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周杰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8):496-499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2010年间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确诊方法、疗效等。 结果 (1)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有基础疾病者5例,有临床症状者8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7例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2)治疗采用氟康唑治疗。3例行手术切除后口服氟康唑,另7例均行氟康唑治疗,治愈7例,好转2例,疗程6~12个月不等。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呈多样性,应积极行肺活检以明确诊断,肺隐球菌病单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3例确诊肺隐球菌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确诊方法及治疗转归。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21例(91.3%),继发性2例(8.7%),合并基础疾病5例(21.7%)。主要症状为咳嗽13例(56.5%)和胸痛9例(39.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18例(78.3%),主要分布在肺下叶(12例)。10例经皮穿刺肺活检确诊,12例经外科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行氟康唑治疗20例中(外科切除病灶10例),18例痊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较为常见,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经皮穿刺肺活检是经济、安全、有效的确诊措施,氟康唑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肺部CT表现:61.9%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23.8%表现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5.7%为混合病灶。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呈阳性。确诊患者11例,其中开胸手术确诊2例,TBLB确诊1例,CT引导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穿刺液培养阳性1例;临床诊断10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在接受氟康唑和氟胞嘧啶治疗3月后,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应优先考虑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组织;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肺部CT表现:61.9%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23.8%表现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5.7%为混合病灶.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呈阳性.确诊患者11例,其中开胸手术确诊2例,TBLB确诊1例,CT引导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穿刺液培养阳性1例;临床诊断10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在接受氟康唑和氟胞嘧啶治疗3月后,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应优先考虑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组织;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结果男性15例,女性6例。有基础疾病4例,无基础疾病17例。肺部症状不典型,有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其影像学表现常见结节影、块影、片影等,可伴有空洞、毛刺等;孤立结节影6例,病灶累及双肺15例。初期误诊为肺癌行手术切除7例,误诊为结核4例,误诊为普通肺炎7例。17例抗真菌治疗有效,4例抗真菌治疗后行肺叶切除。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无明显免疫缺陷者也可发病,常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炎,确诊多依赖病理活检。多数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7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 48%(13/27)的患者有全身或呼吸道症状。全部患者胸片及胸部CT误诊为肺癌、肺炎或结核。7例行FDG-PET检查,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全部患者抗炎与抗痨治疗后病变无变化。3例穿刺确诊患者抗真菌治疗无法治愈。所有患者病变均手术切除。病灶切除术后16例未行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隐球菌性胸膜炎,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全部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等疾病。除非病理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术式以局部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无异常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cT征象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的CT征象均为单肺叶发病,其中单发结节4例,局限性多发混杂的结节和(或)肿块和(或)肺实变8例,此外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小泡征(9例)、空洞(2例)和“晕”征(4例)。(2)9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其中7例病理学确诊。(3)12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切除,术后2例行氟康唑治疗,余5例未用药,其中1例术后5个月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另5例用氟康唑治疗。结论免疫功能无异常者时有发生肺隐球菌病的可能;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明显不相称;大多数肺隐球菌病的CT主要征象为局限性多发混杂的结节和(或)肿块和(或)肺实变,如同时有支气管充气征/小泡征、晕征,则具有特征性;尽早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将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氟康唑治疗该病效果好,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治疗,以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0年01月至2019年05月,病理确诊的4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平均年龄50.4±13.5岁。32例患者咳嗽、咳痰,其中14例伴发热且均有基础疾病,2例患者长期口服激素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所有患者病理诊断明确,肺组织可见肉芽肿伴多核巨细胞性反应及隐球菌孢子;。影像学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实变影、混合型病变等。除2例合并脑膜炎患者控制欠佳外,其余患者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需获得病理或病原学依据。根据免疫状态不同,需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复习肺隐球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要点。结果:患者男性,56岁,有糖尿病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内胸膜下多发性片状或团块状阴影,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曾怀疑为肺癌行经皮肺活检提示肺隐球菌病,入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理检查提示肉芽肿形成,可见隐球菌孢子,高碘酸希夫染色(PAS)和六胺银染色均阳性,确诊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给予氟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6 w后病灶明显吸收,改为氟康唑口服出院。结论:肺隐球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尽可能行病理检查结合特殊染色明确诊断。标本来源以创伤小的经皮肺穿刺为首选,治疗前需全面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4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气急.其余3例体检发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肿块结节型或片状渗出影.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7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其中14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疗程2至6月,15例患者治愈或显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同时应优先考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纳入2005年8月~2013年3月植入心脏起搏器[包括双腔及三腔起博器(CRT)]后发生感染的患者12例,分析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同时比较不同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生素+局部换药;抗生素+原囊袋清创消毒+起搏器原侧换位植入;起搏器及导线拔除+抗生素+起搏器对侧植入)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12例患者中植入双腔起搏器11例(91.6%),CRT 1例(8.3%),感染出现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平均随访(33.0±19.0)个月。12例患者中有10例(83.3%)患者合并1种或以上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结缔组织病等),4例(33.3%)患者体内有2根以上的电极导线。10例首选保守治疗(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或抗生素+原囊袋清创消毒+起搏器原侧换位置入)中有8例感染复发,其中6例通过去除整个起搏系统治愈,1例起搏器消毒后重新置入治愈,1例形成窦道持续换药;2例首选去除起搏系统的患者均痊愈。结论起搏器感染多发生在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一旦感染累及起搏系统,去除整个起搏系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腹痛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73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3例患者中50例被检出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8.49%。其中小肠克罗恩病6例、回肠多发性溃疡2例、小肠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1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寄生虫2例、小肠黏膜糜烂22例。12例分别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23例检查无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不明原因腹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4 mm)的短中期随访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大型PDA患儿的疗效、并发症及中期随访结果 ,评价其中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成功植入封堵器49例(98%),其中46例(92%)应用PDA封堵器,2例(4%)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2%)应用膜周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3 d内复查超声心动图:4例(8%)有残余分流;封堵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反流(tricuspidregurgitation,TR)及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均较术前缩小或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后主动脉收缩压及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较术前增加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完成随访41例,随访率81.6%,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57个月)。残余分流率在术后3 d、1个月、6个月分别为8%、4%、2%。术后1~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3 d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年内随访:MR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R及T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11例患儿出现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1.5~2.1 m/s),其中9例随访1年以上左肺动脉血流1.5~2.0 m/s,4例随访3~5年左肺动脉血流速度1.5~2 m/s,但左肺动脉至主肺动脉压差均≤2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降主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用封堵器治疗婴幼儿大型PDA(≥4 mm)的短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对左肺血流速度增快患者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个案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个案化处理的经验。方法:本组病例共41例,占同期住院患者(1682例)2.38%。其中男性33例、女性8例,病种分布为主动脉瓣病变7例(穿孔3例),二尖瓣病变6例,肺动脉病变2例,主动脉窦瘤2例,主动脉根部脓肿1例,先心病合并心内膜表面炎性病变者17例。心脏手术后8例。在所有针对IE手术治疗患者中,急性IE3例,亚急性IE5例,IE稳定期后遗症处理25例(术中发现IE病变7例)。血培养阳性9例,赘生物15例,脓肿2例,赘生物与脓肿培养阳性10例,菌种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阴沟肠杆菌。继发IE病例中心脏手术后IE6例,原发IE32例术前均应用抗生素、改善心功能等处理,其中感染被控制或炎症静止期手术27例;急诊手术4例。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2例,均因严重心力衰竭难以纠治。远期再发急性IE瓣周漏自动出院1例。门诊检查及随访资料显示轻度主动脉瓣周漏和瓣膜反流各1例,无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影响。随访患者中除1例心功能Ⅳ级外,心功能均恢复至I级。结论:抗生素应用和手术治疗的个案化处理,二者紧密结合是提高IE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毅  魏翔  潘铁成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04-1305
目的探讨异位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4例异位支气管囊肿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4例异位支气管囊肿中1例为腹膜后支气管囊肿伴慢性炎症,右额叶支气管囊肿1例,前胸壁皮下支气管囊肿1例和1例椎管内支气管囊肿,术前全部误诊,4例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囊肿,术后无复发。结论异位支气管囊肿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切除,完整切除后无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改善其预后.方法 对收治的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30.00%)、外科手术(介入治疗)5例(25.00%)、心血管疾病4例(20.00%)、创伤与骨折2例(10.00%)、慢性肺部疾病2例(10.00%)、恶性肿瘤1例(5.00%).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85.00%,其次为呼吸急促,占80.00%.10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患者,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和无效各1例;10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2例和无效1例.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争取早期明确诊断,而且临床治疗应个体化,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采取静脉溶栓或单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几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39例60岁以上的老年继发孔型ASD病例。其中43例行经导管房缺封堵术;21例行微创经胸房缺封堵术;55例行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20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结果:导管封堵组、经胸封堵组、和手术修补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远期随访导管封堵组,1例术后第4年死于脑出血。其余2组术后远期随访无死亡。房缺闭合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右心房、右心室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保守治疗组,随访病例共有8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力衰竭(心衰),1例死于心衰合并尿毒症,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因不详。结论:高龄本身并非老年房间隔缺损手术禁忌,老年患者通过封堵器或手术闭合房缺仍可以重构右心房、右心室,降低肺动脉压,显著改善心功能。3种闭合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