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CT检查,着重提出本病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诊断。方法:4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21~40岁占85%,均有高血压、低血钾史。仅部分病例有周期性软瘫及血和(或)尿醛固酮增多。CT使用薄层扫描。结果:本组均为一侧单发腺瘤。体积较小(直径<2cm占81%)、密度低、增强效应差,常突出于肾上腺形成“柄征”。结论: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的检查。CT检查主要是确定肾上腺有否肿瘤,以及定位、定量的诊断。CT对肾上腺皮质腺瘤诊断可靠。薄层扫描、增强CT有利于低密度小腺瘤的显示,但尚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杨清波  翟哲民 《医学综述》2014,(11):2038-204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已>1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治疗取决于其特殊亚型,分型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CT、磁共振成像、闪烁扫描术和肾上腺静脉采血。对所有确诊患者均应做肾上腺CT扫描,肾上腺静脉采血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和定位的金标准。该文将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意外”瘤李江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随着高分辨率影像诊断仪器如CT和磁共振(MRI)的应用,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瘤增多。因为其他原因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的患者,1%~10%发现有肾上腺肿瘤,和尸检资料的2%~9%一致。肾上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检查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治区人民医院近3年来5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经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血,测定各类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将结果与影像学检查,血生化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VS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的符合率为80%,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达到100%。结论:单纯依赖影像检查对于原醛症患者进行分型诊断易发生误诊。AVS检查的准确性高,对于影像学检查未能明显占位性病变者须进行该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王强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14(4):556-556,561
通过临床观察与脑CT检查对40例儿童急性偏瘫病因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以感染性疾病引起偏瘫发病率最高达77.5%,病毒性脑炎占多数,化脓性脑膜炎次之。脑CT直接反映颅内病变的动态过程,可为明确病因、鉴别、治疗、预后提供一定特征性的依据及验证,CT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7.5%。两者有机结合为查寻病因、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几种术前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对特醛症患者行影像学检查、体位激发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结果 81例患者中,高血压者占100%,低血钾者占41.98%,血醛固酮升高者占80.25%,尿醛固酮升高者占32.91%。76例患者肾上腺B超检查的符合率为84.21%;75例患者CT检查的符合率为84.00%。26例患者行体位激发试验,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均升高。19例患者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分泌较高侧与对侧血醛固酮之比均小于2.0,符合率为100%。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特醛症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体位激发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中有参考价值;肾上腺静脉插管取血检查的准确率高,对于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须行该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各种梗阻性黄疸CT表现特征的认识。方法对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3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80%;重点讨论了不同病因梗阻性黄疸的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论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皮质醇增多症即Cushing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为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皮质醇增多症的肾上腺皮质病变包括肾上腺皮质增生、腺瘤、腺癌,其中肾上腺皮质增生叉包括双侧性肾上腺小结节或大结节性增生以及肾上腺皮质的弥漫性增生。Cushing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上,诊断Cushing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可根据临床表现、有关生化及激素测定(如尿17OH、17-KS、血尿游离皮质醇等)及相应试验(如大剂量与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等)、影像学方法(如B超、CT、MRI等)、普通病理学方法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32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块,肾脏呈受压改变,钙化发生率高;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边缘征”较具特征。结论 CT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ushing综合征各种病因的临床特征,评估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006年住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Cushing综合征的15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85%左右的病人有典型的Cushing外貌,肾上腺腺瘤占33.8%,其中85%为育龄女性。约半数病人出现低血钾和糖尿病。血糖异常、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8.7%、72.6%和67.6%。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不被午夜1mg地塞米松抑制、24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清晨血皮质醇升高。在Cushing病和肾上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中,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8%和90.8%,ACTH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2%%和65.1%。【结论】本组病例肾上腺腺瘤比例高,糖尿病发生率高。结合ACTH检测,8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及影像学检查,方可对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ushing综合征各种病因的临床特征,评估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006年住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Cushing综合征的15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85%左右的病人有典型的Cushing外貌,肾上腺腺瘤占33.8%,其中85%为育龄女性。约半数病人出现低血钾和糖尿病。血糖异常、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8.7%,72.6% and 67.6%。Cushing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不被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24 h 尿游离皮质醇升高、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清晨血皮质醇升高。在Cushing病和肾上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中,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8%和90.8%,ACTH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2%%和65.1%。【结论】本组病例肾上腺腺瘤比例高,糖尿病发生率高。需结合多种现有常用实验检测方法,方可对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刘贺年 《河北医学》2000,6(4):316-317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醛大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和Conn‘s腺瘤的CT探讨,提出该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诊断。方法:本文总结38例经手术后病理产的患者,男8例,女30例,人武部采用薄层CT扫描。结果:本组患者均为一侧单发腺瘤,瘤体较小,79%的腺瘤直径小于2cm。增强效果差,且突出于肾上腺。结论:CT是诊断Conn’s腺瘤的一种重要方法,尤其是薄层扫描,增强CT更有利于小腺瘤的显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对20例PA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行经右肱静脉穿刺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AVS)以明确分型的护理方法.方法 DSA引导下20例经右肱静脉双侧肾上腺静脉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采血,检查肾上腺分泌功能,以明确分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诊断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例;2例肾上腺CT诊断的腺瘤为无功能型,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对侧肾上腺增生所致;增生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1例,单侧增生型9例,双侧增生型2例.2例右肾上腺采血未成功.结论 严密的护理是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顺利完成及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早期诊断(附18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早期诊断及各型间鉴别。方法:对我院10a来收治的18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APA)11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5例、ACTH依赖型醛固酮增多症1例、混合型1例。结果:18例均有高血压,16例有低血钾。根据血、尿醛固酮升高,血浆肾素活性低,血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PRA)>400,安体舒通试验阳性等做出PA诊断。早期低钾表现明显,CT等影像检查呈单侧病变,直立位醛固酮不增高、应用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后反应缺乏主要见于APA患者,IHA与之相反。结论:高血压患者伴自发性低钾或给予利尿剂后发生难纠正的低钾,均应警惕PA;A/PRA>400是APA患者较可靠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炎症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本院2003年7月。2006年2月行肠镜检查2112例,发现结肠炎症病例l548例,回顾性分析结肠炎症疾病病因。结果本地区结肠炎症的发生以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为最常见,溃疡性结肠炎次之,克罗恩病较少。结论结肠镜检查对慢性结肠炎症的病因诊断及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报告肾上腺转移瘤15例,20个病灶的CT检查结果;〈5cm占75%;密度不均占70%,CT值〉27Hu;轮廓不规则,但边缘清楚;可有明显强化。CT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绝大多数可作出正确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正确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醛固酮瘤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较为常见的亚型, 而肾上腺肿瘤与紧邻肾上腺的腹膜后非肾上腺来源肿瘤在CT上往往难以鉴别。本文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 表现为高血压合并低血钾, 影像学发现"肾上腺占位"的患者, 手术及病理提示病灶为紧邻肾上腺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CYP11B1/CYP11B2嵌合基因阳性及类固醇激素代谢产物18-氧皮质醇和18-羟皮质醇水平的升高, 明确该患者原醛症病因为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H)Ⅰ型。同时合并节细胞神经瘤和FH两种疾病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少见, 在影像学难以识别病灶性质的情况下, 对有相关家族史, 尤其是发病年龄较轻者应考虑进行基因筛查及类固醇激素谱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史长,早期无特异临床症状,易于误诊;CT对腺瘤诊断率为92%,B型超声仅为50%,手术治疗配合术前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定位诊断应充分依靠CT,术前应行抗醛固酮治疗,可单纯行腺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19.
总结64例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和CT表现。介绍了肾上腺CT检查方法及避免漏诊的措施。分析讨论了各种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1年间收治的PA4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醛固酮测定、安体舒通试验及B超、CT检查。40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4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46例血钾均低于正常,42例血醛固酮增高,46例安体舒通试验均阳性,B超、CT定位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4.8%、95.6%。46例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44例肾上腺腺瘤治愈,1例腺瘤及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仍需药物控制血压。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主要依靠B超、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