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重复强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选取240~280g SD成年大鼠16只,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24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4小时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半球面积.结果 4、24小时神经功能评分为1.75±0.68和2.88±1.13;24小时TTC染色示梗死面积/半球面积为(0.45±0.11)%;造模成功率93.75%.结论 该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进,分析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参照Zea Longa法,使用SD大鼠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但术中不结扎翼腭动脉,栓线直接从颈总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合TTC或HE染色判断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结果改进后的模型成功率80%,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颈部血管破裂出血、脑缺血不完全和麻醉意外等问题。结论改进后的模型成功率高,选择体重合适的大鼠、制作良好的栓线和控制术中出血是模型制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实验成功率。方法选择SD大鼠50只,对传统制备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方法包括:1)激光多普勒流量仪监测脑血流;2)将脑血流严格降低到正常15%以下;3)对侧颈总动脉夹闭;4)选择头端5 mm包被硅橡胶直径0.35 mm的尼龙线作为栓线。结果脑血流监测可准确判断插线是否成功,当栓线插到合适位置时,脑血流迅速下降至30%以下,但很少降到15%以下;对侧颈总动脉夹闭,一般可将脑血流降至正常15%以下。造模成功率88%。结论改良后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制备模型过程中,严密监测脑血流、夹闭左颈总动脉以严格控制脑血流量至正常15%以下,是提高造模成功率的关键。应用头端包被硅橡胶的丝线对血管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可重复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选用250~300g SD成年大鼠20只,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评价缺血效果。结杲:术后大鼠均出现了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镜下观察可见大鼠大脑左侧额顶皮质以及基底节区大范围的梗死区,呈现白色。结论:神经功能损害以及1% TTC大鼠脑切片染色显示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栓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尼龙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了探讨.结果,假手术组未见神经病学体征,手术组(缺血3h、再灌注3h)神经病学评分为1.56±0.51.用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示手术组在大脑皮质、基底节均出现梗死灶,手术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手术对侧和假手术组两侧脑组织含水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手术组额顶叶皮质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呈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栓线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参照Longa和Koizumi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可逆性大鼠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 ,对栓线的制备、手术操作进行改进 ,通过病理学观察栓线直径、插入深度以及大鼠体重对缺血模型有效性的影响。结果 大鼠体重 2 50~ 2 80g ,插线头端浸蜡 ,直径 0 .2 6mm ,由颈内动脉插入大脑中动脉 ,插入深度 (18± 1)mm ,可获得较成功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论 改进的模型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稳定性强 ,是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7.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2006,35(4):313-315
目的 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 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再灌注时间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再灌注时间窗,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切片红四氮唑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区体积。结果:于脑缺血1h、2h、3h、4h、6h、8h、16h和24h(I1、I2、I3、I4、I6、I8、I16、I24)观察到梗死体积的变化为I8〉I6〉I4〉I3〉I2〉I1(P〈0.05),缺血16h、24h与缺血8h相比,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别(P〉0.05)。脑缺血2h、3h分别再灌注22h、21h(I2R22、I3R21),其梗死体积分别与缺血2h、3h(I2、I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缺血4h再灌注20h(I4R20)后,其梗死体积较缺血4h(I4)显增大(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后梗死体积随缺血  相似文献   

9.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 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大脑中动脉闭阻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喆  赖新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0):877-878,881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低位开颅窗手术,用损伤面积较小的热凝法闭阻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并在造模后将动物按缺血时间随机分为3d、7d、14d和21d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TTC染色与HE染色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征、脑梗死体积及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造模后动物均出现相当程度的功能缺损[(2.78±0.44)分~(1.67±0.50)分]、脑梗死[(197.05±23.38)分~(135.15±13.18)分]和病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征与脑梗死体积在缺血后3d组与7d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和缩小(P<0.01),7d之后变化趋于平稳(P>0.0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所建立的脑梗死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低位开颅窗手术,用损伤面积较小的热凝法闭阻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并在造模后将动物按缺血时间随机分为3 d、7d、14d和21 d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TTC染色与HE染色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征、脑梗死体积及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造模后动物均出现相当程度的功能缺损[(2.78±0.44)分~(1.67±0.50)分]、脑梗死[(197.05±23.38)分~(135.15±13.18)分]和病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征与脑梗死体积在缺血后3d组与7 d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和缩小(P<0.01),7d之后变化趋于平稳(P>0.0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所建立的脑梗死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nNOS、iNOS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nNOS mRNA和iNOSmRNA在局灶性脑梗死表达中的时程变化与细胞定位。方法,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缺血/再灌注后1,3,5天nNOSmRNA、iNOSmRNA表达的细胞定位并用点杂交方法测量不同时间段梗死半球与非梗死半球内nNOSmRNA、iNOSmRNA水平。结果:正常鼠nNOSmRNA以神经元表达为主,iNOSmRNA无表达,梗死后iNOSmRNA表达以小胶质细胞为主,梗死区未见nNOSmRNA;nNOSmRNA表达从4h就开始下降,1~3天最低,5天左右又上升,iNOSmRNA在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表达,1天左右升至高峰,3天左右缓慢下降。结论:nNOSmRNA在缺血损伤后有一短暂表达增高,而在缺血损伤4h后就开始缓慢下降;而iNOSmRNA在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表达,高峰在1天左右,3天左右开始下降,其细胞定位以小胶质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及纳入排除标准,以提高对脑缺血模型是否成功的准确判定程度。[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用激光多普勒分别测量造模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分别在缺血后1、2、3、6、9、12、15、18、21、24 h进行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断头取脑,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对脑梗死情况进行判定。[结果] 经解剖和TTC染色验证,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44只MCAO大鼠模型判读准确,准确率为75.86%,结合解剖结果,准确率为86.21%.多普勒脑血流量检测法对51只模型MCAO大鼠模型判读准确,准确率为87.93%.结合解剖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法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是否成功的判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尤其适用于超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大鼠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Zea Longa组(A组)、改良线栓法组(B组),并对其造模手术时间、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永久性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所用时间与Zea Longa线栓法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永久性线栓法能减少造模时间,提示其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提示其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京  熊利泽  胡文能  郑玉  路志红 《医学争鸣》2002,23(15):1349-1352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时间 10 0 % O2 能否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方法  6 3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n=9) :即 A组 (对照组 )于缺血前 2 4h吸空气 2 4 h;B,C和 D组分别于缺血前 2 4 h连续吸 10 0 %O2 2 4 ,12和 6 h;E,F和 G组分别连续吸 10 0 % O2 2 4 ,12和 6 h. A,B,C和 D组于吸氧结束后 2 4 h造成脑缺血 ;E组于吸氧后即刻造成脑缺血模型 ;F组间隔 12 h;G组间隔 18h后造成脑缺血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 3- 0尼龙线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 ,2 h后拔出尼龙线使血液再灌注 .脑缺血 2 h和再灌注后 2 4 h行脑功能障碍评分 ,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 .结果  B组的脑功能障碍评分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 (P<0 .0 5 ) ,C,D,E,F和 G组与 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脑梗死容积 B组 (10 4 .8± 6 2 .1) mm3显著小于 A组 (199.0± 6 9.6 ) mm3(P<0 .0 1) .吸 10 0 % O2 12 h及6 h组及吸 10 0 % O2 2 4 h后即刻造成脑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脑梗死容积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实验首次证实连续吸10 0 % O2 2 4 h且间隔一定时间后能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电针干预下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促大鼠脑内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择“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为针刺穴位,刺激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I/R组)、模型 电针组(I/RE组)、模型 电针 L-NAME组(I/REL组)。除N组外的各组局灶脑缺血1.5h后分为再灌注1d、2d、7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在各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骨髓中VEGFR2 EPCs数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缺血脑区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大脑皮质CD34标记的微血管的计数。结果 与I/R组比较,电针可明显提高骨髓及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P<0.01,P<0.05),而I/REL组的VEGFR2 EPCs数量相比于I/RE组则显著降低(P<0.01)。各时间点I/RE组缺血大脑皮质区VEGFR2 mRNA及CD34血管计数明显高于I/R组(P<0.01),而I/REL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电针可动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EPCs促大鼠缺血脑区血管再生,该作用在eNOS被抑制后减弱,推测电针动员EPCs促血管再生的作用与eNOS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初步阐明miRNA-15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通过Longa等改良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血管。采用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缺血梗死体积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 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高表达,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一侧MCA阻塞后行为改变的特征和评定其运动障碍的客观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和阻塞两组,阻塞组用直径0.2mm的尼龙线经在颈内动脉插入到大脑前动脉,阻塞大脑中动脉(MCA)根部。术后1、2、4、8,24、48h观察神经行为。用握-引和网屏测验评定肌力,转棒测验测定运动协调能力。结果典型的偏瘫4h后难以用肉眼查出,转圈有时相性。提尾悬空试验阳性体征持续到术后3d运动协调障碍持续到本后7d.结论提尾悬空试验阳性是一侧MCA阻塞的特征性表现,转体测验能对运动协调能力定量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