST的阳性预测值低,仅为10%-40%,从而人为增加剖宫产率,我院将胎儿心电图(FECG)与NST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NST的假阳性率,提高对胎儿宫内情况及出生结局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应激试验(NST)对待发羊水过少围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原因不明性羊水过少孕妇的临床资料。记录其NST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粪染情况,胎儿宫内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及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NST异常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降低(P<0.001)。羊水粪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及MAS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05)。结论:NST异常可作为预测特发性羊水过少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对胎儿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518例(37周~41周)孕妇分别于同日行胎儿心电图(FECG)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监测,并结合超声检查及分娩后临床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ECG阳性率33%,NST阳性率为18%.结论:对胎儿宫内危险因素的监测,胎儿心电图(FECG)较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0例>36孕周高危妊娠的胎儿心电图(FECG)的总结。方法将所有高危孕妇同时分别作NST和B超监测,并对以上两项结果作对照。结果经分析认为:FECG是反映胎儿在子宫内是否正常的一种客观检查指标。异常FECG提示胎儿宫内缺氧;FQRS>0.05秒或FST段改变时要注意脐带绕颈和羊水过少;而FQRS振幅>30uV时要注意羊水过少或胎儿体重≥3500克,并认为FQRS>0.05s,振幅>30uV及FST段改变,可作为异常FECG的重要指标。结论其检出胎儿异常率和敏感性与NST和B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杨利  王芸  李东风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4):308-308,317
目的评价脐动脉超声血流图脐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胎心监护的非应激性试验(NST)在产前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取本院住院孕妇260例进行NST和S/D监测,检查结果与分娩后羊水污染、脐带异常(缠绕、打结、过短)、新生儿窒息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NST和脐动脉超声血流图异常组发生羊水污染、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均〈0.05)。NST和脐动脉超声血流图均异常组发生羊水污染、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又较NST和脐动脉超声血流图单项异常组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超声脐动脉血流图在判断宫内胎儿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若NST与其相联合监测,可以使妊娠晚期胎儿宫内情况判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1587例胎儿心电图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FECG-D型胎儿心电图仪经孕妇腹壁间接进行1587例FECG检测。结果胎儿心动过速44例,胎儿心动过缓8例,胎儿早搏6例,ST段改变 45例,先心2例,胎儿心律不齐13例,FQRS时限增宽9例,FQRS振幅增高39例。结论 FECG是判断胎儿在子宫内安危的重要指标,它能早期反映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尽早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对脐带和羊水异常预测较无负荷试验敏感。 FECG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总结了正常和异常FECG图象各100例,认为FECG是反映胎儿在子宫内是否正常的一种客观检查指标.FECG异常提示胎儿宫内缺氧;临产后FECG异常需警惕脐带异常;认为大体重儿易发生FQRS≥0.05",应注意和胎儿宫内缺氧鉴别,并认为FQRS≥0.05"可作为胎儿心电图异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监护法在孕妇产前产时预测胎儿胎盘功能及氧储备能力等方面的临床作用。方法:对946例待产分娱乐的高危孕妇,行常规胎儿心率监护。结果:其中63例出现减速波形。变异减速(VD)48例(5.07%,此波形较多见,以脐带受压为主,早期减速(ED)10例(1.05%),多以胎头下降引起。一般认为无害;迟发减速(LD)5例(0.53%),多见胎盘功能不良,缺氧的病例;围产期死亡3例(3.2‰)。结论:胎儿率减速波形对观察分娩后胎儿发育情况,诊断脐带受压,羊水是否被胎粪污染及胎儿宫内是否窘迫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爱萍 《河北医学》2006,12(12):1241-124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无应激试验(简称NST)监护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于妊娠36周后应用NST对286例孕妇进行观察并对新生儿预后进行评估。结果:NST反应型组和异常型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等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NST反应型与异常型预测胎儿预后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及敏感性分别为95.8%、41.6%、75.6%、82.4%。结论:NST可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宫内异常情况,为临床早期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提高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前瞻性地检测188例孕妇临产前胎儿的脐带形态,以诊断及排除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统颈、脐带搭颈和脐带先露。共诊断脐带异常34例、正常154例,并测定脐带异常者脐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合股心监护,以诊断因脐带异常所致的胎儿宫内窘迫。结果CDFI诊断脐带异常正确率为97.06%,而诊断脐带无异常之正确率为100%。脐带异常者中,胎儿宫内窘迫18例.发生率为52.94%,表现为胎心监护无激惹试验(NST)及脐动静脉血液动力学明显异常,新生儿窒息7例,发生率20.59%,并且剖宫产率高达82.35%。研究表明CDFI是诊断脐带异常最可靠的方法;脐带血液动力学检测结合胎心监护,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且脐带血液动力学异常程度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程度成正比,并可预测胎儿预后。由此制定了CDFI诊断脐带异常及无创性产前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绕颈脐带螺距增加率,探讨胎儿宫内缺氧与之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15例脐带绕颈胎儿颈部及游离部脐带螺距进行测量,计算增加率。依据胎儿监护将胎儿分为缺氧组(42例)和非缺氧组(73例)。胎儿行无应激试验,产后追踪羊水性状及产程中胎心率变化。结果:缺氧组和非缺氧组脐带螺距增加率分别为(0.37±0.07)%、(0.20±0.01)%,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组脐动脉血流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为(3.23±0.08)、羊水污染及胎心率异常的例数(23例,占54.8%)与非缺氧组脐动脉血流S/D(2.27±0.11)、羊水污染及胎心率异常的例数(13例,占1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绕颈脐带螺距增加率可及时提示胎儿宫内缺氧,为临床尽早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和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对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对200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观察。结果 NST无反应型加可疑型组S/D≥3者发生率及胎儿窘迫比反应组明显增高。结论 NST与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脐带是母体将营养物质输送给胎儿的交通桥梁其中间行走着二条动脉和一条脐静脉;一旦脐带受压受阻势必要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及生长发育迟缓(IUGR)甚至死亡。现就2例脐带真结作以下临床分析讨论。1病例倒1,患者,女,24岁。1996年2月15日拟一股零产,孕39 周待产及羊水过少,收入住院,入院主诉是自觉胎动频繁2天查B超羊水暗区24co,NST评分7分,听胎心率168次/。in,确诊胎儿窘迫于当日立即在待硬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宜产取出一女活婴,伽gar氏评分7分羊水Ill”童少,约50nl胎儿体重2300克,脐带细而长85。m中间有一个真结,断脐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证生物物理相测定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意义。方法:用胎心监护仪作NST试验,用B超观察FBM,FM,FT,AFV,该5个指标联合用于监测胎儿宫内状态。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NST符合率为19.70%,而生物物理相为62.12%,P<0.01,羊水变化NST符合率为34.09%,而生物物理相为55.30%,P<0.01。胎婴称生出前后的NST,FBM,FM,FT缺氧符合率顺序分别为33.33%,65.15%,75.76%,82.58%,生物物理应用前后NST异常剖宫产分别为52.9%和41.2%。结论:生物物理相测定能提高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产科处理的盲目性和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强ICP胎儿监护的方法。方法:对119例ICP胎儿的胎动,胎心,羊水及ICP孕妇的胆汁酸进行监护。结果:119例ICP孕妇中,胎动异常48例(40%),胎心异常42例(35%),羊水污染54例(45%),胆汁酸异常84例(77%),无胎死宫内及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结论:加强ICP胎儿的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可降低ICP对胎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心监护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0例胎心监护非应激性试验(NST)异常孕妇为观察组,抽取同期270例胎心监护(NST)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胎心率监测结果及围产儿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羊水污染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脐动脉血流S/D比值在胎儿监护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流S/D比值在胎儿监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832名待产单胎孕妇妊娠晚期脐动脉血流S/D比值。结合NST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妇士S/D比值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下降。S/D比值与NST结合,可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的阳性预测值。S/D比值异常组的胎儿宫内缺氧,脐带异常,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S/D比值的测定可及早地警示和发现胎儿宫内异常情况,指导临床提早采取干预和处理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操作简单,安全,易行,且可重复的胎儿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对150例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的孕妇胎粪污染的发生显著高于瘙痒开始时间〉35周的孕妇(P〈0.01),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者胎粪污染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显著多于单纯转氨酶升高者(P〈0.01),胆汁酸浓度水平和胎粪污染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呈现正相关,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及脐血流阻力s/D值和m值异常升高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高于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和脐血流阻力s/D值和RI值正常者。结论: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及脐血流阻力S/D值和RI值异常增高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联合仪器监护,判断胎儿宫内的安危及预后.方法:对276例孕(36 ~42)周的住院孕妇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及彩超下对胎儿进行生物物理评分(BPS),同时追踪记录产后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产时羊水有否污染及围产儿预后.结果:胎心无负荷试验(NST)监测胎儿无反应型组的生物物理评分(BPS)≤5分者的产后羊水污染、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发病率明显高于NST反应型组且BPS≥6分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NST及BPS,弥补了单纯NST,BPS预测胎儿的不足,联合监护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指导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