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概念最初由Cushing于1922年提出,“矢状窦旁”是指源于大脑凸面硬膜的肿瘤累及上矢状窦壁窦腔,约占脑膜瘤的17%-20%,发病率仅次于大脑凸面脑膜瘤.我院自1998年至2006年间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3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与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6例(74.3%),Ⅱ级8例(22.9%),Ⅲ级1例(2.9%)。死亡1例,死于颅内出血、糖尿病。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3例(77.7%),Ⅱ级5例(16.7%),Ⅲ级2例(5.6%),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全切除手术的体会齐达锦自1988年5月至1992年8月,我院行全切除手术治疗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5例,随访2.5~5年均无复发,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5~64岁。...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52例太 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肿瘤全手术切除123例(81.0%),次全切除24例(16.0%),5例(3.0%)于术后3wk内死亡,长期随访(平均5.6a)131例,其中117例(89.0%)恢复良好,9例(7.0%)肿瘤复发,需行再次手术。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伟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88-188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2001~2005年我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10例.其中9例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手术中上矢状窦的处理要点.方法:利用显微技术切除3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重点针对上矢状窦破裂进行有效处理.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6例(78.8%),Ⅱ级切除7例(21.2%),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随访6月~2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中,对于上矢状窦合理、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此处肿瘤常有颈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血运丰富,容易侵犯重要的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功能区皮质,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我院1998年6月-2007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47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0年2月-2007年2月收治上矢状窦旁脑膜瘤335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51例(占15.2%)。现就老年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行显微镜直视下分块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中Ⅰ级切除26例(81.25%),Ⅱ级切除6例(18. 75%)。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跨矢状窦脑膜瘤术中矢状窦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跨矢状窦脑膜瘤术中矢状窦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跨矢状窦脑膜瘤及受累矢状窦进行切除,依具体情况重建或不重建矢状窦.结果该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均未加重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脑血液回流障碍,7例重建矢状窦者未发现有矢状窦内血栓形成.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除肿瘤切除外,对受累上矢状窦处理是否彻底对预防术后复发是至关重要的.对受累矢状窦应按具体情况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59例,占81.95%;Ⅱ级切除13例,占18.05%,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9.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明显地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好发部位主要在矢状窦旁,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采用手术方法根治比较困难,其基底主要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因此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5月-2010年12月对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及受累矢状窦进行切除,依具体情况重建或不重建矢状窦。结果该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均未加重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脑血液回流障碍,3例重建矢状窦者未发现有矢状窦内血栓形成。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治疗除肿瘤切除外,对受累上矢状窦处理是否彻底对预防术后复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了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矢状窦损伤修补或重建问题。方法 总结1987 ̄1996年手术治疗35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经验。肿瘤大于3cm×4cm×5cm11例,6cm×10cm24例。结果 35例肿瘤全切 除27例,次全切除8例,无2例死亡。术后复发2例而行二次手术切除。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因生长部位、侵犯矢状窦范围不同,采用手术方式不同。总的原则骨窗够大,暴露要充分,  相似文献   

16.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肿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全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中央静脉,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4~18%,矢状窦旁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MacCar+Y统计矢状窦旁脑膜瘤占脑膜瘤的30%,我院自1974年~1987年共收治30例脑膜瘤,其中巨大型脑膜瘤8例占26%。最重485克。均做了肉眼手术全切除,尚无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胸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显微手术和疗效。结果:50例(87.5%)肿瘤全切除;6例(12.5%)肿瘤次全切。无手术死亡,50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4年),其中44例(88%)恢复良好,3例(6%)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的处理上矢状窦和保护回流静脉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的脑膜瘤;临床上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使手术根治较为困难。近年来,我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11例,均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状窦旁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虽然在组织学上多属良性,但有局部浸润倾向,易侵犯上矢状窦壁及窦腔,肿瘤全切难度较大。对受累的矢状窦处理不彻底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78年3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64例,均进行了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